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方法以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574278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地震数据;从所述的地震数据中抽取出多个炮检对,所述的炮检对包括初至、中点坐标、激发点以及接收点;对抽取出的多个炮检对的初至应用基础静校正量,得到所述炮检对的第一时间;获取预先设定的阈值;根据所述的第一时间、抽取出的多个炮检对以及所述的阈值从抽取出的多个炮检对的初至中识别出异常初至。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在一个中心点平面中,应用基础静校正量的初至时间在共炮检距道集中是一个光滑平面的原理,避免了在共激发点道集中对初至进行多项式拟合的不足,适应二维勘探和三维勘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地震数据;从所述的地震数据中抽取出多个炮检对,所述的炮检对包括初至、中点坐标、激发点以及接收点;对抽取出的多个炮检对的初至应用基础静校正量,得到所述炮检对的第一时间;获取预先设定的阈值;根据所述的第一时间、抽取出的多个炮检对以及所述的阈值从抽取出的多个炮检对的初至中识别出异常初至。本专利技术利用在一个中心点平面中,应用基础静校正量的初至时间在共炮检距道集中是一个光滑平面的原理,避免了在共激发点道集中对初至进行多项式拟合的不足,适应二维勘探和三维勘探。【专利说明】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方法以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关于地球物理勘探
,特别是关于地震勘探中的静校正处理技术, 具体的讲是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地震勘探中的静校正处理技术主要是用来解决地震波在近地表介质旅行时间变 化影响反射波叠加成像的问题。地震发生后,地震观测点最先接收到的波称初至波。由于 各种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不同,传播到观测点的时间也就有先后。利用初至波的折射静校正 方法或层析静校正方法可以反演出相对精确的近地表模型,解决静校正问题。而初至的拾 取精度,直接影响折射或层析反演的结果。地震波波前到达某个观测点,在观测点上,检波 器检测到质点振动的时刻称为波的初至时间,简称初至。 为了提高初至拾取的精度,首要的任务是剔除异常的初至。现有技术在剔除异常 初至的方法中,大都采取了在共激发点道集中对初至进行曲线拟合的方法,如果拟合值与 初至相差较大,则认为是异常初至。 上述方法在拟合曲线的过程中,由于异常初至的存在,导致拟合曲线形态不符合 初至波传播规律,以至于删除了正常的初至,有时还保留了异常初至。为了避免相同炮检距 的初至来自不同的层或折射界面倾斜的情况,在计算过程中要求对初至进行区分左右支, 对每支的初至进行多项式拟合,而多项式的幂由于异常初至的存在,在实际操作中较难选 择。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全新的初至拾取方案,其能够剔除异常的初至,提高初至拾取 的精度,进而利用初至波的折射静校正方法或层析静校正方法反演出相对精确的近地表模 型,解决静校正问题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初至拾取方案在剔除异常初至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 提供了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方法及系统,是在基础静校正量的基础上删除异 常初至时间的方案,利用在一个中心点平面中,应用基础静校正量的初至时间在共炮检距 道集中是一个光滑平面的原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初至拾取方案在共激发点道集中对初 至进行多项式拟合的不足,适应二维勘探和三维勘探。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方法,包括:采集地 震数据;从所述的地震数据中抽取出多个炮检对,所述的炮检对包括初至、中点坐标、激发 点以及接收点;对抽取出的多个炮检对的初至应用基础静校正量,得到所述炮检对的第一 时间;获取预先设定的阈值;根据所述的第一时间、抽取出的多个炮检对以及所述的阈值 从抽取出的多个炮检对的初至中识别出异常初至。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了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系统,包括:地震 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地震数据;炮检对抽取装置,用于从所述的地震数据中抽取出多个 炮检对,所述的炮检对包括初至、中点坐标、激发点以及接收点;第一时间确定装置,用于对 抽取出的多个炮检对的初至应用基础静校正量,得到所述的炮检对的第一时间;阈值获取 装置,用于获取预先设定的阈值;异常初至识别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的第一时间、抽取出的 多个炮检对以及所述的阈值从抽取出的多个炮检对的初至中识别出异常初至。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方法及系统, 是地球物理勘探中在炮检距道集中删除异常初至的方案,利用相同炮检距的初至、在中心 点分布的平面中,初至应该是一个比较光滑平面的原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初至拾取方 案中在共激发点道集中对初至进行多项式拟合的不足,适应二维勘探和三维勘探,其能够 剔除异常的初至,提高初至拾取的精度,进而实现了利用初至波的折射静校正方法或层析 静校正方法反演出相对精确的近地表模型,解决静校正问题。 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方法的实施方式 一的流程图; 图2为图1中的步骤S102的具体流程图; 图3为图1中的步骤S103的具体流程图; 图4为图1中的步骤S105的具体流程图; 图5为图4中的步骤S405的具体流程图; 图6为图4中的步骤S406的具体流程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方法的实施方式 二的流程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系统的实施方式 一的结构框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系统中的炮检对 抽取装置200的具体结构框图; 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系统中的第一时 间确定装置300的具体结构框图; 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系统中的异常初 至识别装置500的具体结构框图; 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系统中的第二时 间确定模块505的具体结构框图; 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系统中的异常初 至识别模块506的具体结构框图; 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系统的实施方式 二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专利技术是地球物理勘探中利用统计的方法在炮检距道集中删除异常初至的方法。 利用在一个中心点平面中,应用基础静校正量的初至时间在共炮检距道集中应该是一个光 滑平面的原理。本专利技术避免了在共激发点道集中对初至进行多项式拟合的不足,适应二维 勘探和三维勘探。 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方法的实施方式一的具 体流程图,由图1可知,在实施方式一中,所述的方法包括: S101 :采集地震数据。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可利用现有仪器采集得到地震数据。 S102 :从所述的地震数据中抽取出多个炮检对,所述的炮检对包括初至、中点坐 标、激发点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炮检距域的异常初至识别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方法具体包括:采集地震数据;从所述的地震数据中抽取出多个炮检对,所述的炮检对包括初至、中点坐标、激发点以及接收点;对抽取出的多个炮检对的初至应用基础静校正量,得到所述炮检对的第一时间;获取预先设定的阈值;根据所述的第一时间、抽取出的多个炮检对以及所述的阈值从抽取出的多个炮检对的初至中识别出异常初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智慧倪宇东王朝阳崔士天侯喜长祖云飞李海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