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6968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包含有殻体、基座、插芯以及回复件。该插芯插置于该基座之第一表面,回复件设置于腔室,且藉由固定件固定于该基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光纤连接器改变了基座的结构,当该基座于腔室内移动时,藉由该基座的第一表面抵靠该壳体内的止挡部以限制该基座的位置,其中,该基座设置于该壳体的腔室,其至少一侧边为平面,对应设置于该腔室的任一内表面,以避免该基座于该腔室内转动。藉此,解决了习知技术中,因为基座于腔室内转动而卡住,造成基座无法回复定位的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包含有殻体、基座、插芯以及回复件。该插芯插置于该基座之第一表面,回复件设置于腔室,且藉由固定件固定于该基座。本技术光纤连接器改变了基座的结构,当该基座于腔室内移动时,藉由该基座的第一表面抵靠该壳体内的止挡部以限制该基座的位置,其中,该基座设置于该壳体的腔室,其至少一侧边为平面,对应设置于该腔室的任一内表面,以避免该基座于该腔室内转动。藉此,解决了习知技术中,因为基座于腔室内转动而卡住,造成基座无法回复定位的问题。【专利说明】
本创作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结构。 光纤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资讯的传输方式已逐渐以光纤取代铜金属传输线。光纤系 一种将讯息从某一端点载送到另一端点的媒介,利用一条玻璃或塑胶纤维,来让讯息通过 的传输媒介质。由于光纤由非金属介质之材料所制而成,且具有相当强大之抗电磁讯号干 扰的能力,以及传输保密性良好的优点,故各厂商均致力于光纤传输的发展,使光纤已有逐 渐取代传统金属传输线路的趋势。目前对于光纤大致可分为FC型、SC型、ST型以及LC型 光纤等。 请参阅图1,为现有LC型(Lucent Connector)光纤连接器之结构示意图。现有光 纤连接器1之结构包括壳体10、基座11、插芯12以及弹簧13。 壳体10具有开口 101以及与该开口 101相连通之腔室102。基座11可移动地设 置于腔室102,并于基座11之第一表面111结合有插芯12,且插芯12部分外露于开口 101 之外,而基座11之第二表面112系形成有固定件113。弹簧13套设并固定于固定件113, 用以当基座11于壳体10内移动时,可藉由弹簧13回复至定位。 在腔室102之内表面系形成有止挡部103,用以当基座11于腔室102移动时,辅助 基座11定位。 请一并参阅图2,为现有光纤连接器之动作示意图。从图1及图2可以看出,习知 的LC型光纤连接器1的基座11系为六边形,其六边形的设计系考量两条LC型光纤连接器 1在相互对接时,由于插芯12端部略呈弧状,因此,两条光纤连接器1之插芯12在对接时会 有光衰减的情形。因此,将基座11设计为六边形,可供使用者调整以获得较佳之连接效果。 详言之,当两条LC型光纤连接器1相互对接时,系以两条LC型光纤连接器1之插芯12相 互顶制,此时,插芯12会因为顶制的力量而朝着壳体10之腔室102的底面方向移动,连带 的带动基座11以相反于开口 101方向移动。而在对接过程中,使用者可以转动插芯12以 获得连接时之较佳效能。 当插芯12转动的同时,基座11连带的随着插芯12转动,此时,弹簧13持续提供 回复力,以使基座11朝着开口 101方向移动。当弹簧13提供的回复力大于插芯12的顶制 力时,基座11朝开口 101方向移动,而由于基座11于腔室102内转动,此时,会产生基座11 的六个边所形成的夹角抵靠于止挡部103之情形。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基座11系为六边形,因此,止挡部103之外形系适配于基座11 之外形,以在基座11回复定位时得以接触于止挡部103而定位。 但是,现在的光纤连接器1的连接技术较先前成熟,在两个光纤连接器1对接时所 产生光衰减的情形已经大幅降低,而基座11依然系为六边形结构。此一结构会造成在两个 光纤连接器1的插芯12的连接过程中,基座11因为插芯12的相互顶制而以相反于开口 101方向移动,当插芯12于对接时产生晃动或转动,可能产生基座11的各个侧边所连接的 边抵靠于止挡部103之侧边,造成基座11无法顺利回复定位的非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错误。 另一方面,习知的六角形基座11系由六个斜面所组成,在零件加工制程上对于精 度要求较高,尤其是斜角的部份让施工厂商在精度上很难控制,也因此经常造成凸出的尺 寸上的不稳定。 然而,现今的光纤技术已逐渐成熟,在光纤连接器1的连接过程中,无论是以何种 角度连接,所获得的效率的差异并不大,无需再藉由旋转的方式调整连接效率。因此,如何 克服上述习知技术中,因为光纤连接器1的连接过中的角度改变,使得基座11无法回复以 及施工精度不稳定的问题,实已成目前亟欲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创作之目的系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系改变基座之结构,以解决习知基座无法 回复的问题。 本创作所提供之光纤连接器包括壳体、基座、插芯、以及回复件。壳体之端部具有 开口,且该壳体内部具有连通于该开口之腔室,该腔室与该开口之间具有至少一止挡部;基 座系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内部之腔室,该基座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系 形成有固定件,当该基座移动时系藉由该第一表面抵靠该止挡部以限制该基座之位置,该 基座之至少一侧边系为平面且该侧边系对应设置于该腔室之任一内表面,以避免该基座于 该腔室内转动;插芯之一端系结合该基座之第一表面,另一端系外露于该开口;回复件系 设置于该腔室内并套合于该固定件,该回复件之一端系与该基座之第二表面相接触,其另 一端系与该腔室的底面相接触,用以当该基座受力而朝该腔室的底面方向移动时,提供该 基座朝该开口方向之回复力。 本创作之光纤连接器改变了习知基座之外形,舍去了习知所使用的六角形斜面, 使基座之至少一侧面为平面,系对应于腔室之任一内表面地设置于腔室内,当该基座于腔 室内移动时,该平面之边缘可抵靠该腔室之内表面,以避免基座于腔室内转动,藉此解决了 习知技术中,因为六角形基座于腔室内转动使基座的斜角卡住止挡部,造成基座无法回复 定位的问题。 而且,由于本创作系将基座侧面以平面取代习知的斜角,不但有效提升了加工制 程上的精度要求,也大幅降低了施工的困难度,解决了习知零件加工过程中的问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光纤连接器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习知光纤连接器之作动示意图。 图3为本创作光纤连接器之分解图。 图4为本创作光纤连接器之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创作光纤连接器之作动示意图。 图6A为本创作之基座与壳体分离示意图。 图6B为本创作之基座与壳体组合示意图。 符号说明 1、2 光纤连接器 10、20 壳体 101、201 开口 102、202 腔室 103、203 止 挡部 11、21基座 111、211第一表面 112、212第二表面 113、213 固定件 214 插芯固定座12、22插芯13弹簧23回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创作之实施方式,熟悉此技艺之人士可由本说 明书所揭示之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创作之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图3系为本创作光纤连接器之分解图,图4系为本创作光 纤连接器之组合示意图。本创作之光纤连接器2包括壳体20、基座21、插芯22以及回复件 23。其中,本创作虽以LC型(Lucent Connector)光纤连接器为本案代表实施例(光纤连接 器2系为LC型(Lucent Connector)光纤连接器),然本创作之构思并不仅侷限应用在LC 型(Lucent Connector)光纤连接器。 壳体20之一端具有开口 201,该壳体20内部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壳体,其一端具有开口,且该壳体内部具有连通于该开口之腔室,该腔室与该开口之间具有至少一止挡部;基座,系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内部之腔室,该基座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系形成有固定件,当该基座移动时系藉由该第一表面抵靠该止挡部以限制该基座之位置,该基座之至少一侧边系为平面且该侧边系对应设置于该腔室之任一内表面,以避免该基座于该腔室内转动;插芯,其一端系插置于该基座之第一表面,其另一端系外露于该开口;以及回复件,系设置于该腔室内并套合于该固定件,该回复件之一端系与该基座之第二表面相接触,其另一端系与该腔室的底面相接触,用以当该基座受力而朝该腔室的底面方向移动时,提供该基座朝该开口方向移动之回复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系为四边形,且该腔室之形状系对应于该基座。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之第一表面具有插芯固定座,且该插芯系插置于该插芯固定座。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复件系为弹性元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系为弹簧。6.如权利要求1所述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系为LC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雄邱钦煌
申请(专利权)人: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