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6362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收卷装置,解决了钎丝容易出现脱落或者杂乱等情况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块、支撑杆和底座,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连接在固定块上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固定环和连接在固定块和固定环之间的若干连接杆,所述各连接杆上均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对称两侧面上分别设有呈镜像设置的第一凸尖和第二凸尖,所述第一凸尖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凸尖包括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收卷装置,收卷装置在绕线和放线时操作方便且钎丝和收卷装置之间的连接牢固,不易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收卷装置,解决了钎丝容易出现脱落或者杂乱等情况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块、支撑杆和底座,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连接在固定块上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固定环和连接在固定块和固定环之间的若干连接杆,所述各连接杆上均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对称两侧面上分别设有呈镜像设置的第一凸尖和第二凸尖,所述第一凸尖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凸尖包括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交错设置。本技术的收卷装置,收卷装置在绕线和放线时操作方便且钎丝和收卷装置之间的连接牢固,不易脱落。【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收卷装置。 收卷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钎丝拉好之后,需要将钎丝绕卷在收卷装置上,由钎丝一圈一圈交错后进 行绕卷,收卷装置一般呈圆柱状,最终钎丝也绕制成大体呈圆柱状的形状。在刚开始绕线的 时候,收卷装置上没有用于固定钎丝定位的部件,钎丝容易出现脱落或者杂乱的情况,而且 在放钎丝时,尤其是放钎丝即将结束时,钎丝很容易直接全部脱落,易发生打结情况,目前 的用于钎丝的收卷装置在绕线和放线时操作麻烦,因此,有必要对收卷装置进行改进,使得 收卷装置在绕线和放线时操作方便且钎丝和收卷装置之间的连接牢固,不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和放线时操作方 便的收卷装置,该收卷装置和钎丝之间的连接牢固,不易脱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收卷装置,包括依次连接 的固定块、支撑杆和底座,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连接在固定块上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 固定环和连接在固定块和固定环之间的若干连接杆,所述各连接杆上均设有若干凹槽,所 述凹槽的对称两侧面上分别设有呈镜像设置的第一凸尖和第二凸尖,所述第一凸尖包括第 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凸尖包括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和 第二自由端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钎丝依次滑入各凹槽内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之 间,交错设置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之间产生供钎丝穿设的空隙,钎丝滑入后,完成收 线;同时,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再次抵触连接且呈交错设置,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 交错设置之后形成抵触部,放线时,钎丝滑动而抵设在抵触部上,一旦钎丝对抵触部产生向 凹槽外的作用力,第一凸尖和第二凸尖会发生弯曲而产生弹性形变的弹力,该弹力作用力 朝向支撑杆即凹槽内壁,弹力抵消掉钎丝对抵触部的抵触力,使得钎丝得以被固定安置在 凹槽内;收卷装置在绕线和放线时操作方便且钎丝和收卷装置之间的连接牢固,不易脱落。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均匀分布在固定环上,所述各凹槽间隔设 置在连接杆上且各凹槽之间构成螺旋状轨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上周向均匀绕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数量优选为 四根,每根连接杆上设置有若干数量的凹槽,四根连接杆上分布的凹槽形成螺旋状,钎丝经 穿设过凹槽而绕设在连接杆上,钎丝和凹槽内壁贴合,钎丝的运动轨迹构成螺旋状,钎丝收 卷在收卷装置上的稳定性高,钎丝不易脱散。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均匀分布在固定环上,所述各连接杆上的 凹槽的数量均为一个且各凹槽均呈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上周向均匀绕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数量优选为 四根,每根连接杆上设置有一个凹槽,各凹槽之间围成圆形状,钎丝经穿设过凹槽而绕设在 连接杆上,钎丝和凹槽内壁贴合,钎丝的运动轨迹构成圆柱状,钎丝收卷在收卷装置上的稳 定性高,钎丝不易脱散,且安装架的整体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适合广泛应用。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凸尖和第二凸尖均呈楔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楔形状的第一凸尖其宽度由第一固定端至第一自由端 慢慢减小而变窄,呈楔形状的第二凸尖其宽度由第二固定端至第二自由端慢慢减小而变 窄,第一凸尖和第二凸尖均由具有弹性的硬质材料构成,例如金属不锈钢,使得第一凸尖和 第二凸尖呈倒刺状,钎丝只能单方向进入而无法仅靠抵触力出去,可靠性高,钎丝不易滑 出。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凸尖和第二凸尖均朝向相对支撑杆另一侧倾 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凸尖和第二凸尖倾斜设置且朝向凹槽外,当收线时, 用手将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拨开,钎丝进入在由第一凸尖、第二凸尖和凹槽内壁之间 构成的空腔内,钎丝均和第一凸尖、第二凸尖垂直设置,该空腔可供钎丝放置,起到防止钎 丝滑出的作用。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凸尖和第二凸尖均朝向对应支撑杆一侧倾斜 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凸尖和第二凸尖倾斜设置且朝向凹槽内,当收线时, 用手将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拨开,钎丝进入在由第一凸尖、第二凸尖和凹槽内壁之间 构成的空腔内,钎丝均和第一凸尖、第二凸尖垂直设置,该空腔可供钎丝放置,起到防止钎 丝滑出的作用。 本技术具有下述优点:收卷装置在绕线和放线时操作方便且钎丝和收卷装置 之间的连接牢固,不易脱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收卷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收卷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块;2、支撑杆;3、底座;4、安装架;5、固定环;6、连接杆;7、凹槽;8、 第一凸尖;9、第二凸尖;10、第一固定端;11、第一自由端;12、第二固定端;13、第二自由端; 14、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收卷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块1、支撑杆2和 底座3,所述支撑杆2上套设有连接在固定块1上的安装架4,所述安装架4包括固定环5 和连接在固定块1和固定环5之间的若干连接杆6,所述各连接杆6上均设有若干凹槽7, 所述凹槽7的对称两侧面上分别设有呈镜像设置的第一凸尖8和第二凸尖9,所述第一凸尖 8包括第一固定端10和第一自由端11,所述第二凸尖9包括第二固定端12和第二自由端 13,所述第一自由端11和第二自由端13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凸尖8和第二凸尖9均呈楔形 状。 呈楔形状的第一凸尖8其宽度由第一固定端10至第一自由端11慢慢减小而变 窄,呈楔形状的第二凸尖9其宽度由第二固定端12至第二自由端13慢慢减小而变窄,将钎 丝依次滑入各凹槽7内的第一自由端11和第二自由端13之间,交错设置的第一自由端11 和第二自由端13之间产生供钎丝穿设的空隙,钎丝滑入后,完成收线;同时,第一自由端11 和第二自由端13再次抵触连接且呈交错设置,第一自由端11和第二自由端13交错设置之 后形成抵触部,放线时,钎丝滑动而抵设在抵触部上,一旦钎丝对抵触部产生向凹槽7外的 作用力,第一凸尖8和第二凸尖9会发生弯曲而产生弹性形变的弹力,该弹力作用力朝向支 撑杆2即凹槽7内壁,弹力抵消掉钎丝对抵触部的抵触力,使得钎丝得以被固定安置在凹槽 7内;第一凸尖8和第二凸尖9均由具有弹性的硬质材料构成,例如金属不锈钢,使得第一 凸尖8和第二凸尖9呈倒刺状,钎丝只能单方向进入而无法仅靠抵触力出去,收卷装置在绕 线和放线时操作方便且钎丝和收卷装置之间的连接牢固,不易脱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收卷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块、支撑杆和底座,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连接在固定块上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固定环和连接在固定块和固定环之间的若干连接杆,所述各连接杆上均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对称两侧面上分别设有呈镜像设置的第一凸尖和第二凸尖,所述第一凸尖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凸尖包括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交错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军狄施干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银马焊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