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52162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入料机构,包括漏斗,所述漏斗包括入料口,所述漏斗的上方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端部延伸至入料口并连接有搅动桨,所述转轴的中部设有曲轴段,所述曲轴段包括主轴颈和连杆颈,所述连杆颈铰接有振动杆,所述振动杆上设有若干个凸点,所述漏斗上设有通孔,所述振动杆穿设于通孔内且与通孔的边缘抵接。电机工作,通过转轴带动搅动桨转动,搅动入料口处的粉末,使其更容易下落至入料口内,由于在转轴上设置了曲轴段,在转轴旋转过程中连杆颈带动振动杆于通孔内来回穿梭,且振动杆上设有凸点并与通孔边缘抵接,使振动杆以及漏斗持续产生振动,将漏斗内壁上残留的粉末振落,有效防止漏斗内壁结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入料机构,包括漏斗,所述漏斗包括入料口,所述漏斗的上方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端部延伸至入料口并连接有搅动桨,所述转轴的中部设有曲轴段,所述曲轴段包括主轴颈和连杆颈,所述连杆颈铰接有振动杆,所述振动杆上设有若干个凸点,所述漏斗上设有通孔,所述振动杆穿设于通孔内且与通孔的边缘抵接。电机工作,通过转轴带动搅动桨转动,搅动入料口处的粉末,使其更容易下落至入料口内,由于在转轴上设置了曲轴段,在转轴旋转过程中连杆颈带动振动杆于通孔内来回穿梭,且振动杆上设有凸点并与通孔边缘抵接,使振动杆以及漏斗持续产生振动,将漏斗内壁上残留的粉末振落,有效防止漏斗内壁结垢。【专利说明】入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粉末加工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入料机构。
技术介绍
化学纤维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经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加工而 制得的纤维的统称,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多道设备工序加工,将晶体状或粉末颗粒状 的原材料加工成品。 在其加工过程中,原材料的入料机构必不可少,目前,市场上的入料机构,通常包 括漏斗,漏斗的下端设有用于与后续加工设备连通的入料口,将待加工的粉末倒入漏斗中, 粉末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入料口落下,但是成堆的粉末堆在入料口处,容易产生堵塞,导致 粉末难以掉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在入料口处设置搅动桨,并通过电机带动搅动桨转 动,翻动入料口的粉末,使之更容易下落至入料口内,为了不妨碍人工将粉末倒入到漏斗 中,电机以及搅动桨均倾斜设置,留出更大的倾倒空间,但是这种入料机构,在长期使用过 程中,会有部分粉末残留在漏斗的内壁上,难以落下,长期以往容易结垢,影响粉末加工的 清洁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入料机构,能使漏斗 内壁上的残留粉末充分下落,防止结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种入料机构,包括漏斗,所述漏斗包括入料口,所述漏斗的上方设有电机,所述 电机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端部延伸至入料口并连接有搅动桨,所述转轴的中部设有曲轴 段,所述曲轴段包括主轴颈和连杆颈,所述连杆颈铰接有振动杆,所述振动杆上设有若干个 凸点,所述漏斗上设有通孔,所述振动杆穿设于通孔内且与通孔的边缘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工作,通过转轴带动搅动桨转动,搅动入料口处的粉 末,使其更容易下落至入料口内,由于在转轴上设置了曲轴段,在转轴旋转过程中连杆颈带 动振动杆于通孔内来回穿梭,且振动杆上设有凸点并与通孔边缘抵接,使振动杆以及漏斗 持续产生振动,将漏斗内壁上残留的粉末振落,有效防止漏斗内壁结垢。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点设置为半球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球形的凸点使振动杆来回穿梭过程更加流畅,产振效 果好。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漏斗设有安装架,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安装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漏斗振动的同时振动杆也产生振动,传导至电机 使得电机也产生振动,将电机固定在安装架上,使其工作更稳定。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上设有轴承,所述转轴穿设于轴承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起到使转轴与漏斗相对固定的作用,使电机以及转 轴的工作更稳定,搅动桨相对入料口的摆幅不会过大,同时更好地使漏斗与电机联动产生 振动,提高防结垢效果。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曲轴段和搅动桨之间设有分搅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搅叶片在粉末堆的上中层进行搅动,使得粉末堆更加 疏松,利于其下落至入料口内。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入料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漏斗;11、入料口;12、通孔;2、电机;21、转轴;211、曲轴段; 2111、主轴颈;2112、连杆颈;3、搅动桨;4、安装架;5、振动杆;51、凸点;6、轴承;7、分搅叶 片。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技术入料机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种入料机构,包括漏斗1,所述漏斗1包括入料口 11,所述漏斗1的上方设有电 机2,所述电机2包括转轴21,所述转轴21的端部延伸至入料口 11并连接有搅动桨3,所述 转轴21的中部设有曲轴段211,所述曲轴段211包括主轴颈2111和连杆颈2112,所述连杆 颈2112铰接有振动杆5,所述振动杆5上设有若干个凸点51,所述漏斗1上设有通孔12,所 述振动杆5穿设于通孔12内且与通孔12的边缘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2工作,通过转轴21带动搅动桨3转动,搅动入料口 11处的粉末,使其更容易下落至入料口 11内,由于在转轴21上设置了曲轴段211,在转轴 21旋转过程中连杆颈2112带动振动杆5于通孔12内来回穿梭,且振动杆5上设有凸点51 并与通孔12边缘抵接,使振动杆5以及漏斗1持续产生振动,将漏斗1内壁上残留的粉末 振落,有效防止漏斗1内壁结垢。 所述凸点51设置为半球形(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将凸点51设置为半球形为本实用 新型的优选方案,将凸点51还可以设置为金字塔形、梯形块或锯齿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球形的凸点51使振动杆5来回穿梭过程更加流畅,产 振效果好。 所述漏斗1设有安装架4,所述电机2固定连接在安装架4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漏斗1振动的同时振动杆5也产生振动,传导至电 机2使得电机2也产生振动,将电机2固定在安装架4上,使其工作更稳定。 所述安装架4上设有轴承6,所述转轴21穿设于轴承6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6起到使转轴21与漏斗1相对固定的作用,使电机 2以及转轴21的工作更稳定,搅动桨3相对入料口 11的摆幅不会过大,同时更好地使漏斗 1与电机2联动产生振动,提高防结垢效果。 所述曲轴段211和搅动桨3之间设有分搅叶片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搅叶片7在粉末堆的上中层进行搅动,使得粉末堆更 加疏松,利于其下落至入料口 11内。【权利要求】1. 一种入料机构,包括漏斗,所述漏斗包括入料口,所述漏斗的上方设有电机,所述电 机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端部延伸至入料口并连接有搅动桨,其特征是:所述转轴的中部设 有曲轴段,所述曲轴段包括主轴颈和连杆颈,所述连杆颈铰接有振动杆,所述振动杆上设有 若干个凸点,所述漏斗上设有通孔,所述振动杆穿设于通孔内且与通孔的边缘抵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凸点设置为半球形。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入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漏斗设有安装架,所述电机固 定连接在安装架上。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入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架上设有轴承,所述转轴穿设 于轴承内。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入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曲轴段和搅动桨之间设有分搅叶 片。【文档编号】B29C31/00GK203888074SQ201420328758【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9日 【专利技术者】毛国兴, 毛国芬, 周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入料机构,包括漏斗,所述漏斗包括入料口,所述漏斗的上方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端部延伸至入料口并连接有搅动桨,其特征是:所述转轴的中部设有曲轴段,所述曲轴段包括主轴颈和连杆颈,所述连杆颈铰接有振动杆,所述振动杆上设有若干个凸点,所述漏斗上设有通孔,所述振动杆穿设于通孔内且与通孔的边缘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国兴毛国芬周克含陈志高刘斌周方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百华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