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筋钻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50785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7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筋钻孔装置,具有一个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扶正机构,另一侧设置送进机构,所述扶正机构穿装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安装有钻孔机构并与所述送进机构连接。有效地实现了在建筑物顶板进行植筋钻孔的目的,扶正机构对顶杆进行水平限位扶正,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顶杆水平位移的发生,提高钻孔的可靠性,从而保障钻孔质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便、操作简便、钻孔效果率高,质量好,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筋钻孔装置,具有一个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扶正机构,另一侧设置送进机构,所述扶正机构穿装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安装有钻孔机构并与所述送进机构连接。有效地实现了在建筑物顶板进行植筋钻孔的目的,扶正机构对顶杆进行水平限位扶正,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顶杆水平位移的发生,提高钻孔的可靠性,从而保障钻孔质量。本技术结构简便、操作简便、钻孔效果率高,质量好,省时省力。【专利说明】一种植筋钻孔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植筋钻孔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结构胶及植筋技术的日趋完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构造柱在 主体施工时都不再留置预埋筋,而采用后期植筋处理以达到设计要求。植筋时需要在顶板 上钻孔,常规做法是采用人字梯,作业人员站在梯子上,仰头操作。一方面作业人员不便使 力,操作困难;另一方面,钻孔灰尘极容易进入眼睛里或鼻孔内;再一方面,由于钻孔时震 动较大,梯子容易偏斜移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往往需要多人配合,且工作效率十分低 下,费时费功。 2013年1月30日申请的2013年7月10日授权公开的申请号为201320053064. 9 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在钢筋植筋过程中顶部钻孔的坚向装置,包括弹簧圈,钻孔机, 支架,把手,钻孔机控制开关,钻头,弹簧,固定杆和调节杆,所述的支架为平行四边形结构, 且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处都为活动连接,其中支架的三条边向各自一端自由延伸,分别 形成把手、固定杆和调节杆,固定杆的上端安装有钻孔机,钻孔机输出端为钻头,把手上安 装有钻孔机控制开关,钻孔机控制开关与钻孔机连接。以及2013年2月22日申请的2013 年8月14日授权公开的申请号为201320082913. 3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坚向钻孔装 置,包括冲击钻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均由钢材制成的活动坚杆、固定坚杆、横杆和操作杆, 所述活动坚杆和固定坚杆相互平行,所述横杆和操作杆的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横杆和操 作杆的两端分别与活动坚杆和固定坚杆铰接,所述冲击钻可拆卸连接在活动坚杆的顶部。 二者的支架都是由两条相互平行的活动调节坚杆和固定坚杆以及两条相互平行的横杆和 操作杆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结构来调节冲击钻或钻孔机的高度,其不足之处在于:平行四边 形结构调节之后,造成钻头的水平位置发生位移,从而造成植筋钻孔的角度倾斜和尺寸偏 差较大,从而造成种植钢筋的倾斜,严重影响后续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施工作 业、且有效保障植筋钻孔与柱面保护垂直、避免钻孔尺寸偏差过大的植筋钻孔装置。 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筋钻孔装置,具有一个支 架,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扶正机构,另一侧设置送进机构,所述扶正机构穿装有顶杆,所述 顶杆的顶端安装有钻孔机构并与所述送进机构连接。 所述送进机构通过钢丝绳与所述顶杆连接。 所述支架为门字形结构。 所述扶正机构为套管或上下对应的至少2个滑环套。 所述钻孔机构为冲击钻。 所述送进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支座和定滑轮,所述定滑轮设置在所述支 座的上方,所述支座穿装连接有绞轴,所述绞轴上设置绕绳轮和手轮,所述绕绳轮通过所述 钢丝绳依次与所述定滑轮和所述顶杆连接。 所述手轮上设置至少1个加力杆。 所述顶杆下端设置用于连接所述钢丝绳的连接环。 所述顶杆下端设置动滑轮,所述钢丝绳与所述扶正机构连接。 所述套管或滑环套的内孔及所述顶杆的横截面为方形。 本技术的植筋钻孔装置通过在支架一侧设置扶正机构,另一侧设置送进机构 并在扶正机构上穿装顶端安装有钻孔机构的顶杆,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在建筑物顶板进行植 筋钻孔的目的,扶正机构对顶杆进行水平限位扶正,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顶杆水平位移的发 生,通过送进机构,实现顶杆的上下位移,实现在保障钻孔机构钻头与顶面垂直的情况下完 成钻孔作业,实现植筋的标准化作业,避免钻孔偏斜,造成植筋倾斜,而影响后续施工作业; 送进机构通过钢丝绳与顶杆连接,便于通过钢丝绳改变力的方向,并配以滑轮和绞轴,从而 将顶杆的升降运动转变成绞轴的旋转运动,更加便于操作,进一步地,能过加力杆操作,更 加简便省力,通过在顶杆下端设置动滑轮,钢丝绳与与扶正机构连接,从而将钢丝绳的受力 有效减少一半,套管或滑环套的内孔及顶杆的横截面采用方形结构,可有效避免活动顶杆 钻孔过程中转动情况的发生,提高冲击钻的稳定性,提高钻孔的可靠性,从而保障钻孔质 量。本技术结构简便、操作简便、钻孔效果率高,质量好,省时省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套管或滑环套的橫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4所示:一种植筋钻孔装置,具有一个门字形结构的支架6,所述支 架6的一侧设置扶正机构8,另一侧设置送进机构,所述扶正机构8穿装有顶杆9,所述顶杆 9的顶端安装有钻孔机构7并与所述送进机构连接。所述扶正机构8为上下对应的2个滑 环套。所述滑环套的内孔及所述顶杆9的横截面为方形结构,所述钻孔机构7为冲击钻。所 述顶杆9下端设置动滑轮10,所述送进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6上的支座2和定滑轮5, 所述定滑轮5设置在所述支座2的上方,所述支座2穿装连接有绞轴3,所述绞轴3上设置 绕绳轮和手轮,所述手轮上设置加力杆1。所述绕绳轮通过所述钢丝绳4依次与所述定滑轮 5、所述动滑轮10和所述扶正机构8连接。所述支架6下设置有底座11,所述底座11为具 有凹槽的软木,所述支架6设置在所述凹槽内。采用具有凹槽的软木作为底座,可有效减小 固定坚杆和活动坚杆的震动,更加便于操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顶杆9下端设置用于连接所述钢丝绳 4的连接环,所述钢丝绳4 一端与所述连接环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5与所述绞轴3 上的绕绳轮连接。 实施例三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扶正机构8为具有 方形内孔的套管,所述顶杆9底端通过传动皮带14与设置在所述支架6上的送进机构连 接。所述送进机构为一端与所述支架6铰接的压杆13。所述传动皮带14 一端固定在所述 套管上,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顶杆9底端的动滑轮10、所支架6上的定滑轮5与所述压杆 13连接。 本技术使用时是这样操作的,首先将钻孔机构7固定于顶杆9的顶端,实施例 一或二中,通过搬动加力杆1实现绕绳轮3的轮动,从而将钢丝绳4缠绕在所述绕绳轮3上, 进而拉动顶杆9向上运动,实现植筋钻孔;实施例二中,通过下压压杆13,拉动传动皮带14, 进而拉动顶杆9向上运动,通过钻孔机构实现钻孔;上述实施例,均有效保持冲击钻钻头与 顶板的垂直,从而实现植筋孔的钻制,软木底座防止支架6滑动,扶正机构8限位顶杆9,避 免其水平位移,从而保障钻孔的准确、不偏斜,操作简便、钻孔效果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筋钻孔装置,具有一个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扶正机构,另一侧设置送进机构,所述扶正机构穿装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安装有钻孔机构并与所述送进机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玉阳王绍芝史宛生师红玲尤森邓清占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天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