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48867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6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其包括绝缘本体(2)、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3)、遮蔽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1)、若干与所述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4)、及包覆部分金属壳体的绝缘包覆体(5),所述若干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壳体设有若干与接地端子接触的金属弹片(11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用于信号高速传输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于2009年6月3日公告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告第CN201252183Y号揭示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收容空间的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且分为上下两排的若干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后端且位于两排端子之间的隔板、固持于所述隔板内的金属板及与若干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若干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金属板位于两排端子之间。金属板设有收容于隔板内的面板部及于面板部一端形成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对应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位相接触的抵持部,隔板于其上下表面设有与抵持部配合的凹槽。线缆内的接地导线与若干端子中的接地端子及抵持部焊接形成电性连接。通过金属板抵持部的设计,实现了接地端子的共地,改善了线缆连接组件的信号传输串音的影响。然而线缆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复杂,增加了产品的组装难度及制造成本。因此,鉴于前述缺陷,我们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良,以弥补其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同时具有高频性能的线缆连接器组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遮蔽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若干与所述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及包覆部分金属壳体的绝缘包覆体,所述若干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壳体设有若干与接地端子接触的金属弹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金属壳体的前端冲压若干接触片,且若干接触片分别与线缆连接器组件接地端子接触从而实现了接地端子的共地,减小接地终端的电性长度,改善了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高频性能。同时线缆连接器组件充分利用其金属壳体自身结构即实现了接地端子的共地,因此线缆连接器组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图2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2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金属壳体的上遮蔽壳体的立体图。图5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图1中沿B-B方向的部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2、收容于绝缘本体2的若干端子3、收容绝缘本体2的金属壳体1、电性连接若干端子3的线缆4以及包围金属壳体1后端的绝缘包覆体5。如图2至图3所示,绝缘本体2大致成长方体形,其包括上壁21、下壁22及连接上壁21和下壁22的两侧壁23,24。绝缘本体2设有自其前表面向后延伸一定距离的收容空间25,该收容空间25被上、下壁21,22及两侧壁23,24包围。绝缘本体2上、下壁21,22内表面设有上下两排端子收容槽20,端子收容槽20与收容空间25连通。绝缘本体2上壁21及下壁22分别具有向绝缘本体2内部开设的纵长开槽210,若干开槽210沿横向间隔设置,每一开槽210都与一个端子收容槽20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绝缘本体2上壁21和下壁22的后部分别设有两对前后布置的凸块211,每对凸块211左右对称布置。绝缘本体2两侧壁23、24末端形成有凸起212。如图2至图4所示,金属壳体1包括沿上下方向组装的第一遮蔽部1a及第二遮蔽部1b。第一遮蔽部1a包括封装部11及U型的第一盖体部12。第一盖体部12自封装部11末端向后延伸而形成。封装部11包括顶壁111、底壁112及连接顶壁111和底壁112的两侧壁113、114。顶壁111和底壁112上分别设有向封装部11内部冲压形成的若干金属弹片1110,若干金属弹片1110沿横向间隔排布。封装部11的顶壁111和底壁112都设有一对间隔设置的窗口1111,窗口1111位于若干弹片1110前部。封装部11的顶壁111和底壁112位于若干弹片1110后部设有与绝缘本体2上下表面的两对凸块211相配合的两对扣孔1112。U型第一盖体部12设有顶壁120及自顶壁120向下延伸的两侧壁121。两侧壁121分别设有三个锁孔1210,三个锁孔1210沿前后方向排成一排。自U型第一盖体部12底壁120向后延伸有一延伸片122。第二遮蔽部1b包括U型的第二盖体部13及与该第二盖体部13相连接的线缆握持部14。U型的第二盖体部13包括底壁130及自底壁130两侧向上延伸的侧臂131分别形成有与前述第一盖体部12的锁孔1210对应配合的三个凸出部1310。如图2至图3及图5至图6所示,若干端子3分成上下两排,每排端子分别包括若干信号端子(未标示)及若干接地端子301。每个端子3都包括平坦的主体部31、自主体部31前端向前延伸的弯曲的对接部32以及位于主体部31的后端的末端部33。该末端部33构成端子3的焊接部位。端子3收容于绝缘本体2的端子收容槽20内。端子3的的接触部32延伸入收容空间25内,端子3末端部33延伸出绝缘本体2后表面。如图1至图3并结合图6所示,线缆4内包括若干导线40且被分为上下两排。若干端子3的末端部33与若干导线40分别焊接在一起实现电性连接。如图1至图3所示,绝缘包覆体5包覆于金属壳体1的后端及线缆4的前端。如图1至图6所示,组装时,首先,将若干端子3组装于绝缘本体2的端子收容槽20内,接触部32延伸入绝缘本体2的收容空间25内,主体部31收容于端子收容槽20内,末端部33延伸出绝缘本体2的后部。其次,将绝缘本体2与端子3一起收容于第一遮蔽部1a的封装部11内。绝缘本体2上下表面的两对凸块211与封装部11的两对扣孔1112相互扣持使绝缘本体2与第一遮蔽部1a定位在一起。封装部11上、下壁111、112的的若干金属弹片1110分别自绝缘本体2的若干开槽210延伸入绝缘本体2内部,并且分别与若干接地端子301的主体部31接触,金属弹片1110与接地端子301接触的位置大致位于接地端子301沿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然后,将端子末端部33与线缆4的若干导线40焊接在一起,并将金属壳体1的第二遮蔽部1b组装于第一遮蔽部1a,第二遮蔽部1b的三个凸出部1310与第一遮蔽部1a的三个锁孔1210卡扣在一起使第一遮蔽部1a与第二遮蔽部1b定位在一起。最后,通过外模成型的方式将绝缘包覆体5包覆于金属壳体1的外部。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100通过在其金属壳体1的前端冲压若干接触片1110,且若干接触片1110分别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内接地端子301接触从而实现了接地端子301的共地,减小接地终端的电性长度,改善了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高频性能。同时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充分利用其金属壳体自身结构即实现了接地端子301的共地,因此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遮蔽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若干与所述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及包覆部分金属壳体的绝缘包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壳体设有若干与接地端子接触的金属弹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遮蔽绝缘本体并与所述绝缘本体分体组装的金属壳体、若干与所述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及包覆部分金属壳体的绝缘包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所述金属壳体设有若干与接地端子接触的金属弹片,所述绝缘本体内设有若干收容端子的端子收容槽,所述绝缘本体表面设有若干与端子收容槽贯通的开槽,所述金属壳体组设于绝缘本体以使金属壳体的金属弹片通过开槽而与端子收容槽内的接地端子接触,所述金属弹片可随着金属壳体与所述绝缘本体的拆卸而自所述开槽穿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弹片与接地端子接触的位置大致位于接地端子沿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若干端子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前端向前延伸的对接部以及位于主体部的后端的末端部,所述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发陈钧孟凡波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