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旋糖酐铁颗粒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48321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6 15:35
右旋糖酐铁颗粒的制备工艺,按下列步骤制备:配料:右旋糖酐铁250克、乳糖12000克、糊精7000克、聚维酮k30 50克、阿司帕坦25克;步骤:右旋糖酐铁、乳糖、糊精、聚维酮k30、阿司帕坦分别过80目筛备用,按处方量称取辅料与主药,混和均匀。加黏合剂制软材,16目筛制粒,60℃干燥。12目筛整粒测定颗粒含量,确定袋重,装袋。传统的右旋糖酐铁片的制备工艺需要制成颗粒后压片,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艺直接制成颗粒剂不需要压片,缩短生产周期且工艺简单。加入矫味剂,改善了口味,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以满足医疗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右旋糖酐铁颗粒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颗粒剂
,尤其涉及一种含右旋糖酐铁的颗粒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本品是右旋糖酐和铁的络合物,为可溶性铁。右旋糖酐铁在小肠粘膜和结肠被右旋糖酐分解,元素铁被机体吸收利用。由于本品能影响乙酰辅酶A、琥珀酸脱氢酶、黄嘌呤氧化酶,细胞色素还原酶的活性,并参与血红蛋白、细胞素合成,故具有明显的促进造血干细胞核分裂作用,从而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铁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缺铁时,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量减少,致使红细胞体积变小,携氧能力下降,形成缺铁性贫血。口服本品可补充铁元素,纠正缺铁性贫血。据国家最新调查研究表明:缺铁性贫血在我国儿童的比率非常高,是一种常被家长疏忽了的常见病。1岁以下婴儿患病率为22-31%;1~3岁幼儿为14~29%:3~6岁学龄前儿童为7~26%。即使在发达的欧美国家儿童的患病率也达到5%左右。但由于在患病初期以及轻度贫血时(现在大多数患儿都是轻度),从外观和行为表现上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因而很容易被家长忽略。经常是在做体检化验或是贫血程度较重时才被发现,然而缺铁性贫血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长期贫血的孩子会个子矮小、体力差,智力和情绪也会受影响,因此专家提醒家长们要充分给予关注。6岁以下儿童每100毫升血液中血色素的含量应为11克,低于11克者为贫血。成人也会因食物结构不合理(如素食等)、经血过多、妊娠、频繁供血、长期超运动量训练、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慢性胃肠道疾病引起的铁吸收障碍(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不明原因的腹泻、慢性肠炎等)和铁丢失过多(胃肠道失血、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肿瘤、寄生虫感染、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造成缺铁性贫血。口服硫酸亚铁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缺铁性贫血,但因为硫酸亚铁对上消化道刺激较大致使一些患者因出现上消化道反应症状不能坚持治疗,从而延误了病情,未被吸收的铁到达结肠和直肠后,因该部位不能吸收铁剂,易造成便秘。近来研究表明,有机高价铁(三价铁)复合物同样能被肠道吸收,其生物利用度不低于硫酸亚铁(二价铁),临床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效果更佳且副作用少。临床试验表明右旋糖酐铁在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硫酸亚铁组,而且起效快副反应少。右旋糖酐铁片口服后在胃肠内溶解,经肠黏膜右旋糖酐酶作用分解为右旋糖酐铁和游离铁,游离铁在肠道通过被动和主动两种途径吸收入血液,与转铁蛋白结合后进入血循环,被造血组织摄取利用。铁吸收后也可以铁蛋白或含铁血黄素形式储存于肝、脾、骨髓及其它网状内皮组织,余量经肾脏排出。健康志愿者20名,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右旋糖酐铁分散片和右旋糖酐铁片,剂量分别为100mg,剂间间隔2周。于服药后36h内多点抽取静脉血;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中铁浓度。用3p97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评价生物等效性。结果:单剂量口服分散片和片剂后血浆中铁Cmax分别为(1.609±0.256)mg/L和(1.576±0.196)mg/L;Tmax分别为(3.800±0.616)h和(4.200±0.523)h;AUC(0-36)分别为(16.056±4.874)(mg·h)/L和(15.518±4.162)(mg·h)/L;AUC(0-inf)分别为(17.235±5.061)(mg·h)/L和(16.522±4.246)(mg·h)/L;分散片与片剂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1±19.8)%。[1]铁剂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吸收。实验研究证实,有机高价铁(三价铁)复合物能被肠道吸收,而且其生物利用度不低于亚铁。右旋糖酐铁片口服后在胃肠内溶解,经肠黏膜右旋糖酐酶作用分解为右旋糖酐铁和游离铁,游离铁在肠道通过被动和主动两种途径吸收入血液,与转铁蛋白结合后进入血循环,被造血组织摄取利用。铁吸收后也可以铁蛋白或含铁血黄素形式储存于肝、脾、骨髓及其它网状内皮组织,余量经肾脏排出。在儿童缺铁性贫血中的治疗效果赖四海等根据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小儿IDA的诊断标准,对3个幼儿园筛查出IDA儿童186名,年龄在4-6岁,患儿中男80例,女106例,男∶女=1∶1.13,并在各幼儿园随即分为1、2、3个编号组,1组:硫酸亚铁组男27例,女37例(男∶女=1∶1.37),年龄4.98±1.34岁,体重17.32±3.13kg;2组:右旋糖铁片组男26例,女34例(男∶女=1∶1.31),年龄4.91±1.42岁,体重16.87±2.94kg;3组:红桃K生血剂组男27例,女35例(男∶女=1∶1.30),年龄5.02±1.86岁,体重17.69±4.32kg。3个组的儿童性别分布、年龄构成及体重均值,经x和t值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观察指标:①于服药前进行一般体检,服药期间由专人记录儿童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面潮红等副反应。②血液学指标:于服药前和服药结束后两次的血红蛋白(Hb),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血清铁(SI),血清铁总结和力(TIBC),血清铁饱和度(IS),用4,7-二苯基-1,10-菲罗啉二磺酸盐为显色剂的微量测定法;血清铁蛋白(SF),用放免平衡竞争结合抗法。对所有病例治疗后均定期测外周血Hb、RBC、HCT、MCV、MCH及MCHC的动态变化。③视、听反应时测试,测定前经训练,正式测定每人给15次信号,除去最大最小两次数字,其余取均值。试验结果:①各组治疗后2、4、6、8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硫酸亚铁组明显低于右旋糖酐组和红桃K生血剂组,且表现出后两组起效快的特点,后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性差异。②视、听反应时。硫酸亚铁组视反应时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则听反应时治疗后比治疗前时间缩短,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右旋糖酐铁片组和红桃K生血剂组治疗后比治疗前视、听反应时非常明显缩短(P<0.01),结果说明3个组儿童缺铁性贫血纠正后儿童神经反应能力明显提高,且后两个组优于硫酸亚铁组。在孕妇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王利辉2005年5月~2006年12月收治门诊产前检查发现轻中度贫血孕妇并自愿参加该治疗组的共80人,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患者。孕周28~38周,年龄21~39岁。给予右旋糖酐铁片剂(天津怀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668)。4片每日2次饭后服。每周复查血常规,每两周复查血清铁。服用右旋糖酐铁后,各项指标上升,且与服药时间成正相关,血清铁和Hb的恢复比其余几项指标要快。由于孕妇在怀孕期间对铁的需要量增加,平均每天需铁约4mg,若不能及时补充,容易消耗孕妇体内的储存铁导致缺铁。妊娠期母体骨髓和胎儿母体血清中的铁,一般情况下胎儿组织总是在竞争中占优势,而且铁通过胎盘的转运是单向的,不论母体是否缺铁,胎儿都按时摄铁,即使母体极度缺铁也不可能逆转,故母体缺铁导致造血能力降低而发生贫血,严重者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孕妇贫血可造成胎儿氧供和营养物质不足引起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或死胎。当血红蛋白<100g/L时应补充铁剂。所以妊娠期铁的补充非常重要,尤其是中晚期一经发现及时补充。铁的补充,吸收是关键,右旋糖酐铁是右旋糖酐和铁的络合物,为可溶性铁,为有机高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右旋糖酐铁颗粒,其特征在于该颗粒的成分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右旋糖酐铁5‑40份、辅料若干;辅料包括填充剂100‑300份、粘合剂0‑50份、矫味剂0‑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右旋糖酐铁颗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制备:配料:右旋糖酐铁250克、乳糖12000克、糊精7000克、聚维酮k3050克、阿司帕坦25克;步骤:右旋糖酐铁、乳糖、糊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桂彤张文杰李姣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怀仁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