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爱华专利>正文

学习体位矫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4274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矫正学生学习、写字时姿势的一种工具,能克服趴桌子的坏习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由两个“T”形支架组成。中间立柱(7)(9)可以伸缩,调整适当高度,适合不同高度的人。上横梁(2)的长度也能调整其长度,适合不同肩宽的人。上横梁(2)和托臂(8)都能转动合拢起来。不使用时,整个学习体位矫正器能转到桌面(13)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保护学生视力、保障儿童脊椎发育有明显效果。(*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学生学习、写字时,矫正学生坐在座位上姿势的工具。学生学习、写字时,由于长时间坐在椅子上,容易产生疲劳。产生疲劳后,经常会改用趴在桌子上的不正确姿势学习、写字。有这种趴桌子的坏习惯长期得不到纠正,养成坏习惯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如影响学生的视力下降;脊锥发育不良等。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没有自己控制能力,很容易养成趴桌子的坏习惯。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主要是由教师、家长监督,经常提醒学生或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提醒。但是还有许多低年级小学生看书、写字的姿势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另外,有一种带在头上的耳机,有倾斜判断传感器,头部向前倾斜时蜂鸣器能发出叫声,提醒学生头部直立。但是当学生头部不倾斜,背部弯曲时耳机的蜂鸣器并不发出叫声。学生的学习或写字姿势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耳机方法仅能解决小学生的头部倾斜,不能彻底解决学习、写字姿势不正确的问题。利用“T”型支架对学生的身体位置进行限制,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坐姿。通过本技术矫正学生不正确的学习、写字姿势。本技术主要是由两个“T”型支架、旋转固定接头和销钉等实现的。上部“T”型架由上立柱和左、右上横梁组成。上立柱的侧面有固定筋,固定筋上有销孔。通过固定销和销孔将上横梁联接在上立柱的两侧。左、右上横梁之间是由固定栓联接。下立柱是由空心管制成,上立柱可以插入下立柱空心管中,上立柱的高度可以在10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调整,用螺栓固定在一个适当的高度。下立柱两侧有固定筋,固定筋上有销孔。通过固定销和销孔将托臂联接在下立柱的两侧。下立柱下端有旋转固定接头,由销钉将下立柱和旋转固定接头联接。旋转固定接头可以固定在桌面下。将本技术学习体位矫正器能固定在桌子上,其位置在学生学习和写字的正前方。将上横梁的高度调整到学习者胸部高度。当学生学习或写字时,如果向前弯腰,其胸部能触到上横梁,能提醒学生坐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坐姿,纠正不正确的学习、写字姿势。托臂的高度正好与学生写字时两只小臂的高度一致,小臂放上去可以解除写字时小臂的疲劳。当不使用学习体位矫正器时,可以将上横梁、托臂折迭起来,然后将下立柱向下翻转,学习体位矫正器可以放到桌子下面,不妨碍桌面的使用。为了适应不同肩宽的学生使用方便,上横梁的长度应可以调整。上横梁可以增加伸缩杆,制成伸缩式。为了使上横梁的端部能放到学生的腋下,上横梁的端部的伸缩杆制成弧形,弧形部分由软材料包裹起来。为了降低与身体接触部位的硬度,可以在上横梁及伸缩杆、托臂等与身体接触部分包上柔软性材料,如海棉或橡胶或塑料等。为了在学生用不正确姿势学习、写字时能发出报警声音,可以在上横梁的中间安装一个蜂鸣器开关,将蜂鸣器安在上横梁管内。当学生学习身体发生前倾并触及开关时,蜂鸣器发出叫声,提醒学生改用正确姿势。本申请附图是学习体位矫正器的主视图,是安装在桌子上的示意图。上部的“T”型支架有两个可以伸缩的上横梁(2),是由直径为10毫米的管制成。上横梁(2)的两端各安装一个弧形伸缩杆(4),用销钉(3)固定。弧形伸缩杆(4)是由柔软橡胶制成。为的是使身体不直接接触上横梁(2),减少不舒适感。用固定销(6)将两个上横梁(2)与上立柱(7)的固定筋(5)联接,这时上横梁(2)可以向下转动,将两个上横梁(2)放置水平,用固定栓(1)固定,上横梁(2)被固定在上立柱(7)的顶端。下立柱(9)是一个内径10毫米的管,上立柱(7)插入管内并固定在适合的高度位置上,用螺钉固定。下立柱(9)两侧的固定筋(5)与上立柱(7)两侧的固定筋(5)相同,是3毫米厚的铁板,焊接在下立柱(9)两侧。固定筋(5)上有直径为6毫米的销孔。用销钉(6)将托臂(8)联接在下立柱(9)的两侧。托臂(8)总长度为250毫米,宽度是50毫米,厚度为5毫米的板,板的上面包有海棉等柔软材料。下立柱(9)下端设有旋转固定接头(11),用销钉(10)联接下立柱(9)。旋转固定接头(11)固定在桌面(13)下。销钉(12)可以实现旋转接头(11)的旋转和联接作用。安装时将旋转固定接头(11)固定在桌面(13)下。调整上立柱(7)的高度到学生的胸部,并用螺钉固定好。打开上横梁(2),转到水平位置,用固定栓(1)固定上横梁(2)。打开托臂(8),转到水平位置,正好是学生小臂的高度。完成了安装。使用时学生坐在学习体位矫正器前,将小臂放在托臂(8)上,看书、写字很方便。当身体向前倾斜时胸部触及到学习体位矫正器上横梁(2)的蜂鸣器开关,蜂鸣器发出叫声,提醒学生坐直,并使学生的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始终处于适当距离,保护学生的视力。不使用时,打开固定栓(1),放下上横梁(2),向上转动托臂(8),打开旋转固定接头(11)上的销钉(10),转动下立柱(9),将学习体位矫正器旋转到桌面下。权利要求1.一种学习体位矫正器,主要是由两个“T”型支架、旋转固定接头(11)等实现的,其特征在于上部“T”型架由上立柱(7)和左、右上横梁(2)组成,上立柱(7)的侧面有固定筋(5),固定筋(5)上有销孔,通过固定销(6)和销孔将上横梁(2)联接在上立柱(7)的两侧,左、右上横梁(2)之间是由固定栓(1)联接,下立柱(9)是由空心管制成,上立柱(7)插入下立柱(9)空心管中,上立柱(7)的高度可以在10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调整,用螺栓固定,下立柱(9)两侧有固定筋(5),固定筋(5)上有销孔,通过固定销(6)和销孔将托臂(8)联接在下立柱(9)的两侧,下立柱(9)下端有旋转固定接头(11),由销钉(10)将下立柱(9)和旋转固定接头(11)联接,旋转固定接头(11)固定在桌面(13)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学习体位矫正器,其特征在于上横梁(2)有伸缩杆(4),用销钉(3)固定,即上横梁(2)制成伸缩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学习体位矫正器,其特征在于伸缩杆(4)端部制成弧形,弧形部分由软材料包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学习体位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在上横梁(2)及伸缩杆(4)、托臂(8)等与身体能接触部分包对有柔软性材料。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学习体位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在上横梁(2)的中间安装一个蜂鸣器开关,将蜂鸣器安在上横梁(2)的管内。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矫正学生学习、写字时姿势的一种工具,能克服趴桌子的坏习惯。本技术主要是由两个“T”形支架组成。中间立柱(7)(9)可以伸缩,调整适当高度,适合不同高度的人。上横梁(2)的长度也能调整其长度,适合不同肩宽的人。上横梁(2)和托臂(8)都能转动合拢起来。不使用时,整个学习体位矫正器能转到桌面(13)下。本技术对保护学生视力、保障儿童脊椎发育有明显效果。文档编号B43L13/00GK2215414SQ9422136公开日1995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16日专利技术者魏爱华 申请人:魏爱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学习体位矫正器,主要是由两个“T”型支架、旋转固定接头(11)等实现的,其特征在于:上部“T”型架由上立柱(7)和左、右上横梁(2)组成,上立柱(7)的侧面有固定筋(5),固定筋(5)上有销孔,通过固定销(6)和销孔将上横梁(2)联接在上立柱(7)的两侧,左、右上横梁(2)之间是由固定栓(1)联接,下立柱(9)是由空心管制成,上立柱(7)插入下立柱(9)空心管中,上立柱(7)的高度可以在10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调整,用螺栓固定,下立柱(9)两侧有固定筋(5),固定筋(5)上有销孔,通过固定销(6)和销孔将托臂(8)联接在下立柱(9)的两侧,下立柱(9)下端有旋转固定接头(11),由销钉(10)将下立柱(9)和旋转固定接头(11)联接,旋转固定接头(11)固定在桌面(13)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魏爱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