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K型滚动撑开式双闸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3745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闸板式阀门,特别是一种K型滚动撑开式双闸板。主副闸板1、2由设于侧面的弹簧卡紧机构使其贴合在一起。主、副闸板1、2相贴合的结合面呈“K”型,其中主闸板1为凹形K面,副闸板2为凸形K面;主、副闸板1、2相贴合的K型面之间设有可滚动的钢球8;钢球8置于主、副闸板1、2上K型面之间的滚道里;所述滚道,分别由设于主、副闸板1、2的K型面上的两个对合的滚道3、9组成,其中,一侧闸板上的滚道3为半圆形滚道,另一侧闸板上的滚道9为渐开线形滚道。其优点是,阀门开启关闭摩擦力小,非常省力,且平稳、无振动,同时还可对介质流量进行微量调节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闸板式阀门,特别是一种K型滚动撑开式双闸板。主副闸板1、2由设于侧面的弹簧卡紧机构使其贴合在一起。主、副闸板1、2相贴合的结合面呈“K”型,其中主闸板1为凹形K面,副闸板2为凸形K面;主、副闸板1、2相贴合的K型面之间设有可滚动的钢球8;钢球8置于主、副闸板1、2上K型面之间的滚道里;所述滚道,分别由设于主、副闸板1、2的K型面上的两个对合的滚道3、9组成,其中,一侧闸板上的滚道3为半圆形滚道,另一侧闸板上的滚道9为渐开线形滚道。其优点是,阀门开启关闭摩擦力小,非常省力,且平稳、无振动,同时还可对介质流量进行微量调节控制。【专利说明】一种K型滚动撑开式双闸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的闸板,特别是一种Κ型滚动撑开式双闸板。
技术介绍
闸板在阀门当中是一个控制阀门开启和关闭、调节介质流量的重要的部件。 目前,传统的双闸板闸阀都是采用两块闸板中间加带角度的楔块,当楔块在力的 作用下向下移动,以推动两块闸板向两侧张开,与阀座涨紧相贴,从而打开或关闭流量孔, 实现阀门的开启和关闭,以对介质流量进行调节。现有的结构,由于采用楔块推动闸板向两 侧运动,故而开启和关闭时阻力非常大,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Κ型滚动 撑开式双闸板闸阀,减少了阀座与闸板在开启与关闭时的摩擦阻力,降低阀杆的总扭矩,使 阀门开启和关闭操作灵活,提高阀门的使用寿命,保障阀门的长期安全使用和正常运行。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主副闸板1、2由设于侧面的弹簧卡紧机构使其紧密贴 合在一起,并可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滑动;主、副闸板1、2上设有导流孔7,其特征在于:主、副 闸板1、2相贴合的结合面呈"Κ"型,其中主闸板1为凹形Κ面,副闸板2为凸形Κ面;主、副 闸板1、2相贴合的Κ型面之间设有可滚动的钢球8 ;钢球8置于主、副闸板1、2 Κ型面上的 滚道里;所述滚道,分别由设于主、副闸板1、2的Κ型面上的两个对合的滚道3、9组成,其 中,一侧闸板上的滚道3为半球形凹槽,另一侧闸板上的滚道9为圆锥形凹槽;其圆锥形凹 槽由半球形与切角组成。 所述圆锥形凹槽切角的角度α为20 - 30°。 主、副闸板1、2上设有四组钢球8与滚道3、9,对称分布在主、副闸板Κ型面的上坡 面上。 主闸板1上的滚道9为半球形与切角组成的圆锥形凹槽,副闸板2上的滚道3为 半球形凹槽。 所述弹簧卡紧机构,由三根柱形销4、6和S形弹簧5组成;主闸板1上设有二根柱 形销6,副闸板2上设有一根柱形销4, S形弹簧5的两端固定式卡在主闸板1的两根柱形 销6上;副闸板2上的柱形销4与主闸板1上的两根柱形销6错位式插于S形弹簧5的中 部;柱形销4可在S形弹簧5的中部上下运动,从而使主副闸板1、2既可相互紧密贴合,又 可相对滑动。 本技术的优点,一是闸板结构简单合理,主副闸板之间采用钢珠滚动摩擦,摩 擦阻力小,因此,闸阀开启、关闭时,省时、省力、密封性能好;二是钢球的滚道设计为半球加 渐开线形,使得主、副闸板撑开或收拢时,非常省力、平稳、无振动,可对介质流量进行微量 调节,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双重密封,摩擦阻力小,寿命长,深受用户喜爱。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toon]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右视图; 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旋转图。 1 -主撑板,2 -副撑板、3 -滚道(半圆形),4 -柱形销,5 - S弹簧,6 -柱形销, 7-导流孔,8-滚动弹子,9 一滚道(圆锥形),α -切角的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主要包括主闸板1和副闸板2,主副闸板1、2由设于侧面的弹簧卡紧机 构使其既可相互紧密贴合在一起,又可相互上下滑动。主、副闸板1、2上设有导流孔7,可对 阀门的介质流量进行进行控制,实现阀门的开启和关闭。 主、副闸板1、2相贴合的结合面呈"Κ"型,其中主闸板1为凹形Κ面,副闸板2为 凸形Κ面;主副闸板1、2相贴合的Κ型面之间设有可滚动的钢球8 ;钢球8置于主副闸板1、 2上Κ型面之间的滚道里。见图1。 所述滚道,分别由设于主副闸板1、2的Κ型面上的两个对合的滚道3、9组成。其 中,主闸板1上的滚道9为由半球形与切角组成的圆锥形凹槽,其切角的角度α为20 - 30°。畐IJ闸板2上的滚道3为半球形凹槽。见图3。 所述设于主副闸板1、2侧面的弹簧卡紧机构,由三根柱形销4、6和S形弹簧5组 成。主闸板1上设有二根柱形销6,副闸板2上设有一根柱形销4, S形弹簧5的两端固定 式卡在主闸板1的两根柱形销6上;副闸板2上的柱形销4与主闸板1上的两根柱形销6 错位式插于S形弹簧5的中部;柱形销4可在S形弹簧5的中部上下运动,从而使主副闸板 1、2既可相互紧密贴合,又可相对滑动。见图1。 为了使主、副闸板1、2的相对运动更加平衡,在主、副闸板1、2上可设置4 - 8组 钢球8和滚道3、9,对称分布在主、副闸板Κ型面的上坡面上。本实施例设置了 4组钢球和 滚道。见图2。 下面结合附图,对主、副闸板1、2的撑开或贴合状态下,对阀门流量控制的情况作 详细描述: (1)、阀门最大流量状态 当本技术处于自由状态时,主、副闸板处于闭合状态,此时4个相同直径的钢 球正好与主副闸板上的滚道半圆坑相匀合,也就是主副闸板上两个半圆形滚道正好对合在 一起,滚道的直径与钢球的直径一致。此时,在S弹簧的作用下,主副闸板的Κ形面处于紧 密贴合状态,两个主副板的总厚度是保持在一个绝对值的状态下。按阀门设计要求,闸板与 进出口腔的两个阀座之间设计是有间隙的,一般保证在〇. 5mnTlmm之间。此时,可将闸板轻 松调整到闸板导流孔与阀座孔相对称位置,导流孔处于最大流量状态。 ( 2 )阀门闭合密封状态 双闸板在阀腔内同时向下运动时,闸板处于原始状态的厚度值,双闸板继续向下 运行至副闸板下端触碰到阀体内的静止状态时,副闸板不能再前行,此时主闸板在阀杆外 力的作用下克服S弹簧的弹力继续向前运行。当钢球在主闸板的滚道中继续向上运行至渐 开线形滚道切角部分时,主、副两闸板向两侧撑开。钢球所处的滚道深度越浅,则闸板被撑 开的距离就越大,直到主、副闸板完全贴到两侧的阀座为止。按阀门设计要求,此时闸板已 完全切断介质,起到双向密封的最佳状态。 (3)阀门开启状态 当要求提升闸板,让闭合切断介质状态的闸板逐步形成进出口介质流通状态。此 时,主副闸板在外力作用下逐步上行,钢球在渐开线形滚道的反作用力下,使钢球滑移滚动 到滚道的最深处半圆形坑道中时,主副闸板在S型弹簧的作用下迅速使K型面紧密贴合,主 副闸板的厚度尺寸处于最小状态,从而使阀门恢复到最大流量状态。 (4)流量调节状态 当闸板在无阻力状态下,闸板在S型弹簧的作用下处于贴合保持原有厚度状态 时,将闸板上的导流孔与阀座流量孔调至交叉位置,达到人们需要调节的流量为止。【权利要求】1. 一种K型滚动撑开式双闸板,主副闸板(1、2)由设于侧面的弹簧卡紧机构使其紧 密贴合在一起,并可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滑动;主、副闸板(1、2)上设有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K型滚动撑开式双闸板,主副闸板(1、2)由设于侧面的弹簧卡紧机构使其紧密贴合在一起,并可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滑动;主、副闸板(1、2)上设有导流孔(7),其特征在于:主、副闸板(1、2)相贴合的结合面呈“K”型,其中主闸板(1)为凹形K面,副闸板(2)为凸形K面;主、副闸板(1、2)相贴合的K型面之间设有可滚动的钢球(8);钢球(8)置于主、副闸板(1、2)K型面上的滚道里;所述滚道,分别由设于主、副闸板(1、2)的K型面上的两个对合的滚道(3、9)组成,其中,一侧闸板上的滚道(3)为半球形凹槽,另一侧闸板上的滚道(9)为圆锥形凹槽;其圆锥形凹槽由半球形与切角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正海韩雪萍李成明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盐阀门驱动装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