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受力形变测量仪,包括型材底框,型材底框上设置有支架,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型材底框上还滑动设置有水平支撑臂,水平支撑臂上滑动设置有竖直支撑臂,所述水平支撑臂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竖直支撑臂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安装板内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垂直的连接筋,连接筋组成若干个独立的检测区域,在安装板外侧包裹有气囊层,每个检测区域内设置有一个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外侧设置有环形弹片。环形弹片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弹性支撑片,第二压力传感器的顶部接触面低于环形弹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小体积以及低硬度物体的测试精度。(*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受力形变测量仪,包括型材底框,型材底框上设置有支架,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型材底框上还滑动设置有水平支撑臂,水平支撑臂上滑动设置有竖直支撑臂,所述水平支撑臂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竖直支撑臂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安装板内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垂直的连接筋,连接筋组成若干个独立的检测区域,在安装板外侧包裹有气囊层,每个检测区域内设置有一个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外侧设置有环形弹片。环形弹片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弹性支撑片,第二压力传感器的顶部接触面低于环形弹性。本技术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小体积以及低硬度物体的测试精度。【专利说明】一种受力形变测量仪
本技术涉及形变测试
,尤其是一种受力形变测量仪。
技术介绍
在各种机械零件的生产加工中,对其受压形变量的测量时十分必要的。中国实用 新型专利CN 201885702U公开了一种载荷形变量测试系统,通过液压系统实现了对被测物 体形变量的检测。这种结构附属系统复杂,适用于大体积高硬度的物体测量。但是,对于小 体积以及低硬度的物体则无法保证其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受力形变测量仪,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 不足,提高了小体积以及低硬度物体的测试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种受力形变测量仪,包括型材底框,型材底框上设置有支架,支架的一侧设置有 安装板,型材底框上还滑动设置有水平支撑臂,水平支撑臂上滑动设置有坚直支撑臂,坚直 支撑臂底部设置有测试板,水平支撑臂和坚直支撑臂上各设置有一个调节手轮,所述水平 支撑臂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坚直支撑臂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安装板内设 置有若干个相互垂直的连接筋,连接筋组成若干个独立的检测区域,在安装板外侧包裹有 气囊层,每个检测区域内设置有一个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外侧设置有环形弹 片。环形弹片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弹性支撑片,第二压力传感器的顶部接触面低于环形弹性, 弹性支撑片包括上下两端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片,两个第一支撑片平行设置,两个第一支 撑片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片,第二支撑片水平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相接的连接筋之间设置有弹簧体。 作为优选,所述测试板与坚直支撑臂通过支撑轴相连,支撑轴与坚直支撑臂之间 设置有阻尼缓冲层,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通过液压管路与支撑轴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调整水平支撑臂和坚 直支撑臂的位置,实现不用部位的施力测量。安装板设计为多个独立的测量区域,可以实现 多位置的同时测量。不同测量区域之间的连接筋通过弹簧体连接,可以避免连接筋对被测 物体形成硬支撑而对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测量产生误差。气囊层将整个安装板进行包裹,在 起到保护安装板和被测零件的同时,进一步将被测零件与连接筋进行缓冲。被测物体的不 同位置作用于不同的测量区域上,环形弹片首先对施力表面进行整体支撑,避免异形位置 对第二压力传感器产生单独施压作用。弹性支撑片的作用是对压力进行线性缓冲,第一支 撑片可以将压力中的水平分量予以抵消,提高测量精确度,第二支撑片用来在第一支撑片 之间传递作用力,同时又不会对垂直的作用力产生影响。测试板可以围绕支撑轴旋转,用来 自动适应接触面的形状,支撑轴与坚直支撑臂可以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相对位移,并通过 液压管路将作用力传递至第一压力传感器上,提高第一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安装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测试板与坚直支撑臂连接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水平支撑臂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型材底框;2、支架;3、安装板;4、水平支撑臂;5、坚直支撑臂;6、测试板; 7、调节手轮;8、连接筋;9、气囊层;10、位移传感器;11、第一压力传感器;12、第二压力传感 器;13、环形弹片;14、第一支撑片;15、弹簧体;16、支撑轴;17、阻尼缓冲层;18、液压管路; 19、旋转轴;20、第一齿轮;21、第二齿轮;22、固定齿轮;23、加强筋;24、第二支撑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 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 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参照图1-4,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型材底框1,型材底框1上设置有 支架2,支架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3,型材底框1上还滑动设置有水平支撑臂4,水平支撑 臂4上滑动设置有坚直支撑臂5,坚直支撑臂5底部设置有测试板6,水平支撑臂4和坚直 支撑臂5上各设置有一个调节手轮7,所述水平支撑臂4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10,所述坚直 支撑臂5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1 ;所述安装板3内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垂直的连接筋8, 连接筋8组成若干个独立的检测区域,在安装板3外侧包裹有气囊层9,每个检测区域内设 置有一个第二压力传感器12,第二压力传感器12外侧设置有环形弹片13。环形弹片13下 方设置有若干个弹性支撑片,第二压力传感器12的顶部接触面低于环形弹性13,弹性支撑 片包括上下两端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片14,两个第一支撑片14平行设置,两个第一支撑片 14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片14,第二支撑片14水平设置。所述相接的连接筋8之间设置有 弹簧体15。通过调整水平支撑臂4和坚直支撑臂5的位置,实现不用部位的施力测量。安 装板3设计为多个独立的测量区域,可以实现多位置的同时测量。不同测量区域之间的连 接筋8通过弹簧体15连接,可以避免连接筋8对被测物体形成硬支撑而对第二压力传感器 12的测量产生误差。气囊层9将整个安装板3进行包裹,在起到保护安装板3和被测零件 的同时,进一步将被测零件与连接筋8进行缓冲。被测物体的不同位置作用于不同的测量 区域上,环形弹片13首先对施力表面进行整体支撑,避免异形位置对第二压力传感器12产 生单独施压作用。弹性支撑片的作用是对压力进行线性缓冲,第一支撑片14可以将压力中 的水平分量予以抵消,提高测量精确度,第二支撑片24用来在第一支撑片14之间传递作用 力,同时又不会对垂直的作用力产生影响。所述测试板6与坚直支撑臂5通过支撑轴16相 连,支撑轴16与坚直支撑臂5之间设置有阻尼缓冲层17,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通过液 压管路18与支撑轴16相连。测试板6可以围绕支撑轴16旋转,用来自动适应接触面的形 状,支撑轴16与坚直支撑臂5可以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相对位移,并通过液压管路18将作 用力传递至第一压力传感器11上,提高第一传感器11的检测精度。水平支撑臂4和坚直 支撑臂5之间设置有加强筋23。 其中,水平支撑臂4上通过旋转轴19连接有调节手轮7,调节手轮7内侧设置有第 一齿轮20,旋转轴19外侧设置有与第一齿轮20相哨合的第二齿轮21,第一齿轮20的长度 大于第二齿轮21。水平支撑臂4内侧设置有固定齿轮2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受力形变测量仪,包括型材底框(1),型材底框(1)上设置有支架(2),支架(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3),型材底框(1)上还滑动设置有水平支撑臂(4),水平支撑臂(4)上滑动设置有竖直支撑臂(5),竖直支撑臂(5)底部设置有测试板(6),水平支撑臂(4)和竖直支撑臂(5)上各设置有一个调节手轮(7),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臂(4)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10),所述竖直支撑臂(5)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1);所述安装板(3)内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垂直的连接筋(8),连接筋(8)组成若干个独立的检测区域,在安装板(3)外侧包裹有气囊层(9),每个检测区域内设置有一个第二压力传感器(12),第二压力传感器(12)外侧设置有环形弹片(13),环形弹片(13)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弹性支撑片,第二压力传感器(12)的顶部接触面低于环形弹性(13),弹性支撑片包括上下两端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片(14),两个第一支撑片(14)平行设置,两个第一支撑片(14)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片(24),第二支撑片(24)水平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智勇,叶伟锋,孙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艾龙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