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均匀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532471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均匀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方法,属地球物理测井评价储层饱和度技术领域,通过面积等效法构建非均匀水淹层饱和度等效模型图,修正了产出剖面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得到一种非均匀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方法,求得的非均匀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更能反映水淹层的整体剩余油饱和度,与储层的实际情况更加相符合,进而实现准确掌握区域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规律,为油藏合理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均匀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球物理测井评价储层饱和度
,具体为一种非均匀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单井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是油田开发时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套后剩余油饱和度监测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手段,但套后饱和度检测仪无法适用于高温、高压油藏,同时在油田老区,新钻井有限,也不能仅仅依赖完井组合测井资料来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现有的解决方法是利用产出剖面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据教材《生产测井原理与资料解释》(郭海敏,戴家才,2007,270~272),利用水淹层的生产测井产出剖面资料,结合LEVERETT方程用油水相对渗透率为中间变量可建立产水率与地层在井点处的剩余油饱和度的关系式,利该关系式可以得到含水饱和度和产水率的关系图版,对于某一油田,利用产出剖面资料可以得到单个井点处的纵向产水率,通过查图版确定井点处的含水饱和度,进而得到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对于陆相沉积储层来说,储层的岩性、物性不均匀以及沉积韵律的变化,必然造成油层的水淹程度不均匀。在用产出剖面资料确定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过程中,通过对产出剖面和不同时期的完井组合测井资料对比分析发现,产出剖面显示只产水的层并不意味着该层的剩余油饱和度一定接近残余油饱和度,当储层非均匀水淹严重时,只能反映该层局部的剩余油饱和度接近残余油饱和度,其它部位可能还有可动的剩余油饱和度,这种情形在非均匀水淹的中、厚层反映更为明显。图1为东濮凹陷文东油田同一小层在相邻井不同时期的深感应电阻率对比图。W13-418井是该井完钻时2005年3月31日测得的资料,沙三中8砂组的41号层深感应电阻率明显表现出底部水淹强的特征,而上部水淹程度弱。与其相邻且所处构造位置相近的W13-388井、W13-212井、W13-315井分别在2000年4月、1991年1月和1987年10月完井测井,W13-388井对应层显示的特征为底部水淹强,W13-212和W13-315井的对应层为油层,对比这4口井可以看出,随着开发时间的推移,电阻率在逐渐减低,储层非均匀水淹特征明显,注入水一旦突破形成水道,弱淹部位的剩余油被驱替的效果将会明显减低,使用现有技术的方法求得的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只能表明被水突破的部位剩余油饱和度,近似等于残余油饱和度,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判断为该层没有可动油,而实际上,由于储层非均质带来的非均匀水淹效果,该储层应当还有部分可动油,即井点处剩余油饱和度实际上是大于用现有技术方法求得的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因此,仅利用产出剖面资料确定的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只能反映强水淹部位的剩余油饱和度,难以反映相对较弱水淹部位的剩余油饱和度,导致该方法确定的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整体偏小,不能准确的反映储层的实际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方法在利用产出剖面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过程中,未能考虑水淹层水淹程度的非均匀性,使确定的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偏小、与储层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的缺陷,提供一种非均匀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确定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水淹层的产出剖面资料确定水淹层的产水率,建立产水率与地层在井点处的剩余油饱和度的关系。2、利用水驱油相渗实验资料确定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以及水油粘度比。3、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数学反演处理确定区块产水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建立产水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图版。4、通过查找产水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图版,确定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5、利用步骤4确定的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构建非均匀水淹层饱和度等效模型图,建立非均匀水淹层平均剩余油饱和度与水淹层的原始含有饱和度、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和水淹层厚度比例系数的关系式,并由此确定出对应非均匀水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其中,水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由开发初期完井测井资料确定的。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非均匀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确定的方法,通过构建非均匀水淹层饱和度等效模型图,修正了产出剖面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得到一种非均匀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方法,求得的非均匀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更能反映水淹层的整体剩余油饱和度,与储层的实际情况更加相符合,进而实现准确掌握区域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规律,为油藏合理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附图说明图1是利用现有技术编制的同一小层在相邻井中不同时期电阻率对比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流程框图;图3是利用本专利技术编制的非均匀水淹层饱和度等效模型图;图4是利用本专利技术编制的文13块产水率fw与含水饱和度Sw关系图版;图5是本专利技术建立的强淹层厚度比例系数σ与水淹层厚度H的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利用产出剖面资料确定非均匀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过程中,水淹层的不同部位水淹程度是非均匀,用现有方法求得的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往往只反映强水淹部位的剩余油饱和度,为了准确的求出非均匀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非均匀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方法。东濮凹陷的文东油田是典型的高温、高压、高盐低渗透油藏,老区开发方案调整,新钻井越来越少,利用裸眼井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也受到了限制。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由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水淹层的产出剖面资料确定水淹层的产水率,建立产水率与地层在井点处的剩余油饱和度的关系:利用东濮凹陷的文东油田文13块沙三段层位22口井的299个非均匀水淹层的完井资料和产剖资料,确定水淹层的产水率,结合LEVERETT方程可建立产水率与地层在井点处的含水油饱和度的关系如式(1)所示:式中,fw是产水率;μo、μw分别为油和水的粘度;Sw、Swi、Sor分别为地层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a、m、n为与油水相对渗透率相关的比例系数。产层的剩余油饱和度S0和含水饱和度Sw的关系为So=100-Sw(2)也即建立了产水率与地层在井点处的剩余油饱和度的关系。2、利用水驱油相渗实验资料确定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以及水油粘度比:通过对文东油田文13块沙三段层位22口井中的3口井水驱油相渗试验资料分析,筛选了有代表性的5块岩样50个样本点实验数据,其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平均值分别为26.73%、27.35%,水油粘度比为0.2639。3、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数学反演处理确定区块产水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建立产水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图版: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数学反演处理,得到地区经验系数a=1,m=3.6,n=2.8。即文13块产水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模型为应用步骤2中的文13块22口井中的3口井水驱油相渗试验资料的50个样本点分析计算的相关系数为0.8894,计算的含水饱和度平均绝对误差为0.0325(小数),平均相对误差5.61%。含水饱和度和产水率之间的关系受到Swi、Sor参数取值的影响,地层条件下的受地层压力、气油比、地层水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Swi和Sor受到储层岩性、物性的变化也存在差异。整个研究区往往无法用一两个图版全面反映产水率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非均匀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均匀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水淹层的产出剖面资料确定水淹层的产水率,建立产水率与地层在井点处的剩余油饱和度的关系;(2)利用水驱油相渗实验资料确定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以及水油粘度比;(3)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数学反演处理确定区块产水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建立产水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图版;(4)通过查找产水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图版,确定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5)利用步骤(4)确定的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构建非均匀水淹层饱和度等效模型图,建立非均匀水淹层平均剩余油饱和度与水淹层的原始含有饱和度、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和水淹层厚度比例系数的关系,并由此确定出对应非均匀水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均匀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水淹层的产出剖面资料确定水淹层的产水率,建立产水率与地层在井点处的剩余油饱和度的关系;(2)利用水驱油相渗实验资料确定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以及水油粘度比;(3)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数学反演处理确定区块产水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建立产水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图版;(4)通过查找产水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图版,确定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5)利用步骤(4)确定的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构建非均匀水淹层饱和度等效模型图,建立如式(1)非均匀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与水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和强淹层段占水淹层厚度的比例系数的关系,并由此确定出对应非均匀水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杰毕建霞陈彬赵伟新韩圆庆赵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