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汇控柜温湿度调节系统中投切负载的交叉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523901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汇控柜温湿度调节系统中投切负载的交叉控制方法,所述温湿度调节系统包括:多组带不同序列编号的温湿度传感器、多组带不同序列编号的负载和汇控柜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负载按照序列编号建立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包括:单组温湿度传感器与多组负载相关联;多组温湿度传感器与单组负载相关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交叉控制方法克服了传统温湿度传感器投切负载所体现出“开环”的特点,建立了温湿度信号采集和负载投切的双向联系,整体提高了投切负载的反应能力,有效的降低了凝露发生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中的变电技术,尤其是一种汇控柜温湿度调节系统中投切负 载的交叉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技术方案基本上是采用一组温湿度传感器,或者2组湿度传感器,极少数 为3组温湿度传感器;与其匹配负载分为升温型、降温型或者除湿型,负载组数为1组、2组 或者3组。温湿度传感器的布点较为随意,并没有明确的布点方案和匹配的投切策略。变 电站户外汇控柜的体积一般较大,占用空间较大。采用的负载基本全部为加热负载(大小功 率不一,数量也不同),少量配置了带滤网通风口或者柜体顶部开具通风窗;温湿度传感器 配置数量不一,类别差异,安装位置随意;设置投切负载控制阀值基本靠经验,没有统一的 设置;基本上不能解决凝露隐患问题,耗电量较大,特别是夏天高温的情况下,柜内的温度 过高。现有的技术基本上为传感器和负载为 对应,固化在硬件中,更改对应关系复杂。 由于现有的控制系统中存在开环的特点,数据采集系统和负载系统之间无双向关联,当 某组负载出现故障时,其余组的负载不能及时的投切,降低了负载的累积效应,限制了最大 程度上降低凝露发生的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户外汇控柜温湿度调节系统中投切负载的交叉控制 方法,以降低户外汇控柜中凝露发生的几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汇控柜温湿度调节系统中投切负载 的交叉控制方法,所述温湿度调节系统包括:多组带不同序列编号的温湿度传感器、多组带 不同序列编号的负载和汇控柜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负载按 照序列编号建立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包括: (1) 单组温湿度传感器与多组负载相关联; (2) 多组温湿度传感器与单组负载相关联。 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交叉控制方法还包括代回路投切方法;所述代回路投切 方法是当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相关联的所述负载出现异常时,所述控制系统投切该出现异常 负载的替代负载,替换该异常负载进行工作。 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判断所述负载出现异常的过程为:当所述控制系统投切所述 负载时,就将该负载的工作电压与工作电流和所述负载的额定电气特性相比较;若与该负 载的额定电气特性匹配,则判断结果为正常,否则判断结果为异常。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汇控柜温湿度调节系统中投切负载的交叉 控制方法,引入了闭环控制的思路,通过调整温湿度传感器和负载的关联关系,解除了传 统投切负载过程中存在的点对点的关系,实现了出现异常情况时,整个系统可以继续通过 正常工作的温湿度传感器或负载继续调整汇控柜内温湿度的目的,克服了数据采集系统和 负载系统之间无双向关联的缺点,将负载的累积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并且有效的降低了凝 露发生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交叉控制的原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单组温湿度传感器关联单组负载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单组温湿度传感器关联多组负载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多组温湿度传感器关联单组负载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代回路投切方法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本专利技术,所述温湿度调节 系统包括:多组带不同序列编号的温湿度传感器、多组带不同序列编号的负载和汇控柜的 控制系统,由图3~图4可知,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负载按照序列编号建立 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包括:单组温湿度传感器与多组负载相关联;多组温湿度传感器 与单组负载相关联。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4组温湿度传感器和4组负载,包括第1温湿度传感器、第2 温湿度传感器、第3温湿度传感器和第4温湿度传感器;以及第1负载、第2负载、第3负载 和第4负载。由图3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单组温湿度传感器与多组负载相关联可以设置为 第1温湿度传感器与第2负载和第3负载关联,这里的温湿度传感器和负载均可以设置为 其余的温湿度传感器或负载,并按实际的使用情况建立关联关系。此类投切方式可以解决 由于负载端出现异常情况时,温湿度传感器可以通过投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同类负载继 续调整汇控柜内的温湿度,避免出现失控的状况。特殊的,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单组温湿 度传感器和单组负载相匹配,且该温湿度传感器和该负载的序列号不同,由图2可知,第1 温湿度传感器与第4负载相关联,这里的温湿度传感器和负载均可以设置为其余的温湿度 传感器或负载。由图4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多组温湿度传感器与单组负载相关联可以设置 为第1温湿度传感器和第2温湿度传感器共同关联第1负载,这里的温湿度传感器和负载 均可以设置为其余的温湿度传感器或负载。此类投切方式可以可以解决由于温湿度传感器 端出现异常情况不能投切负载时,其余控制该负载的温湿度传感器继续投切该负载。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交叉控制方法还包括代回路投切方法;所述代回路投切方法是当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相关联的所述负载出现异常时,所述控制系统投切该出现异常负载的替 代负载,替换该异常负载进行工作。判断所述负载出现异常的过程为:当所述控制系统投切 所述负载时,就将该负载的工作电压与工作电流和所述负载的额定电气特性相比较;若与 该负载的额定电气特性匹配,则判断结果为正常,否则判断结果为异常。如图5所示,当第1 负载出现问题时,第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投切同类型的第2负载来继续调整汇控柜内的温湿 度。 针对现有汇控柜中,若负载的类型发生了改变,温湿度传感器的位置则应相应的 更改,更改电气接线比较繁琐。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交叉控制方法,灵活地建立了采集系统和负载 系统的关联关系,减少了温湿度布传感器和负载点位置移位工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交叉控制 方法克服了现有控制方法中当负载出现了异常时,其控制系统基本上处于失效状态,不能 够及时投切替代回路的缺点,并且通过控制系统及时有效投切同类型的负载,缩短了凝露 预防系统的介入时间,极大的将凝露发生的机率降低。 以上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 用未超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汇控柜温湿度调节系统中投切负载的交叉控制方法,所述温湿度调节系统包括:多组带不同序列编号的温湿度传感器、多组带不同序列编号的负载和汇控柜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负载按照序列编号建立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包括:(1)单组温湿度传感器与多组负载相关联;(2)多组温湿度传感器与单组负载相关联。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汇控柜温湿度调节系统中投切负载的交叉控制方法,所述温湿度调节系统包 括:多组带不同序列编号的温湿度传感器、多组带不同序列编号的负载和汇控柜的控制系 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负载按照序列编号建立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 系包括: (1) 单组温湿度传感器与多组负载相关联; (2) 多组温湿度传感器与单组负载相关联。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汇控柜温湿度调节系统中投切负载的交叉控制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交叉控制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育福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