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运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14371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4:33
一种口腔运动装置,包括有一扳撑本体,具有一上扳撑部及一下扳撑部,上扳撑部与下扳撑部呈ㄇ状且彼此相对,上扳撑部与下扳撑部连接形成一矩形体,并使扳撑本体内形成一中空部,上扳撑部与下扳撑部各具有一外表面及一内表面。一握持柄,具有一连接端及相对连接端的一自由端,其中连接端是连接于上扳撑部的一周边。一贯穿孔,是由上扳撑部的外表面贯穿上扳撑部的内表面。一弹性压缩件,为一漏斗状,由一碗状部及一柱状部所组成,并配置于中空部内且对准贯穿孔,碗状部上端与上扳撑部的内表面的贯穿孔周边连接,而柱状部上端与碗状部下端连接,柱状部下端与下扳撑部的内表面连接。藉由弹性压缩件的设置,使口腔运动装置置于口腔中进行咬合时,能将扳撑本体撑起并增加弹性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腔运动装置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口腔用运动器具,尤其是指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强度 增加的口腔用运动装置。
技术介绍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口腔用运动器具,尤其是指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强度 增加的口腔用运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腔运动装置,藉由扳撑 本体具有加强肋,使口腔运动装置更具弹性强度,于使用者进行口腔咬合时更能达到运动 的目的。 本技术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腔运动装置,由于扳撑本体是由无害 于人体的硅胶包含食用级硅胶或医疗级硅胶所制成,置入于口腔使用时较具安全性及无毒 性,另制作成本低廉亦更加耐用。 依据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口腔运动装置,包括:一扳撑本体,具有一上 扳撑部及一下扳撑部,上扳撑部与下扳撑部呈Π状且彼此相对,上扳撑部与下扳撑部连接 形成一矩形体,并使扳撑本体内形成一中空部,上扳撑部与下扳撑部各具有一外表面及一 内表面;一握持柄,具有一连接端及相对连接端的一自由端,其中连接端是连接于上扳撑部 的一周边;一贯穿孔,是由上扳撑部的外表面贯穿上扳撑部的内表面;一弹性压缩件,呈一 漏斗状,由一碗状部及一柱状部所组成,并配置于中空部内且对准贯穿孔,碗状部的上端与 上扳撑部的内表面的贯穿孔周边连接,而柱状部的上端与碗状部的下端连接,柱状部的下 端与下扳撑部的内表面连接。 本技术的口腔运动装置相较于现有的口腔运动器具,不仅节省制作成本,使 用更加安全无毒,且进一步具有加强肋,使口腔运动装置更具弹性强度,于使用者进行口腔 咬合时更能达到运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口腔运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口腔运动装置的前视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口腔运动装置的实施示意图。 【符号说明】1 口腔运动装置 10 扳撑本体 101 上扳撑部 1011 外表面 1013 内表面 1015 贯穿孔 1017 周边 103 下扳撑部 1031 外表面 1033 内表面 105 中空部 20 握持柄 201 连接端 203 自由端 30 弹性压缩件 301 碗状部 3011 上端 3013 下端 303 柱状部 3031 上端 3033 下端 40 上颚臼齿 42 下颗日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能更为相关
人员所了解并得 以实施本技术,在此配合附图,于后续的说明书阐明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与实施方 式,并列举较佳实施例进一步说明,然以下实施例说明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且以下文 中所对照的附图,是表达与本技术特征有关的示意。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是为本技术的口腔运动装置的示意图。口腔运动装置 1,包括:一扳撑本体10,其由一上扳撑部101及一下扳撑部103所组成,上扳撑部101及下 扳撑部103各呈Π状且彼此相对连接形成一矩形体,并使扳撑本体10内形成一中空部105 ; 上扳撑部101具有一外表面1011及一内表面1013,而下扳撑部103同样具有一外表面1031 及一内表面1033 ;上扳撑部101及下扳撑部103可为一体成形设置或互相连接设置。一握 持柄20,具有一连接端201及相对连接端201的一自由端203,其中连接端201连接于该上 扳撑部101的一周边1017 ;握持柄20在本实施例的形状为扁平板状,其亦可为杆状或任何 可握持的形状,而握持柄20与上扳撑部101可为一体成形设置或互相连接设置,在此并不 特别加以限制。 -贯穿孔1015,由上扳撑部101的外表面1011贯穿至上扳撑部101的内表面 1013 ;-弹性压缩件30,为一漏斗状,由一碗状部301及一柱状部303所组成,并配置于中 空部105内且对准贯穿孔1015设置,碗状部301的上端3011与上扳撑部101的内表面1013 的贯穿孔1015周边连接,而柱状部303的上端3031与碗状部301的下端3013连接,柱状 部303的下端3033与下扳撑部103的内表面1033连接。弹性压缩件30能将扳撑本体10 撑起并增加弹性强度,其与扳撑本体10可为一体成形设置或互相连接设置,而弹性压缩件 30、扳撑本体10及握持柄20的材质为硅胶,特别是无害于人体的硅胶例如食品级硅胶或医 疗级硅胶所制成,而硅胶其具有弹性及可变形压缩的特性。 接着,请参阅图3,为本技术的口腔运动装置的实施示意图。如第3图所示,当 使用者欲进行口腔运动时,将扳撑本体10置入于口腔中,使用者的上颚白齿40置于上扳撑 部101的外表面1011,而下颚臼齿42置于下扳撑部103的外表面1031,利用上颚臼齿40 及下颚臼齿42的反复来回咬合,达到口腔运动的目的。当上颚臼齿40及下颚臼齿42施力 咬合时,会挤压扳撑本体10使上扳撑部101及下扳撑部103相互靠合,而位于中空部105 内的弹性压缩件30亦会因挤压而造成结构上的改变。其中碗状部301会被挤压变形使外 壁压缩,而柱状部303会凸起,使连接的碗状部301的下端3013向上位移至贯穿孔1015,并 与上扳撑部101的外表面1011齐高;而当上颚白齿40及下颚白齿42释放咬合力道时,弹 性压缩件30会由于硅胶本身具有弹性的关系,便会恢复成原先无受压的状态,并将上扳撑 部101及下扳撑部103撑回原本未挤压的状态,且在此同时,由于弹性压缩件30回复弹回 原状的关系,会使使用者在咬合时察觉有弹回的声响,藉由此声响,能让使用者知道其口腔 具有确实咬合的动作。另外,使用者使用握持柄20能轻易控制将口腔运动装置1置入及取 出口腔的动作,避免口腔运动装置1于口腔中滑入咽喉的危险。 本技术的口腔运动装置1不仅使用简易,制作成本低廉,且口腔运动装置全 由硅胶特别是无害于人体的硅胶例如食品级硅胶或医疗级硅胶所制成,置入口腔中安全无 虞,更藉由弹性压缩件30的设置使口腔运动更具效果,协助需要复健及口腔运动的患者确 实达到运动的目的,亦可藉由口腔运动来雕塑脸部肌肉线条。 [〇〇38] 虽然本技术以前述的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 任何熟习本领域技术者,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 因此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口腔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扳撑本体,具有一上扳撑部及一下扳撑部,该上扳撑部与该下扳撑部呈ㄇ状且彼此相对,该上扳撑部与该下扳撑部连接形成一矩形体,并使该扳撑本体内形成一中空部,该上扳撑部与该下扳撑部各具有一外表面及一内表面;一握持柄,具有一连接端及相对该连接端的一自由端,其中该连接端是连接于该上扳撑部的一周边;一贯穿孔,是由该上扳撑部的该外表面贯穿该上扳撑部的该内表面;一弹性压缩件,呈一漏斗状,由一碗状部及一柱状部所组成,并配置于该中空部内且对准该贯穿孔,该碗状部的上端与该上扳撑部的该内表面的该贯穿孔周边连接,而该柱状部的上端与该碗状部的下端连接,该柱状部的下端与该下扳撑部的该内表面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4.30 TW 1032074981. 一种口腔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扳撑本体,具有一上扳撑部及一下扳撑部,该上扳撑部与该下扳撑部呈Π状且彼此 相对,该上扳撑部与该下扳撑部连接形成一矩形体,并使该扳撑本体内形成一中空部,该上 扳撑部与该下扳撑部各具有一外表面及一内表面; 一握持柄,具有一连接端及相对该连接端的一自由端,其中该连接端是连接于该上扳 撑部的一周边; 一贯穿孔,是由该上扳撑部的该外表面贯穿该上扳撑部的该内表面; 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祥俊
申请(专利权)人:庄成兴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