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旱区重盐渍原土绿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505900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旱区重盐渍原土绿化方法,该方法首先进行掺沙以改善种植区土壤物理结构,第一年通过种植一年生盐生植物实现绿化和土壤部分脱盐,第二年通过“起垄”构造垄沟地形,垄上滴灌种植耐盐的柽柳、紫穗槐、草木樨来实现生物移盐和培肥土壤,沟内滴灌种植盐地碱蓬来增加地表盖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脱盐。本方法集成了盐渍土壤的物理改良、生物改良并结合了垄沟耕作和节水滴灌技术措施,操作简便、成本低,实现了重盐渍原土绿化的稳定和可持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盐渍土掺沙 改良,一年生盐生植物种植,起垄栽培盐生植物、绿肥植物的顺序绿化改土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西部干旱区盐渍土分布面积广,很多城市以绿洲状态分布于盐碱区域。盐 渍化土壤常是人们改造居住环境、实施绿化工程经常遇到的障碍。盐渍土壤的大面积存在 制约了城市绿化和整体环境质量的提升。盐渍土一般具有土壤容重高、粘滞、通气性差、渗 透系数低、毛细作用强等特点。土壤中含有过多盐分可降低土壤水势,从而引起植物的生 理干旱,不利于植物生长,常形成大面积的光板地,导致景观单调。盐渍土分布区大多地 下水位浅、矿化度高。盐碱区绿化,提高成活率是重中之重,而上层滞水、潜水埋深及矿化度 是造成苗木死亡的主要障碍。从盐渍土分布区多地下水位浅、矿化度高、土壤盐渍化程度重 及区域淡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出发,迫切需要研究以土壤改良、植物种筛选配置、灌溉方式选 择相结合的集成方法,即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农田管理措施相结合,开发可持续、稳定 长效的绿化技术。 盐渍土绿化必须首先解决土壤盐分过高问题。在农业生产上,人们常通过漫灌 压盐淋洗过多的土壤盐分,但此方式对排水设施要求较高,成本大且需要消耗大量淡水资 源。盐渍土绿化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客土置换,即以非盐碱土壤基质替代一定深度土层的盐 渍原土,经隔离措施后在客土上绿化,通常存在成本高和后续成活率低的问题,且难于实现 绿化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为实现盐渍土绿化的稳定、可持续,2010始,借鉴盐碱土绿化技 术,我们筛选了适于绿化的盐生植物种类,结合盐碱土物理改良、生物改良及节水滴灌等技 术措施,提出了重盐渍原土绿化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该方法首先进行掺沙以 改善种植区土壤结构,第一年通过种植一年生盐生植物实现绿化和土壤部分脱盐及改善土 壤物理结构;利用滴灌条件下的水盐运移规律,第二年通过起垄构造垄沟地形,定期滴灌 将垄上大部分盐分排到垄沟,再利用盐生植物移除盐分:垄上滴灌种植柽柳和紫穗槐,在行 间及株距间种植耐盐的草木樨豆科植物来实现绿化和土壤培肥、脱盐,垄底沟内滴灌种植 盐地碱蓬来增加地表盖度和土壤生物移盐。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集成了盐碱土壤的物理改良、 生物改良并结合了垄沟耕作和节水滴灌技术措施,操作简便、成本低,实现了盐碱地原土绿 化的稳定和可持续。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掺沙改善土壤结构: a、选重盐渍土,采取掺沙改良的方式改善土壤透水性,对绿化区40cm表土层按体积比 20 %进行掺沙处理,犁深0. 4m ; 第一年绿化: b、 播种:按间距0. 6-0. 8m平行布设滴灌带,将盐地碱蓬种子撒播在滴灌带两侧,形成 0. 3-0. 4 m的播种带; c、 灌溉:播种后随即灌水,出苗期每隔2天灌水1次,灌水以湿润峰刚刚到达两相邻滴 灌带中线为度,苗期后以土壤湿度为15%时进行补水,每次灌水量控制在120m 3/hm2-150m3/ hm2 ; d、 收割: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期间将盐地碱蓬的地上部分收割后带出; 第二年绿化: e、 开沟起垄:沿平行绿化带方向,间距3. 0m开沟,沟宽1. 0-1. 5m,深度0. 4m,将沟内起 出的土方平铺于相邻沟间区域,形成垄; f、 绿化种植:在垄上种植3行灌木为紫穗槐和柽柳,在灌木行间撒播草木樨,沿灌木行 向铺设滴灌带,在垄底沟内撒播盐地碱蓬,采用微喷或布设两行滴灌带方式进行灌溉,每次 灌水量以土壤垂向湿润峰达到0. 2-0. 3m为度; g、 收割:1〇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期间将盐地碱蓬的地上部分收割后带出,垄上草木樨旋 耕还田。 步骤a所选重盐渍土为粘重板结的重盐碱地。 步骤f中垄上种植3行灌木为第一行种植柽柳,第二行种植紫穗槐,第三行种植柽 柳,以此类推。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干旱区重盐渍原土绿化技术,该方法的特点为: 地下水埋深浅、矿化度高、土壤粘重板结是重盐渍土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掺沙增加土 壤通透性,利于土壤盐分的移出;通过种植盐生植物进行绿化,根系的深层生长既促进了土 壤脱盐,又增加了盐渍土的熟化过程;通过起垄,相对降低了地下水埋深,可为后期植物 根系的生长提供良好空间;通过垄上滴灌,不仅可以有效节约用水,还可以通过盐生植物的 生长,达到吸收一富集一移盐;以植物蒸发代替裸地蒸发,控制盐分在垄上的聚集,并且持 续的垄上淡水滴灌能够保证垄上土壤盐分向下淋洗。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解决了盐碱地绿化 难以持续的难题。 【具体实施方式】 [〇〇〇9] 实施例1 2009年-2010年,在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弃耕重度盐碱地上进行了试验示范: 掺沙改善土壤结构 a、 选重盐渍土为粘重板结的重盐碱地,针对土壤粘重和通透性差的特点,采取掺沙改 良的方式改善土壤透水性,对绿化区40cm表土层按体积比20 %的比例进行掺沙处理,犁深 0· 4m ; 第一年绿化 b、 播种:按间距0. 6m平行布设滴灌带,将盐地碱蓬种子撒播在滴灌带两侧,形成0. 3m 的播种带; c、 灌溉:播种后随即灌水,出苗期每隔2天灌水1次,灌水以湿润峰刚刚到达两相邻滴 灌带中线为度,苗期后以土壤湿度为15%时进行补水,每次灌水量控制在120m 3/hm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旱区重盐渍原土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掺沙改善土壤结构:a、选重盐渍土,采取掺沙改良的方式改善土壤透水性,对绿化区40cm表土层按体积比20%进行掺沙处理,犁深0.4m;第一年绿化:b、播种:按间距0.6‑0.8m平行布设滴灌带,将盐地碱蓬种子撒播在滴灌带两侧,形成0.3‑0.4 m的播种带;c、灌溉:播种后随即灌水,出苗期每隔2天灌水1次,灌水以湿润峰刚刚到达两相邻滴灌带中线为度,苗期后以土壤湿度为15%时进行补水,每次灌水量控制在120m3/hm2‑150m3/hm2;d、收割: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期间将盐地碱蓬的地上部分收割后带出;第二年绿化:e、开沟起垄:沿绿化带方向开平行沟,间距3.0m,沟宽1.0‑1.5m,深度0.4m,将沟内起出的土方平铺于相邻沟间区域,形成垄;f、绿化种植:在垄上种植3行灌木为紫穗槐和柽柳,在灌木行间撒播草木樨,沿灌木行向铺设滴灌带,在垄底沟内撒播盐地碱蓬,采用微喷或布设两行滴灌带方式进行灌溉,每次灌水量以土壤垂向湿润峰达到0.2‑0.3m为度;g、收割: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期间将盐地碱蓬的地上部分收割后带出,垄上草木樨旋耕还田。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干旱区重盐渍原土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掺沙改善土壤结构: a、 选重盐渍土,采取掺沙改良的方式改善土壤透水性,对绿化区40cm表土层按体积比 20 %进行掺沙处理,犁深0. 4m ; 第一年绿化: b、 播种:按间距0. 6-0. 8m平行布设滴灌带,将盐地碱蓬种子撒播在滴灌带两侧,形成 0. 3-0. 4 m的播种带; c、 灌溉:播种后随即灌水,出苗期每隔2天灌水1次,灌水以湿润峰刚刚到达两相邻滴 灌带中线为度,苗期后以土壤湿度为15%时进行补水,每次灌水量控制在120m 3/hm2-150m3/ hm2 ; d、 收割: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期间将盐地碱蓬的地上部分收割后带出; 第二年绿化: e、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科涂锦娜李艳红赵振勇田长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