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翻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00899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7:25
自动翻转机构,其中的翻转机构包括:座体,其上垂直方向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齿轮轴设置在第一通孔内;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设置在座体与齿轮轴间位于齿轮段两侧;翻转体固定在齿轮轴一端随其转动;齿条活塞设置在第二通孔内并与齿轮段啮合;两油缸筒,固定在所述第二通孔两端并与第二通孔连通形成液压缸筒,两油缸筒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端盖;缓冲机构包括:齿条活塞两端部分别设有缓冲销端盖上对应位置设有缓冲孔,端盖上另设有主油通路、进油口及回油口分别与所述的缓冲孔连通,进油口及回油口另连接节流阀;限位机构包括:齿条活塞上装有开关碰柱随其一起移动,座体上配合有近接开关,提高翻转效率,定位准确,安全,无需人工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翻转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翻转机构有关。
技术介绍
现有的很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有一道工序是将制品或部件进行翻转,例如在制鞋行业中,需要将鞋楦固定在翻转架上进行翻转,但现在的制鞋企业在这道工序上还是使用人工操作,这种操作方式存在如下缺点: 1、翻转时定位不准确。 2、效率低。 3、安全性低,由于制品还另连接有其它电器或加热器件,在人工操作过程中容易对操作工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缓冲及定位的自动翻转机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自动翻转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翻转机构、缓冲机构及限位机构; 翻转机构包括: 座体,其上垂直方向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 齿轮轴,设置在第一通孔内,中段形成齿轮段; 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设置在底座与齿轮轴间位于齿轮段两侧; 翻转体,固定在齿轮轴一端随其转动; 齿条活塞,设置在第二通孔内并与齿轮段啮合; 两油缸筒,固定在所述第二通孔两端并与第二通孔连通形成液压缸筒,两油缸筒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端盖; 缓冲机构包括:齿条活塞两端部分别设有缓冲销端盖上对应位置设有缓冲孔,端盖上另设有主油通路、进油口及回油口分别与所述的缓冲孔连通,所述的进油口及回油口另连接节流阀; 限位机构包括:齿条活塞上装有开关碰柱随其一起移动,座体上配合近接开关与开关碰柱配合限位。 进一步,所述的翻转体为梯形台结构,通过固定螺栓固定销固定在齿轮轴上。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轴承为设置在齿轮段靠近翻转体一端的滑动轴承,第二轴承为设置在齿轮段另一端的滚动轴承。 进一步,所述的近接开关按照行程要求间距固定在近接开关架的两端,近接开关架固定在座体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大大提高翻转效率,定位准确,且由于缓冲限位机构的配合作用,在翻转动作中无冲击震动,动作平衡可靠,保护相配合的各个部件,延长部件及整机的使用寿命,安全,无需人工操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自动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翻转机构、缓冲机构及限位机构;翻转机构包括:座体1,其上垂直方向设有第一通孔1-1及第二通孔1-2 ;齿轮轴2)设置在第一通孔1-1内,中段形成齿轮段2-1 ;第一轴承3及第二轴承4,设置在座体I与齿轮轴2间位于齿轮段2-1两侧;翻转体5,固定在齿轮轴2 —端随其转动;齿条活塞6,设置在第二通孔1-2内并与齿轮段2-1啮合;两油缸筒7,固定在所述第二通孔1-2两端并与第二通孔1-2连通形成液压缸筒,两油缸筒7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端盖8 ;缓冲机构包括:齿条活塞6两端部分别设有缓冲销6-1,端盖8上对应位置设有缓冲孔8-1,端盖8上另设有主油通路8-2、进油口 8-3及回油口 8-4分别与所述的缓冲孔8_1连通,所述的进油口 8-3及回油口 8-4另连接节流阀9 ;限位机构包括:齿条活塞6上装有开关碰柱6-2随其一起移动,座体I上配合近接开关1-3与开关碰柱6-2配合限位。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的翻转体5为梯形台结构,通过固定螺栓5-1及固定销5-2固定在齿轮轴2上。所述的第一轴承3为设置在齿轮段2-1靠近翻转体5 —端的滑动轴承,第二轴承4为设置在齿轮段2-1另一端的滚动轴承。所述的近接开关1-3按照行程要求间距固定在近接开关架1-4的两端,近接开关架1-4固定在座体I上。 工作时,将待翻转部件如制鞋行业中的鞋楦固定在翻转体5上,启动液压装置,齿条活塞6移动带动与其啮合的齿轮轴2转动,进而带动翻转体及其上的待翻转部件一体转动,当齿条活塞6上的开关碰柱6-2与座体I上的接近开关配合到位时,齿条活塞的行程结束,在齿条活塞的移动过程中,当其端部的缓冲销进入到端盖上的缓冲孔内时,主油路被切断,此时,齿条活塞端部与端盖间的存油通过进油口进入到节流阀9中再经回油口回到缓冲孔内,进而通过主油路回油,实现缓冲限位一体。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翻转机构、缓冲机构及限位机构;翻转机构包括:座体(1),其上垂直方向设有第一通孔(1‑1)及第二通孔(1‑2);齿轮轴(2),设置在第一通孔(1‑1)内,中段形成齿轮段(2‑1);第一轴承(3)及第二轴承(4),设置在底座(1)与齿轮轴(2)间位于齿轮段(2‑1)两侧;翻转体(5),固定在齿轮轴(2)一端随其转动;齿条活塞(6),设置在第二通孔(1‑2)内并与齿轮段(2‑1)啮合;两油缸筒(7),固定在所述第二通孔(1‑2)两端并与第二通孔(1‑2)连通形成液压缸筒,两油缸筒(7)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端盖(8);缓冲机构包括:齿条活塞(6)两端部分别设有缓冲销(6‑1),端盖(8)上对应位置设有缓冲孔(8‑1),端盖(8)上另设有主油通路(8‑2)、进油口(8‑3)及回油口(8‑4)分别与所述的缓冲孔(8‑1)连通,所述的进油口(8‑3)及回油口(8‑4)另连接节流阀(9);限位机构包括:齿条活塞(6)上装有开关碰柱(6‑2)随其一起移动,座体(1)上配合近接开关(1‑3)与开关碰柱(6‑2)配合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翻转机构、缓冲机构及限位机构; 翻转机构包括: 座体(1),其上垂直方向设有第一通孔(1-1)及第二通孔(1-2); 齿轮轴(2),设置在第一通孔(1-1)内,中段形成齿轮段(2-1); 第一轴承(3)及第二轴承(4),设置在底座(1)与齿轮轴(2)间位于齿轮段(2-1)两侧; 翻转体(5),固定在齿轮轴(2) —端随其转动; 齿条活塞(6),设置在第二通孔(1-2)内并与齿轮段(2-1)啮合; 两油缸筒(7),固定在所述第二通孔(1-2)两端并与第二通孔(1-2)连通形成液压缸筒,两油缸筒(7)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端盖(8); 缓冲机构包括:齿条活塞(6)两端部分别设有缓冲销(6-1),端盖(8)上对应位置设有缓冲孔(8-1),端盖(8)上另设有主油通路(8-2)、进油口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黄凯叶爱平林康
申请(专利权)人:鄂州格林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