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插接管的背带式林木种子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95499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林木种子采集装置,具体是一种具有插接管的背带式林木种子采集装置,包括电机,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外沿固定有种果采集爪,该种果采集爪位于收集盒的内腔中,所述收集盒固定在电机的外壳上;其中:所述电机通过导线与蓄电池导通,该蓄电池的外壳上固定有两根背带,所述电机的外壳上还固定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两根插接管,支撑管与插接管插接固定为一体形成支撑杆;所述收集盒的顶部具有供种果通过的敞口,在收集盒的内腔下部具有种子收集腔,在种子收集腔与种果采集爪之间设置有筛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所述结构而具有的优点是: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种子采集效率和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插接管的背带式林木种子采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林木种子采集装置,尤其是一种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种子采集效率和提高安全性的具有插接管的背带式林木种子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经济林木繁殖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一般采用嫁接、扦插或断根萌蘖的方法进行繁殖,当进行数量规模化繁殖时,该无性繁殖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有性繁殖是通过将经济林木的种子收集,然后将种子进行有土培育,当进行数量规模化繁殖时,该有性繁殖能够有效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 现有技术对经济林木的种子采集一般是靠人工完成,即在经济林木四周放上收集树种的布匹,工人攀爬上树或借助楼梯、凳子等辅助工具攀爬至一定高度,再用竹竿轻轻敲打临近树种处的枝条,树种落入布匹,最后进行筛选。该过程一般都需要至少两个工人协作完成,劳动强度大,并且工人攀爬上树或借助楼梯、凳子等辅助工具攀爬至一定高度的安全性低。 申请人:在对春芽、玉兰花等经济林木种子的采集过程中,对攀爬上树或借助楼梯、凳子等辅助工具的痛苦深有体会。现有市场也有振动式采种装置,该振动式采种装置是将振动装置装配在拖拉机或具有液压动力源的行走装置上,通过振动装置对经济林木种子进行采集,但是其由于结构的局限,在 申请人:所处丘陵地带不适用。中国专利号85204980公布的小型便携式振动采种机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其整机总重约23千克,在使用过程中,工人负重较重,劳动强度大,将该机送至树种下方高度相当困难,工作效率低,安全系数低。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树种采集装置造成劳动强度大、种子采集效率低和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种子采集效率和提高安全性的具有插接管的背带式林木种子采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即一种具有插接管的背带式林木种子采集装置,包括电机,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外沿固定有种果采集爪,该种果采集爪与转动盘为一体且位于收集盒的内腔中,所述收集盒固定在电机的外壳上;其中: 所述电机通过导线与蓄电池导通,该蓄电池的外壳上固定有两根背带,所述电机的外壳上还固定有支撑管; 所述支撑管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两根插接管,与支撑管相邻的插接管的内径跟支撑管的外径匹配;在相邻两根插接管中,位于上方的插接管的内径跟位于下方的插接管的外径匹配;支撑管与插接管插接固定为一体形成支撑杆; 所述支撑管和插接管的管壁上均设置有沿支撑管的轴线对称的一组条形通槽,在支撑管和插接管的管壁上均设置有沿支撑管的轴线对称的至少两组定位通孔,定位通孔与条形通槽在支撑管的径向上相互间形成的夹角为90° ; 所述支撑管插入插接管后,通过双头螺栓I穿过插接管和支撑管上的条形通槽实现支撑管与插接管在支撑管轴线上插接为一体,然后再通过双头螺栓II穿过插接管和支撑管上的定位通孔实现支撑管与插接管的定位固定;所述双头螺栓I紧靠在双头螺栓II上; 通过双头螺栓III穿过相邻两根插接管上的条形通槽实现该相邻两根插接管在支撑管轴线上插接为一体,然后再通过双头螺栓IV穿过所述相邻两根插接管上的定位通孔实现该相邻两根插接管的定位固定;所述双头螺栓III紧靠在双头螺栓IV上; 所述收集盒又包括相互匹配的左盒体和右盒体,在收集盒的顶部具有供种果通过的敞口,在收集盒的内腔下部具有种子收集腔,在种子收集腔与种果采集爪之间设置有筛网,该筛网通过螺钉固定在收集盒的内壁上,在收集盒的底壁上设置有供种子通过的通孔,该通孔处设置有与通孔匹配的活塞。 本技术由于上述结构而具有的优点是:工人站在地面根据高度增加或减少支撑管下方插节管的数量或通过条形通槽调节支撑杆的高度,实现在地面将收集盒的敞口送至种果处,使得种果被高速旋转的种果采集爪切落入筛网上,种果采集爪与筛网对种果进行挤压使得种果内的种子从筛网上的网目中落入收集腔中,种果的壳体以及被种果采集爪卷入的树叶或小段枝条由高速旋转的种果采集爪从敞口将其带出收集盒【即种果的壳体以及被种果采集爪卷入的树叶或小段枝条是由种果采集爪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带出收集盒外】,不再需要精选种子,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种子采集效率和提高了安全性;工人将蓄电池背在背上,明显再次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左盒体取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储线出线装置位于蓄电池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储线出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输出轴;3、转动盘;4、种果采集爪;5、收集盒;6、导线;7、蓄电池;8、背带;9、支撑管;10、左盒体;11、右盒体;12、敞口 ;13、种子收集腔;14、筛网;15、通孔;16、活塞;17、插头;18、插座;19、充电插口 ;20、储线出线装置;21、储线出线盘;22、安装孔;23、轴承;24、固定轴;25、容线槽;26、插接管;27、条形通槽;28、定位通孔;29、双头螺栓I ;30、双头螺栓II ;31、双头螺栓111;32、双头螺栓IV。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2、3和4,图中的具有插接管的背带式林木种子采集装置,包括电机1,在电机I的输出轴2上固定有转动盘3,所述转动盘3的外沿固定有种果采集爪4,该种果采集爪4与转动盘3为一体且位于收集盒5的内腔中,所述收集盒5固定在电机I的外壳上;其中: 所述电机I通过导线6与蓄电池7导通,该蓄电池7的外壳上固定有两根背带8,所述电机I的外壳上还固定有支撑管9 ; 所述支撑管9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两根插接管26,与支撑管9相邻的插接管26的内径跟支撑管9的外径匹配;在相邻两根插接管26中,位于上方的插接管26的内径跟位于下方的插接管26的外径匹配;支撑管9与插接管26插接固定为一体形成支撑杆; 所述支撑管9和插接管26的管壁上均设置有沿支撑管9的轴线对称的一组条形通槽27,在支撑管9和插接管26的管壁上均设置有沿支撑管9的轴线对称的至少两组定位通孔28,定位通孔28与条形通槽27在支撑管9的径向上相互间形成的夹角为90° ; 所述支撑管9插入插接管26后,通过双头螺栓I 29穿过插接管26和支撑管9上的条形通槽27实现支撑管9与插接管26在支撑管9轴线上插接为一体,然后再通过双头螺栓II 30穿过插接管26和支撑管9上的定位通孔28实现支撑管9与插接管26的定位固定;所述双头螺栓I 29紧靠在双头螺栓II 30上; 通过双头螺栓III 31穿过相邻两根插接管26上的条形通槽27实现该相邻两根插接管26在支撑管9轴线上插接为一体,然后再通过双头螺栓IV 32穿过所述相邻两根插接管26上的定位通孔28实现该相邻两根插接管26的定位固定;所述双头螺栓III 31紧靠在双头螺栓IV 32上; 所述收集盒5又包括相互匹配的左盒体10和右盒体11,在收集盒5的顶部具有供种果通过的敞口 12,在收集盒5的内腔下部具有种子收集腔13,在种子收集腔13与种果采集爪4之间设置有筛网14,该筛网14通过螺钉固定在收集盒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插接管的背带式林木种子采集装置,包括电机(1),在电机(1)的输出轴(2)上固定有转动盘(3),所述转动盘(3)的外沿固定有种果采集爪(4),该种果采集爪(4)与转动盘(3)为一体且位于收集盒(5)的内腔中,所述收集盒(5)固定在电机(1)的外壳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通过导线(6)与蓄电池(7)导通,该蓄电池(7)的外壳上固定有两根背带(8),所述电机(1)的外壳上还固定有支撑管(9);所述支撑管(9)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两根插接管(26),与支撑管(9)相邻的插接管(26)的内径跟支撑管(9)的外径匹配;在相邻两根插接管(26)中,位于上方的插接管(26)的内径跟位于下方的插接管(26)的外径匹配;支撑管(9)与插接管(26)插接固定为一体形成支撑杆;所述支撑管(9)和插接管(26)的管壁上均设置有沿支撑管(9)的轴线对称的一组条形通槽(27),在支撑管(9)和插接管(26)的管壁上均设置有沿支撑管(9)的轴线对称的至少两组定位通孔(28),定位通孔(28)与条形通槽(27)在支撑管(9)的径向上相互间形成的夹角为90°;所述支撑管(9)插入插接管(26)后,通过双头螺栓Ⅰ(29)穿过插接管(26)和支撑管(9)上的条形通槽(27)实现支撑管(9)与插接管(26)在支撑管(9)轴线上插接为一体,然后再通过双头螺栓Ⅱ(30)穿过插接管(26)和支撑管(9)上的定位通孔(28)实现支撑管(9)与插接管(26)的定位固定;所述双头螺栓Ⅰ(29)紧靠在双头螺栓Ⅱ(30)上;通过双头螺栓Ⅲ(31)穿过相邻两根插接管(26)上的条形通槽(27)实现该相邻两根插接管(26)在支撑管(9)轴线上插接为一体,然后再通过双头螺栓Ⅳ(32)穿过所述相邻两根插接管(26)上的定位通孔(28)实现该相邻两根插接管(26)的定位固定;所述双头螺栓Ⅲ(31)紧靠在双头螺栓Ⅳ(32)上;所述收集盒(5)又包括相互匹配的左盒体(10)和右盒体(11),在收集盒(5)的顶部具有供种果通过的敞口(12),在收集盒(5)的内腔下部具有种子收集腔(13),在种子收集腔(13)与种果采集爪(4)之间设置有筛网(14),该筛网(14)通过螺钉固定在收集盒(5)的内壁上,在收集盒(5)的底壁上设置有供种子通过的通孔(15),该通孔(15)处设置有与通孔(15)匹配的活塞(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插接管的背带式林木种子采集装置,包括电机(1),在电机(I)的输出轴(2)上固定有转动盘(3),所述转动盘(3)的外沿固定有种果采集爪(4),该种果采集爪(4)与转动盘(3)为一体且位于收集盒(5)的内腔中,所述收集盒(5)固定在电机(I)的外壳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I)通过导线(6 )与蓄电池(7 )导通,该蓄电池(7 )的外壳上固定有两根背带(8),所述电机(I)的外壳上还固定有支撑管(9); 所述支撑管(9)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两根插接管(26),与支撑管(9)相邻的插接管(26)的内径跟支撑管(9)的外径匹配;在相邻两根插接管(26)中,位于上方的插接管(26)的内径跟位于下方的插接管(26)的外径匹配;支撑管(9)与插接管(26)插接固定为一体形成支撑杆; 所述支撑管(9 )和插接管(26 )的管壁上均设置有沿支撑管(9 )的轴线对称的一组条形通槽(27),在支撑管(9)和插接管(26)的管壁上均设置有沿支撑管(9)的轴线对称的至少两组定位通孔(28),定位通孔(28)与条形通槽(27)在支撑管(9)的径向上相互间形成的夹角为90° ; 所述支撑管(9)插入插接管(26)后,通过双头螺栓I (29)穿过插接管(26)和支撑管 (9)上的条形通槽(27)实现支撑管(9)与插接管(26)在支撑管(9)轴线上插接为一体,然后再通过双头螺栓II (30)穿过插接管(26)和支撑管(9)上的定位通孔(28)实现支撑管(9)与插接管(26)的定位固定;所述双头螺栓I (29)紧靠在双头螺栓II (30)上; 通过双头螺栓III (31)穿过相邻两根插接管(26 )上的条形通槽(27 )实现该相邻两根插接管(26 )在支撑管(9 )轴线上插接为一体,然后再通过双头螺栓IV (32 )穿过所述相邻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璐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