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储存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8416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墨水储存容器,能够紧凑地实现墨水储存容器的墨水交换功能,增大墨水储存量。在储存墨水的墨水储存部上配置用于控制内外之间的空气流量的空气流量控制部(20)。该空气流量控制部(20)具有:连通多孔质的阀体(22),其根据墨水储存部的内压变化来进行与外部之间的正负双向的空气交换;斥液膜体(24),其设置在比阀体(22)更靠近墨水一侧,并具有通气性和斥液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墨水(ink)储存容器。
技术介绍
作为墨水储存容器的例子有笔记用具的墨罐(inktank)、喷墨打印机的 墨盒(ink (tank) cartridge)等。这些墨水储存容器为如下的机构对应于形 成文字或图像的笔记或印刷中所消耗的墨水量,将外部空气吸入盒内进行空 气交换,并使得罐内的压力变化不会给墨水的消耗带来不好的影响,这些机 构可以列举出形成有简单的孔作为外部空气的吸入口的结构,或者形成有根 据需要进行通气的带有阀机构的通气路径的结构。但是,在设置简单的孔作为外部空气的吸入口的结构中,存在墨水从该 孔泄漏的可能性。在笔记用具或喷墨打印机中,都会在笔尖或打印头等墨水 排出单元上施加因墨水重量而产生的水头压力(以液面下某个高度的水平单 位面积为底面,与作用在从该底面到液面为止直立的液柱的底面上的力相等 的压力),因此在作为外部空气的吸入口仅设置孔或者仅配置气体可以通过 而液体无法通过的膜的情况下,墨罐或墨盒的内部压力与大气压相同,因此 可能由于上述水头压力而从排出口泄漏墨水。因此需要在墨水排出口上的墨 水储存部的至少一部分上配置海绵等墨水吸收体来保存墨水。另外,在这样通过海绵等墨水吸收体来保持墨水的情况下,与没有墨水 吸收体的空的墨水储存部相比墨水保存量减少,由于与吸收体相对应的同体 积的墨水量的减少而使印刷字数变少。使用户必须更加频繁地更换墨水储存 容器。另外,在市售产品中通常黑色墨水储存容器的墨水量比其它颜色的墨 水储存容器大,而这种情况只是增大了储存容器,这也导致打印机尺寸的大 型化。这样,由于现有的墨水储存容器存在多种形式的浪费,因而针对于此 提出了使用小型阀体(弁体)等很多改进技术。例如一种方案的墨水储存容 器形成有能够根据需要导通空气的带有阀机构的通气路径,并且该通气路径 实质性地内置于储存容器的上盖部中。该墨水储存容器与在容器内部配置墨水吸收体的情况相比能够避免墨水保存量的减少,并且能够防止墨水泄漏。以往,作为上述的具有导通空气的带有阀机构的通气路径的技术,例如 可以举出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涉及墨盒,在形 成于盖安装部中的凹状的阀安装部上设有连通多孔质的阀体,其上容置了具 有通气孔的盖,并且在孔部的下方设置了具有缝隙状开口的突出部。另外, 通过超声波焊接将盖焊接固定在盖安装部上,从而将阀体封入阀安装部。通过上述结构,作为形成有多个配置有阀盖的通孔的阀体,基本上是使 用弹性材料来形成连通多孔,通过压縮该连通多孔而在外观上成为封闭状态 的结构,能够在从微小的压力转换到较大的压力转换的状态之间适当地进行 墨水排出控制。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墨水容器将通气膜设置在单向阀 的下部,所述通气膜具有通气性,且为了阻止或防止墨水通过而在墨水液面 一侧的面上实施过斥液(撥液)处理。通过上述通气膜,能够防止墨水向上 渗透并附着于单向阀。专利文献1: JP特开2001-2777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 JP特开平8-187874号公报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墨水储存容器中使用的阀体,在突出部的 侧壁上形成有缝隙状的开口部。从而抑制了墨水在阀体上的附着。因此,阀 体呈现总是与墨水液面一侧连通的状态,因此即使存在突出部也会由于打印 中的往复运动或者墨水储存容器搬运时的姿态而导致墨水与阀体接触或附 着。与墨水发生接触等则会使用于通气的连通多孔被墨水堵塞而导致通气性 能降低。这样,若墨水与阀体接触,则会对在微小压力变化和较大压力变化 之间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墨水排出控制造成不良影响。在由于这种不良影响 而无法对通气进行适当控制时,例如在墨水储存容器用作喷墨打印机墨盒的 情况下,会成为断墨、墨水不足等故障原因,此外也可能导致打印头的墨水 泄漏、墨水的过量排出等不良情况。另外,在将盖超声波焊接到安装部上时,阔体受热而硬化,阀体自身受 到因热变形而产生的应力,从而容易变形。其结果是,阀体的极细微构造的 连通多孔必须根据内外空气的压力差而弹性变形,由此产生原本应有的空气 流量控制功能降低的问题。另外,还有这样的问题即使阀体自身不透过墨水,但是如果无法适当地保持阀体,则墨水仍然会从阀体周围泄漏。另外,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阀体,基本上具有良好的性能。其尺寸小 型化而能够进行双向压力控制,能够像具有板状的阀或橡胶制的钟形阀那样, 不会因附着尘埃而影响阀的功能。但是唯一缺点在于液体附着导致的有效面 积的偏差(KbO含)。对此,专利文献l中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例如, 阀本身用斥液性材料制造,或者在阀本身以非斥液性材料制造的情况下,通 过在制造后实施斥液处理而使阀体具有斥液性,以及防止墨水封闭阀体中的 用于通气的连通多孔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案存在有基于下述等原因的难点。 即,在阀本身用氟系材料等斥液性材料制造时,则难以获得弹性优良的连通 多孔体或压縮多孔体。另外,在阀本身以非斥液性材料制造的情况下,如果 在制造后通过实施斥液处理而使阀体具有斥液性,则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变 化(例如温度变化、压力变化、冲击、振动、老化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难 以进行高密接度的处理,从而难以获得具有不易剥落的斥液膜的连通多孔体 或压縮多孔体。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申请时虽然没有公开,但是按照专利文献1的记载,对 阀体实施斥液处理时,在侧壁上设置具有缝隙状的开口部的突出部的情况下, 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的试验结果可知,开始时在陶的最浅部分附着少许液体,然后 随着阀的开闭反复进行,该液体会侵入阀内部,最终会阻碍阀的开闭而导致 性能偏差或降低。另外,在阀的最浅部分上附着少量液体的状态下,如果墨 水储存容器内部的温度上升而内压升高,则由于该压力也会导致液体侵入阀 内部。即使在间隔较长时间的间歇使用状态下,也会由于侵入阀内部的液体 的影响而最终妨碍阀的开闭。其结果比较明显以往认为功能足够的针对阀 的斥液处理或突出部等的进入抑制机构,虽然能够抑制液体侵入阀,但面对 温度变化或压力变化等的长期的环境因素变化,则无法完全防止液体对阀的 侵入,或者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难以维持阀的性能。通过该试验,本专利技术人发 现专利文献1这种"抑制液体对阀的侵入"的方案不够充分,还需要进一步 实现"完全防止液体对阀的侵入"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而做出,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墨水储存容器,能够极大地提高墨水储存容器中的墨水储存空间的使用效率。另外,能够可靠 防止墨水等附着在阀体上或者接触阀体,并且在阀体的装配过程中能够以不 使阀体本身受到热的影响的方式将阀体装配到墨水储存容器上,从而防止对 阀体的通气控制功能(空气流量控制功能)的损害,能够通过阀体维持并提 高通气的控制性,在从微小的压力变化到较大的压力变化的范围内可靠地进 行适当的墨水排出控制。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手段解决上述问题。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 供一种墨水储存容器,其在储存墨水的墨水储存部中具有用于在上述墨水储 存部的内外之间控制空气流量的空气流量控制部,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流 量控制部具有连通多孔质的阀体,其根据上述墨水储存部的正负双向的内 压变化而与外部之间进行空气交换;斥液膜体,其设置在比上述阀体更靠近 所述墨水一侧,且具有通气性及斥液性。根据本专利技术,阀体的空气交换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墨水储存容器,其在储存墨水的墨水储存部中具有空气流量控制部,该空气流量控制部用于在所述墨水储存部的内外之间控制空气流量,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量控制部具有: 连通多孔质的阀体,其根据所述墨水储存部的内压变化而与外部之间进行 正负双向的空气交换; 斥液膜体,其设置在比所述阀体更靠近所述墨水一侧,具有通气性及斥液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崎正幸松生武彦渡边公夫松村洋
申请(专利权)人:吉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