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83595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咯菌腈和宁南霉素,两者的质量比为40:1-1:4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悬浮剂、微囊悬浮剂、悬浮种衣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咯菌腈与宁南霉素以一定比例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主要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黄瓜灰霉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复配
,涉及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尤其是一种含咯菌腈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及其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应用。
技术介绍
咯菌腈(Flud1xoniI),分子式=C26H23F2NO4,是先正达公司研制生产的一种新型吡咯类非内吸性广谱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菌体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酶,能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导致病菌死亡。对链格孢属、壳二孢属、曲霉属、镰孢菌属、长蠕孢属、丝核菌属和青霉属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用于防治雪腐镰孢菌、小麦黑腐菌、立枯病菌等。 近年来由于单一用药和其它不科学的用药方式,多种作物病原菌如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纹枯病等已经产生了抗药性,成为化学防治的一大难题。由于病原菌产生抗性,药剂防效下降,导致频繁施药,造成农民负担加重和环境污染加剧。为了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居住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现有农药品种的增效组合物具有重要开发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农业上生产使用的杀菌组合物,并且有助于减少用药量、延缓病原菌产生抗性和降低使用成本。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复配筛选试验,发现咯菌腈与宁南霉素以一定比例复配后,对小麦纹枯病和黄瓜灰霉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宁南霉素(ningnanmycin),分子式:C16H2308N7,是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创新生物农药,为胞嘧啶核苷肽型抗生素,通过延长病菌的潜育期,破坏病毒粒体结构,降低病毒粒体浓度以及调节机体代谢从而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对番茄病毒病、水稻立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黄瓜白粉病等多种病害的防病和增产效果显著。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咯菌腈和宁南霉素,两有效成分的质量比为40:1-1:40,优选质量比为10:1-1:20。 上述活性成分咯菌腈、宁南霉素均是本领域公知的杀菌剂,可以通过各种商业渠道购得。 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累积质量百分含量为2% -55%,其余为溶剂、助剂、载体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辅助成分。所有辅助成分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 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较好的剂型有悬浮剂、微囊悬浮剂、悬浮种衣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也可以以单剂组合形式提供,使用前在桶或罐中直接按所述比例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于防治谷类、麦类、豆类和大田蔬菜作物上的众多病害,尤其适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和黄瓜灰霉病。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如种子处理、灌根、喷雾、撒施或发烟,其施用量随天气情况、作物生育期和病害发生程度而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防效与单剂相比显著提高;(2)药效提高后,降低了田间用药量和使用成本,减少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3)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产生抗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专利技术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绝非限于这些例子。 将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制剂以及防治农业上抗性病菌的一项有效措施。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必须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复配后增效明显的配方,能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用药量,有助于延缓病菌产生抗性,是综合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 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的筛选试验,发现咯菌腈与宁南霉素复配对小麦纹枯病和黄瓜灰霉病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的简单相加(详见生物测定实例)。 生物测定实例1:咯菌腈与宁南霉素复配对小麦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 der Hoeven),米集于田间,经实验室分离和3次转接复壮的菌种。 试验方法:试验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2-2006及1156.6-2006》,本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平皿法)。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在无菌操作台上,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放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取5mL药液分别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PDA培养基,45_50°C )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0mL。水平静置,冷却后制成平板。每个浓度五个重复。以不含药剂有效成份的处理作空白对照。 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将有菌丝的一面向下和培养基贴合,盖上皿盖。以上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 [0021 ] 处理后放在26 ± 0.5 °C的恒温无菌培养箱中培养,2d后取出。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以_为单位),计算菌落直径的平均值。以各试验药剂的有效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防效几率值作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抑制中浓度EC5(1、90 %抑制浓度EC9tl及其95%的置信限。依孙云沛法计算出各药剂的毒力指数及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tl/供试药剂EC5tl) X 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 = A药剂毒力指数X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X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 X 100 当CTC ( 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 < CTC < 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 ^ 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表1咯菌腈与宁南霉素复配对小麦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咯菌腈和宁南霉素,两者的质量比为40:1‑1: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咯菌腈和宁南霉素,两者的质量比为40:1-1: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咯菌腈和宁南霉素的质量比为10:1-1: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承艳张华东赵娜杨立平王新军曹明章孔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