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以及照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81572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3:38
一种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以及照相机,所述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能够避免磨耗粉从设置于底板的长孔进入到叶片室内,且适于将底板的与叶片室相反一侧的面小型化。在设置于底板(1)的长孔(1b、1c)的边缘朝向叶片室侧的面突出地形成有壁部(1j、1k)。并且,在后叶片用臂(14、15)中形成有弯折部(14b、15a),其以前端部侧比旋转中心侧靠底板(1)侧的方式被折成台阶状。当后叶片动作时,通过弯折部(14b、15a)使底板(1)的壁部(1k)与后叶片用臂(14、15)之间保持微小的间隔,因此能够在不影响底板的与叶片室相反一侧的面进行布局的自由度的同时实现小型化,而且还能够恰当地抑制磨耗粉进入到叶片室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以及照相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以及包括该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的照相机,所述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的遮光叶片包括枢转地安装于底板的多个臂和分别由这些臂枢转支撑的一枚以上的叶片。
技术介绍
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的遮光叶片包括:枢转地安装于底板的多个臂,和分别被这些臂枢转支撑的一枚以上的叶片,如果臂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返旋转,则叶片在覆盖摄像面的位置与从摄像面的前面后退的位置之间动作。并且,像这样构成的遮光叶片要与安装于底板且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返旋转的驱动部件联动,但由于该驱动部件安装在底板的叶片室的外面,因此在底板上形成有贯通孔,且设置于驱动部件的驱动销插入到该贯通孔中,并在叶片室内与上述臂中的一个臂连接。并且,由于驱动销以驱动部件的旋转轴为中心往返运转,因此该贯通孔形成为大致圆弧状的长孔。 然而,在底板的叶片室外还安装有多个除上述的驱动部件之外的各种结构部件,这些部件大部分处在比较靠近上述长孔的位置。并且,这些部件有时是在操作时进行动作的部件,有时是与这些动作部件滑动连接或抵接的部件,在长孔附近,操作快门时,还会因这些部件的滑动连接或抵接而产生细小的磨耗粉。 磨耗粉或其他细小的垃圾等会从长孔进入到叶片室内,因此还会引起附着到胶片面或拍摄元件面等的问题。因此,提出了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磨耗粉等不易附着于拍摄兀件表面的技术。 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在底板I设有圆弧状的长孔lb、lc。并且,在该长孔lb、lc的边缘形成有朝向与叶片室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壁If、Ig0并且,在壁If、Ig的外侧形成有槽lh、li,并在该槽lh、li的底面粘贴了粘接片7、8。通过这种结构,防止了磨耗粉从长孔进入到叶片室内。另外,上述的各个符号是在专利文献I中使用的符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70700号公报 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形成有朝向与叶片室相反的一侧的面突出的壁lf、lg。因此,驱动部件等必须设置成在动作时不与壁If、Ig碰撞的形状,因而难以实施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其具有配置于叶片室内的至少一片遮光叶片和配置于叶片室外且驱动该遮光叶片的驱动部件,并且,磨耗粉不会从设置于底板的长孔进入到叶片室内,且适于将底板的与叶片室相反一侧的面小型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包括:底板,其具有被拍摄体光路用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的附近具有呈圆弧状的至少一个长孔,且与其他板部件之间构成叶片室;至少一个遮光叶片,其具有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底板的多个臂和分别由所述臂枢转支撑的至少一片叶片;以及驱动部件,其具有驱动销,且在叶片室外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底板,该驱动销贯通所述长孔,并与所述臂中的一个臂连接,在所述底板上具有在所述叶片室内沿着所述长孔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壁部。 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至少一个遮光叶片中的最靠近所述底板侧配置的遮光叶片的所述多个臂上,如果具有弯折部,该弯折部以使其前端部侧比其旋转中心侧更靠近所述底板侧的方式被弯折成台阶状,则能够更恰当地抑制磨耗粉进入到叶片室内。 而且,在所述底板的叶片室侧的面,如果在设有所述壁部的长孔附近设置比所述壁部还要突出于所述底板、且沿着所述遮光叶片的多个臂中的至少一个臂的运动轨迹的轨道,则在快门的设置操作时,能够平稳地使臂动作。 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照相机具有被设成各种结构的所述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中的一种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 专利技术效果 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获得以下这种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即磨耗粉不会从设置于底板的长孔进入到叶片室内,且适于将与叶片室相反一侧的面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从被拍摄体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时的左侧一半左右的平面图,且示出了设置状态。 图2是示意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配置于前叶片以及后叶片的叶片室内的各部件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与图1相同,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平面图,且示出了曝光操作的中途状态。 图4与图1相同,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平面图,且示出了曝光操作刚结束之后的状态。 图5与图1相同,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平面图,且示出了设置状态。 图6是示意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轨道的立体图。 图7是示意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配置于前叶片以及后叶片的叶片室内的各个部件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8与图1相同,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平面图,且示出了曝光操作刚结束之后的状态。 (符号说明) I 底板 Ia 开口部 lb、Ic 长孔 I j、Ik 壁部 Im 轨道 2中间板 3辅助底板 4、5缓冲部件 6前叶片用驱动部件 6a、7a 驱动销 7后叶片用驱动部件 8、9前叶片用臂 10、11、12、13 叶片部件 14、15后叶片用臂 14b、l5a 弯折部 16、17、18、19 叶片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至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图,图5至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图。另外,图1、图3、图4、图5以及图6是表示在将本专利技术的焦平面快门组装到照相机的状态下从被拍摄体侧观察时的左侧一半左右和驱动部侧的平面图。并且,图2、图7是示意表示配置于本专利技术的焦平面快门的叶片室内的各个部件的位置关系的图。并且,图8是示意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焦平面快门的轨道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底板的被拍摄体侧称为表面侧,将拍摄元件侧称为背面侧。 实施方式I 参照图1至图4对实施方式I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1中,在底板I处形成有长方形的开口部la。但是,如上文所示,图1是只表示从被拍摄体侧观察快门时的左侧驱动部的一半左右的图,因此,上述开口部Ia也同样只表示一半左右。并且,如图2所示,在底板I的背面侧,以规定的间隔通过适当的方法按顺序地安装有中间板2和辅助底板3,在底板I与中间板2之间构成了后叶片的叶片室,在中间板2与辅助底板3之间构成了前叶片的叶片室。并且,在中间板2和辅助底板3中也形成有与开口部Ia相似形状而未图示的开口部。另外,在除图2之外的图中,省略了该中间板2和辅助底板3的图示。并且,拍摄元件在比辅助底板3还靠近背面侧的位置被安装于未图示的照相机机身。 在图1中,在开口部Ia的左侧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圆弧状的两个长孔lb、lc,并在这两个长孔的下端安装有平面形状为“C”字状的公知的丁基橡胶制的缓冲部件4、5。在底板I的表面侧直立设置有轴ld、le,在背面侧直立设置有轴lf、lg、lh、li。并且,这些轴中的轴Id和轴If以及轴Ie和轴Ih呈同心配置。而且,虽因公知而未进行图示,但在开口部Ia左侧的区域,多个轴被直立地设置于底板I的表面侧,在这些轴的顶端安装有支承板和印刷配线板,该支承板和印刷配线板以支承板靠底板I侧地重叠并与底板I平行。并且,在支承板的底板I侧安装有公知的前叶片用电磁铁和后叶片用电磁铁,各电磁铁具有铁芯,但在各图面上省略了它们的图示。 前叶片用驱动部件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底板I的轴Id。该前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以及照相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该焦平面快门具有:底板,其具有被拍摄体光路用的开口部,并在该开口部的附近具有呈圆弧状的至少一个长孔,且与其他的板部件之间构成叶片室;至少一个遮光叶片,其具有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底板的多个臂和分别由所述臂枢转支撑的至少一片叶片;以及驱动部件,其具有驱动销,且在叶片室外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底板,并且,所述驱动销贯通所述长孔,且与所述臂中的一个臂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上具有在所述叶片室内沿着所述长孔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壁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29 JP 2013-072957;2013.12.06 JP 2013-253561.一种照相机用焦平面快门,该焦平面快门具有: 底板,其具有被拍摄体光路用的开口部,并在该开口部的附近具有呈圆弧状的至少一个长孔,且与其他的板部件之间构成叶片室; 至少一个遮光叶片,其具有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底板的多个臂和分别由所述臂枢转支撑的至少一片叶片;以及 驱动部件,其具有驱动销,且在叶片室外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底板,并且,所述驱动销贯通所述长孔,且与所述臂中的一个臂连接, 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上健太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