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480685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能有效保护传输软管,保证设备使用寿命的加样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传动机构、加样头(1)和设置在所述加样头(1)上的加样针(2),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壳体(3)和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设置在所述壳体(3)内并带动所述加样头(1)作转动和/或上下移动,所述加样系统还包括传输软管(5),所述传输软管(5)设置在所述转动轴(4)内并与所述加样针(2)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医疗设备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样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加样系统。
技术介绍
自动化操作在检测领域得到极大的发展。在医疗领域,自动化检测被广泛应用到医疗设备上。目前,市场上的生化仪各式各样,相应的加样系统亦多种多样。现有的加样系统往往是把传输软管直接与加样针连通,然后向传输软管通入相应的试剂或样品,通过加样针添加到目标容器或试管中。其过程一般为:与加样针连体的加样头带动加样针先吸取试剂或样品液,然后加样头转动一个角度到达待加样的容器或试管上方,加样头下移,加样针到达容器或试管上方并加样;加样结束后,加样头上移并转动一个角度,继续下一个加样程序。但这种加样系统大多数是把传输软件暴露在加样头外围,在加样头转动的过程中,传输软管也会被带动转动。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传输软管将会不断地与加样头外围的设备或装置发生摩擦或撞击。这种摩擦或撞击在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传输软管便会发生破裂,从而无法完成加样工作。故这种将传输软管暴露在外的方式不可取,不利于对仪器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能有效保护传输软管,保证设备使用寿命的加样系统。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传动机构、加样头和设置在所述加样头上的加样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壳体和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带动所述加样头作转动和/或上下移动,所述加样系统还包括传输软管,所述传输软管设置在所述转动轴内并与所述加样针连通。 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旋转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旋转机构驱动所述加样头和所述加样针作旋转运动,所述移动机构驱动所述加样头和所述加样针作上下移动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电机 1、转动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动架上端并通过同步带I与所述电机I连接的同步轮=、固定在所述转动架上的导杆以及与所述导杆活动配合并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的旋转块,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同步轮I的轴心位置且与所述同步轮I为非接触式设置,所述转动架和所述导杆偏离所述同步轮I轴心的位置设置,且所述导杆与所述转动轴保持平行,所述转动架底端与所述壳体转动配合,所述转动架及所述导杆均随所述同步轮I作转动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电机I1、同步轮I1、连接所述电机II的输出轴与所述同步轮II的同步带II以及移动块,所述同步带II的走向与所述转动轴的轴线平行,所述移动块的一端与所述同步带II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轴转动配合。 具体地,所述转动架的下端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轴承。 具体地,所述导杆与所述旋转块之间设置有滑动轴承。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包括传动机构、加样头和设置在所述加样头上的加样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壳体和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带动所述加样头作转动和/或上下移动,所述加样系统还包括传输软管,所述传输软管设置在所述转动轴内并与所述加样针连通,所以,本技术将所述传输软管设置在加样系统的壳体内,避免了其与外围的设备直接摩擦或撞击,保证其不会发生磨损甚至破裂,对传输软管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且本技术利用壳体将部件包围,结构更加紧凑,且系统的使用寿命得到保证。 由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旋转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旋转机构驱动所述加样头和所述加样针作旋转运动,所述移动机构驱动所述加样头和所述加样针作上下移动运动,所以,本技术将两种运动分由两套机构来实现,减少了运动的干涉,提高了设备运行的顺畅性,减少了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有效地保证了加样系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第一视觉的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第二视觉的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内部的第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内部的第二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传动机构、加样头I和设置在所述加样头I上的加样针2。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壳体3和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设置在所述壳体3内并带动所述加样头I作转动和/或上下移动。所述加样系统还包括传输软管5,所述传输软管5设置在所述转动轴4内并与所述加样针2连通。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旋转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旋转机构驱动所述加样头I和所述加样针2作旋转运动,所述移动机构驱动所述加样头I和所述加样针2作上下移动运动。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3上的电机I 6、转动架7、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动架7上端并通过同步带I 8与所述电机I 6连接的同步轮I 9、固定在所述转动架7上的导杆10以及与所述导杆10活动配合并与所述转动轴4固定连接的旋转块11。所述导杆10与所述旋转块11之间设置有滑动轴承17。所述转动轴4位于所述同步轮=9的轴心位置且与所述同步轮I 9为非接触式设置。所述转动架7和所述导杆10偏离所述同步轮I 9轴心的位置设置,且所述导杆10与所述转动轴4保持平行。所述转动架7底端与所述壳体3转动配合。所述转动架7的下端与所述壳体3之间设置有轴承16。所述转动架7及所述导杆10均随所述同步轮I 9作转动运动。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3上的电机II12、同步轮II 13、连接所述电机II 12的输出轴与所述同步轮II 13的同步带II 14以及移动块15。所述同步带II 14的走向与所述转动轴4的轴线平行。所述移动块15的一端与所述同步带II 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轴4转动配合。 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 I)加样针2位于试剂瓶或样品瓶上方,等待吸取试剂或样品:电机II 12转动并带动同步带II 14运动,同步带II 14带动转动轴4沿着所述导杆10向下移动,直至加样针 2吸取到试剂或样品;电机II 12反转,同步带II 14带动转动轴4沿着所述导杆10向上移动,完成取试剂或样品; 2)加样针2由步骤I)中的位置转到待检容器或试管处:电机I 6转动并带动同步带I 8转动,同步带I 8带动同步轮I 9转动;同步轮I 9带动所述转动架7和导杆10转动一定角度;此时,旋转块11以转动轴4的轴心为轴心转过一定角度,由于旋转块11与转动轴4固定连接,旋转块11驱使转动轴4转过与导管摆动角度一样的角度;加样针2完成转动; 3)加样针2将试剂或样品添加到待检容器或试管中:这里,传动机构的原理与步骤I)中的一致,只是加样针在到达待检容器或试管后,滴出试剂或样品。在此不再赘述。 本技术可应用于医疗设备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仅以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说明,并不能就此局限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因此在不脱离本技术思想的情况下,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和附图部分的内容所进行的等效变化,均理同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样系统,包括传动机构、加样头(1)和设置在所述加样头(1)上的加样针(2),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壳体(3)和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设置在所述壳体(3)内并带动所述加样头(1)作转动和/或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样系统还包括传输软管(5),所述传输软管(5)设置在所述转动轴(4)内并与所述加样针(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样系统,包括传动机构、加样头(I)和设置在所述加样头(I)上的加样针(2),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壳体(3)和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设置在所述壳体(3)内并带动所述加样头(I)作转动和/或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样系统还包括传输软管(5),所述传输软管(5 )设置在所述转动轴(4 )内并与所述加样针(2 )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旋转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旋转机构驱动所述加样头(I)和所述加样针(2)作旋转运动,所述移动机构驱动所述加样头(I)和所述加样针(2 )作上下移动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3)上的电机I (6)、转动架(7)、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动架(7)上端并通过同步带I (8)与所述电机I (6)连接的同步轮I (9)、固定在所述转动架(7)上的导杆(10)以及与所述导杆(10)活动配合并与所述转动轴(4)固定连接的旋转块(11),所述转动轴(4)位于所述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为生危加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森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