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属于捕捉器
。 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
技术介绍
用来捕捉飞行迅速、善于跳跃和在水中游动昆虫的网,通称捕虫网。因不同昆虫的 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实际捕作应按需要使用不同的捕虫网。捕虫网一般可区分为捕网、 打网和水网3种类型。水网是为捕捉水生昆虫设计的。制作水网的材料要求坚固耐用,透 水性良好,通常用细纱或亚麻布制作。水网网圈规格与捕虫网相同,特征是网袋较短呈盆底 状,网柄较长,方便使用者站在塘边或小溪岸边,采集水面或水中的昆虫。公知的水网捕捉 水生昆虫效果较好,但是主要针对的是静水或水流缓慢的小溪,适合在水体中上部使用。而 激流中特别是激流水底,由于水底流动性较大,溶氧量较高,活跃着很多的水生昆虫,公知 的水网非常容易受到水底石块的干扰,加上网孔较大,则不适合捕捉激流中特别是激流水 底的水生昆虫。通过输入捕虫网检索,显示专利技术专利1条,技术专利6条,没有发现 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专利。如何设计一种可以自动避让或阻挡水流中夹裹的石块对捕捉网的破 坏并且能够高效地捕捉到生活在激流水底的水生昆虫成为 ...
【技术保护点】
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由网柄(1)、支架撑环(2)、网口铁圈(3)、网体(4)、网底连接环(5)、网底收集袋(6)、网底吐石口(7)、支撑架(8)、斜撑杆(9)、固定杆(10)、水平支架(11)、弹性撑杆(12)、架撑杆(13)、束口带(14)、收集袋口网孔(15)、固圈楔(16)、撑环卡片(17)、可动连接(18)、架端连接片(19)、架端连接基(20)、架端连接轴(21)组成,其特征在于:网底收集袋(6)是个圆筒形的袋子,包括内外两层壁,外层壁由市售的棉纤维布制成;内层壁网状,中间被束口带(14)分开,束口带(14)前面的部分网孔孔径为1‑2厘米,称为收集袋口网孔(15), ...
【技术特征摘要】
1. 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由网柄(1)、支架撑环(2)、网口铁圈(3)、网体(4)、网底连接 环(5)、网底收集袋(6)、网底吐石口(7)、支撑架(8)、斜撑杆(9)、固定杆(10)、水平支架 (11)、弹性撑杆(12)、架撑杆(13)、束口带(14)、收集袋口网孔(15)、固圈楔(16)、撑环卡片 (17) 、可动连接(18)、架端连接片(19)、架端连接基(20)、架端连接轴(21)组成,其特征在 于:网底收集袋(6)是个圆筒形的袋子,包括内外两层壁,外层壁由市售的棉纤维布制成; 内层壁网状,中间被束口带(14)分开,束口带(14)前面的部分网孔孔径为1-2厘米,称为 收集袋口网孔(15),束口带(14)后面的部分网孔孔径为0. 1-0. 2厘米;网口铁圈(3)、支撑 架(8)、固定杆(10)、水平支架(11)、弹性撑杆(12)、架撑杆(13)共同形成一个三角体形的 引导支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柄(1)是直径 为2-4厘米,长度为1-2米的圆筒状杆形物,铝合金或不锈钢质地;网柄(1)上部有1个长 方形的孔,孔长2-3厘米,宽0.3-0. 5厘米,孔内设置有撑环卡片(17);撑环卡片(17)不锈 钢质地,在支架撑环(2)的压挤下能缩进孔内,失去压挤动力后可以自动弹出孔口,卡在支 架撑环⑵的下面,防止支架撑环⑵后滑,使支架撑环⑵将网口外的支架撑开;支架撑 环(2)是内径为2-4厘米,长度为3-5厘米,厚度为0. 5-1厘米的圆筒,塑料质、不锈钢质、 铝合金质,优选不锈钢质,下端口缘平,可供撑环卡片(17)卡住,上部外缘有1个可动连接 (18) ,与斜撑杆(9)可动连接在一起。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昆虫激流捕捉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动连接(18)包 括架端连接片(19)、架端连接基(20)和架端连接轴(21)三部分,是两个部件可动的连接 结构;架端连接基(20)是可动连接(18)的固定端,由两个平行的相距1-5毫米的片形体组 成,片形体为薄片形的长方体结构,长度为3-5毫米,高度为3-7毫米,厚度为1-3毫米,一 个厚度的边焊接在上一部件上,其余边游离,架端连接片(19)即插于两个片形体之间;架 端连接片(19)是下一部件端部的长方体形结构,长度为3-5毫米,高度为3-7毫水,厚度为 1-3毫米;每一个片形体中央和架端连接片(19)中央都有一个直径为1-3毫米的孔,用于 穿插直径为1-3毫米的架端连接轴(21),从而构成完整的可动连接(18)。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桐音,刘国卿,李秀荣,赫福霞,
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