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景素专利>正文

硬排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6429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排笔及露头钢笔。用排笔书写,线条易出现毛刺、不均匀,且需频繁蘸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取硬排笔笔头与露头钢笔笔身组合的方式制成硬排笔(或组合式硬排笔),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笔头,其笔尖采用斜面式,符合书写要求,笔头宽度与现行排笔笔头宽度相同,为系列化笔头,便于组合。(*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排笔及露头钢笔。排笔笔头是由鬃毛制成的,使用这种排笔书写,线条易出现毛刺,不均匀,且需要频繁蘸水。为解决用排笔书写线条易出现毛刺及不均匀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将铅笔或排笔笔杆削成排笔,但仍需蘸水,不如钢笔使用方便。目前还没有成品硬排笔。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硬排笔,它能有效地解决用排笔书写时线条易出现毛刺、不均匀及频繁蘸水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制做一种中间带有下水槽孔的硬排笔笔头,用它代替露头钢笔笔头装入露头钢笔固定笔头的颈管内,即成硬排笔,吸入墨水后便可使用。本技术因为只需要制一个中间带有通孔(缝)的硬排笔笔头,用它代替露头钢笔笔头,与钢笔笔身组合在一起,所以结构特别简单。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技术提出的硬排笔笔头的轴侧图。下面结合图1说明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具体笔头的细节。该笔头包括一个具有倾斜面的笔尖(1),其倾斜度最好在30°--45°之间,笔头内有一个下水槽孔(2)和(3),下水槽孔(2)和(3)相通,做下水用,笔头尾部为笔头根(4),它装入露头钢笔的颈管内,与钢笔笔身连在一起,构成硬排笔。图2是这种笔头的三视图。下面结合图2做尺寸说明。笔尖(1)的厚度为0.8毫米,宽度与现行排笔的笔头宽度相同。槽孔(2)的缝隙为0.2毫米,位于笔尖的中央。槽孔(3)为园柱形孔,孔径由笔头根(4)的直径决定,最好为2.5--3毫米。图3是露头钢笔的笔身部分平面图。下面结合图3做装配说明。颈管(5)用于固定笔头。将根据图2制出的笔头装于此处,即成硬排笔。根据图1和图3,分别在笔头根(4)的外壁和颈管(5)的内壁制上螺纹,这样一支笔身就可配多个笔头。由于排笔的一个系列由六支排笔组成,所以,将这样制成的六支笔尖宽度不同的硬排笔笔头与一支笔身配在一起就成了组合式硬排笔。使用时,只根据需要调换笔头即可。权利要求1.硬排笔,它有六个笔头和一个露头钢笔笔身,每只笔头都可装在笔身的颈管内,其特征在于笔头有一个笔尖(1),下水槽孔(2)和(3),(2)和(3)相通,作下水用,笔头根(4),笔身有一个用于装笔头的颈管(5),笔头根(4)装在颈管(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排笔,其特征是笔尖(1)的倾斜面角度为30°--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排笔,其特征是下水槽孔(2)与(3)相通,用以下水。专利摘要一种排笔及露头钢笔。用排笔书写,线条易出现毛刺、不均匀,且需频繁蘸水。本技术采取硬排笔笔头与露头钢笔笔身组合的方式制成硬排笔(或组合式硬排笔),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笔头,其笔尖采用斜面式,符合书写要求,笔头宽度与现行排笔笔头宽度相同,为系列化笔头,便于组合。文档编号B43K5/00GK2121331SQ9220048公开日1992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1992年1月4日 优先权日1992年1月4日专利技术者刘建明 申请人:彭景素, 流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硬排笔,它有六个笔头和一个露头钢笔笔身,每只笔头都可装在笔身的颈管内,其特征在于笔头有一个笔尖(1),下水槽孔(2)和(3),(2)和(3)相通,作下水用,笔头根(4),笔身有一个用于装笔头的颈管(5),笔头根(4)装在颈管(5)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彭景素流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