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渝晟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6197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笔,这种笔的笔套是由上夹片、下夹片、弹簧、旋板和轴组成,在上夹片与下夹片孔中用轴将弹簧与上夹片与下夹片相联、笔头、笔尾设计均为锥形,位于笔套一侧的旋板可绕轴旋转180度。笔尾7内还附有一个柱状部件,称之为调节套筒8,其内径稍大于笔蕊外径,一端开口,另一端以十字杆封口。这种笔的优点:减少笔套与笔头、笔尾的冲击,使笔套、笔尾避免出现开裂现象,另外,笔套还可以用于将书固定于某一页上。(*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家庭办公用具,属于人类生活品类。众所周知,目前的笔由笔杆和笔套组成,笔容易出现开裂现象。经检索可知,目前还未有一个理想的笔问世。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改进后的一种新型笔。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这种笔的笔套是由上夹片、下夹片、弹簧、旋板和轴组成,在上夹片与下夹片孔中用轴将弹簧与上夹片与下夹片相联、笔头、笔尾设计均为锥形,位于笔套一侧的旋板可绕轴旋转180度。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减少笔套与笔头、笔尾的冲击,使笔套、笔尾避免出现开裂现象,另外,笔套还可以用于将书固定于某一页上。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型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剖面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调节套筒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调节套筒右视图图中1为上夹片、2为下夹片、3为弹簧、4为旋板、5为轴、6为笔头、7为笔尾、8为调节套筒。当笔头6插入笔套中时,笔尖的锥面将与笔套内侧的锥面啮合,笔套内侧的凸块则可以紧紧地卡住笔尖凹槽,如果用力过猛,笔头6插入过深,笔套会被撑开一定角度,这样笔套受到的冲击应力会降低不少。当手放松后,“夹子”开始靠拢闭合,由弹簧3产生的夹紧力通过锥面作用在笔头上使其向外运动,直到笔套内侧的凸块正好夹住笔头6的凹槽为止,此对,笔头6与笔套连为一体。当要使用笔时,可以像使用夹子一样稍微用力按住笔套未端,这样笔套与笔头6就分开了。另外,笔尾7也设计成锥形(同笔头6并且带有凹槽),拆下的笔套亦可以牢牢地夹在笔尾7上面。位于笔套一侧的旋板4可绕轴旋转180度,用来固定笔于口袋中的位置,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于根部折断的危险。笔尾7内还附有一个柱状部件,称之为调节套筒8,其内径稍大于笔蕊外径,一端开口,另一端以十字杆封口。当笔蕊长度比笔身所能夹紧的长度短时,可以将该部件套在笔蕊尾部以调节长度,如果仍不合适,则可以往调节套筒8内塞进一些纸直到长度合适为止,如果是笔蕊太长,则可以剪去一段,再使用调节套筒8。该部件有一特点,有十字架的一端并非未完全封闭,那么对不同长度的笔蕊可以用铁丝从小孔中将纸团推出再作调整。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笔,其特征在于这种笔的笔套是由上夹片(1)、下夹片(2)、弹簧(3)、旋板(4)和轴(5)组成,在上夹片(1)与下夹片(2)孔中用轴(5)将弹簧(3)与上夹片(1)与下夹片(2)相联、笔头(6)、笔尾(7)均设计为锥形,位于笔套一侧的旋板(4)可绕轴旋转180度,笔尾7内还附有一个柱状部件,称之为调节套筒(8)其内径稍大于笔蕊外径,一端开口,另一端以十字杆封口。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笔,这种笔的笔套是由上夹片、下夹片、弹簧、旋板和轴组成,在上夹片与下夹片孔中用轴将弹簧与上夹片与下夹片相联、笔头、笔尾设计均为锥形,位于笔套一侧的旋板可绕轴旋转180度。笔尾7内还附有一个柱状部件,称之为调节套筒8,其内径稍大于笔蕊外径,一端开口,另一端以十字杆封口。这种笔的优点:减少笔套与笔头、笔尾的冲击,使笔套、笔尾避免出现开裂现象,另外,笔套还可以用于将书固定于某一页上。文档编号B43K23/00GK2486342SQ0123018公开日2002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14日专利技术者林渝晟 申请人:林渝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笔,其特征在于:这种笔的笔套是由上夹片(1)、下夹片(2)、弹簧(3)、旋板(4)和轴(5)组成,在上夹片(1)与下夹片(2)孔中用轴(5)将弹簧(3)与上夹片(1)与下夹片(2)相联、笔头(6)、笔尾(7)均设计为锥形,位于笔套一侧的旋板(4)可绕轴旋转180度,笔尾7内还附有一个柱状部件,称之为调节套筒(8),其内径稍大于笔蕊外径,一端开口,另一端以十字杆封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渝晟
申请(专利权)人:林渝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