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56256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9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护踝。套体从外侧到内侧依次为粘毛层、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套体上部和套体下部成钝角设置,在粘毛层外表面对应脚踝两侧的位置均设有一倾斜的条形袋,在条形袋内插装有铝合金条,套体上部对应小腿下部后侧的位置设有侧开口,侧开口一侧的套体上部设有V型槽,V型槽下方的套体上部固连有与另一侧套体上部的粘毛层相配合的第一粘扣带,侧开口另一侧的套体上部对应V型槽上方的位置固连有与V型槽上方的套体上部的粘毛层相配合的第二粘扣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穿戴方便,增加了对踝关节的支撑性,提高了对踝关节的制动作用,可以调节对踝关节的包裹力,提高了对踝关节两侧的保护,避免了因外力冲击、磕碰而受伤,而且具有保健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护踝
: 本技术涉及一种护踝。
技术介绍
: 现代人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常常会从事各种运动,以确保身体各部位的机能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而人们在进行运动时,如球类运动,经常需要快速的移动位置,这会对脚踝部位带来激烈的冲击,在反复的冲击下,容易使脚踝受伤,甚至导致韧带拉伤、挫伤等运动伤害,因此人们常常使用护踝来防止脚踝受伤。现有的护踝为一筒形且带有弹性的套体,套体包裹于脚掌至小腿下部处,在套体对应脚跟处设有一开口来定位套体。这种套体对脚踝的支撑性较弱,限制足踝左右活动、防止因足踝内外翻所引发的扭伤以及减轻踝关节受伤部位压力的作用较弱,不能调节对脚踝的包裹力;对应踝关节处没有缓冲垫,易使脚踝受到外力冲击而受伤;而且也没有保健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护踝,它设计合理,穿戴方便,增加了对踝关节的支撑性,提高了对踝关节的制动作用,可以调节对踝关节的包裹力,提高了对踝关节两侧的保护,避免了因外力冲击、磕碰而受伤,而且具有保健功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套体,套体上端设有上开口,套体下端设有下开口,套体上部和套体下部之间后侧设有脚跟孔,所述套体从外侧到内侧依次为粘毛层、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套体上部和套体下部成钝角设置,在粘毛层外表面对应脚踝两侧的位置均设有一倾斜的条形袋,在条形袋内插装有铝合金条,在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内表面对应脚踝两侧的位置均设有一缓冲垫,套体上部对应小腿下部后侧的位置设有侧开口,侧开口与上开口、脚跟孔相连通,侧开口一侧的套体上部设有V形槽,V形槽下方的套体上部固连有与另一侧套体上部的粘毛层相配合的第一粘扣带,侧开口另一侧的套体上部对应V形槽上方的位置固连有与V形槽上方的套体上部的粘毛层相配合的第二粘扣带。 在上开口下方的套体上部的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内表面上设有防滑筋。 所述防滑筋竖直设置,且为波浪形。 所述套体下端的下开口伸至足弓处。 本技术采用上述方案,设计合理,穿戴方便,铝合金条不仅增加了对踝关节的支撑性,提高了对踝关节的制动作用,而且铝合金条可塑性高,长期使用后能紧密贴合踝关节,且铝合金重量轻,提高了佩戴时的舒适性;防滑筋可以对护踝进行定位,防止运动过程中套体上部转动,使铝合金条始终能对应踝关节处;套体上部对应小腿下部后侧的位置设有侧开口,通过设在两侧的第一粘扣带和第二粘扣带与粘毛层的配合来调节套体对踝关节的包裹力;侧开口一侧的套体上部设有V形槽,可以使侧开口两侧的套体上部与小腿的贴合更加紧密;缓冲垫提高了对踝关节两侧的保护,避免了因外力冲击及铝合金条对踝关节的磕碰而受伤,同时提高了穿戴时的舒适性;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的设置增加了穿戴时的舒适性,碳纤维具有远红外功能,增加了踝关节处的血液循环,消除酸痛,具有吸湿、抗菌和除臭的保健功能。 【附图说明】 :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后视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 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开口,2、下开口,3、脚跟孔,4、粘毛层,5、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6、条形袋,7、铝合金条,8、缓冲垫,9、防滑筋,10、V形槽,11、第一粘扣带,12、第二粘扣带。 【具体实施方式】 :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图4所示,它包括套体,套体上端设有上开口 1,套体下端设有下开口 2,套体下端的下开口 2伸至足弓处,套体上部和套体下部之间后侧设有脚跟孔3。套体从外侧到内侧依次为粘毛层4、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5。套体上部和套体下部成钝角设置。在粘毛层4外表面对应脚踝两侧的位置均设有一倾斜的条形袋6,在条形袋6内插装有铝合金条7。在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5内表面对应脚踝两侧的位置均设有一缓冲垫8,套体上部对应小腿下部后侧的位置设有侧开口,侧开口与上开口 1、脚跟孔3相连通。侧开口一侧的套体上部设有V形槽10,V形槽10下方的套体上部固连有与另一侧套体上部的粘毛层4相配合的第一粘扣带11,侧开口另一侧的套体上部对应V形槽10上方的位置固连有与V形槽10上方的套体上部的粘毛层4相配合的第二粘扣带12。在上开口 I下方的套体上部的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5内表面上设有防滑筋9,防滑筋9竖直设置,且为波浪形。 穿戴时,将脚掌和脚面前部从套体下开口 2穿出,使套体下部包裹在脚部的足弓处,并使脚跟位于脚跟孔3处,然后使铝合金条7与踝关节两侧相对应,将第一粘扣带11和第二粘扣带12绕过小腿后侧分别与套体外侧的粘毛层4相粘接,使侧开口两侧的套体上部包裹小腿。对于需要踝关节灵活性较高的运动,可以将铝合金条7从条形袋6中抽出。 本技术采用上述方案,设计合理,穿戴方便,铝合金条7不仅增加了对踝关节的支撑性,提高了对踝关节的制动作用,而且铝合金条7可塑性高,长期使用后能紧密贴合踝关节,且铝合金重量轻,提高了佩戴时的舒适性;防滑筋9可以对护踝进行定位,防止运动过程中套体上部转动,使铝合金条7始终能对应踝关节处;套体上部对应小腿下部后侧的位置设有侧开口,通过设在两侧的第一粘扣带11和第二粘扣带12与粘毛层4的配合来调节套体对踝关节的包裹力;侧开口一侧的套体上部设有V形槽10,可以使侧开口两侧的套体上部与小腿的贴合更加紧密;缓冲垫8提高了对踝关节两侧的保护,避免了因外力冲击及铝合金条7对踝关节的磕碰而受伤,同时提高了穿戴时的舒适性;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5的设置增加了穿戴时的舒适性,碳纤维具有远红外功能,增加了踝关节处的血液循环,消除酸痛,具有吸湿、抗菌和除臭的保健功能。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
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技术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技术未详述之处,均为本
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护踝,包括套体,套体上端设有上开口,套体下端设有下开口,套体上部和套体下部之间后侧设有脚跟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从外侧到内侧依次为粘毛层、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套体上部和套体下部成钝角设置,在粘毛层外表面对应脚踝两侧的位置均设有一倾斜的条形袋,在条形袋内插装有铝合金条,在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内表面对应脚踝两侧的位置均设有一缓冲垫,套体上部对应小腿下部后侧的位置设有侧开口,侧开口与上开口、脚跟孔相连通,侧开口一侧的套体上部设有V形槽,V形槽下方的套体上部固连有与另一侧套体上部的粘毛层相配合的第一粘扣带,侧开口另一侧的套体上部对应V形槽上方的位置固连有与V形槽上方的套体上部的粘毛层相配合的第二粘扣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踝,包括套体,套体上端设有上开口,套体下端设有下开口,套体上部和套体下部之间后侧设有脚跟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从外侧到内侧依次为粘毛层、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套体上部和套体下部成钝角设置,在粘毛层外表面对应脚踝两侧的位置均设有一倾斜的条形袋,在条形袋内插装有铝合金条,在碳纤维与尼龙丝混合层内表面对应脚踝两侧的位置均设有一缓冲垫,套体上部对应小腿下部后侧的位置设有侧开口,侧开口与上开口、脚跟孔相连通,侧开口一侧的套体上部设有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宝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