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原珠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5591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型原珠笔,其特征在于:包括笔尖(1)、橡皮套(2)、中环(3)、下管内套(4)、弹簧(5)、笔芯(6)、跳动滑杆(7)、跳动滑座(8)、笔管(9)、笔夹(10)、跳动下座(11)、弹簧(12)、后塞(13),跳动下座(11)的正面中间设有沟槽(11-1),与笔管(9)上的凹位(9-1)以及笔夹(10)上的挂钩(10-1)对应嵌接,跳动下座(11)内设有多条凹槽(11-2),下管内套(4)表面设有多条凸筋(4-1),凸筋(4-1)可对应套入凹槽(11-2)内,使跳动下座(11)与下管内套(4)相互嵌接。(*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原珠笔,特别是一种改进型原珠笔
技术介绍
现有类似的原珠笔其笔帽及跳动下座一般为两个独立的零件,即浪费材料,增加成本,且在组装时也多一道工序。另笔夹与笔管及笔帽在组装时没有定位,故容易发生歪斜现象。跳动下座与下管内套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在组装过程中容易产生错位、对位不整齐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组装简便,流畅自然,可节省成本的改进型原珠笔。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改进型原珠笔,其特征在于包括笔尖、橡皮套、中环、下管内套、弹簧、笔芯、跳动滑杆、跳动滑座、笔管、笔夹、跳动下座、弹簧、后塞,跳动下座的正面中间设有沟槽,与笔管上的凹位以及笔夹上的挂钩对应嵌接,跳动下座内设有多条凹槽,下管内套表面设有多条凸筋,凸筋可对应套入凹槽内,使跳动下座与下管内套相互嵌接。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跳动下座内的凹槽设有六条,其中一条凹槽为特别对应点,宽度较宽,下管内套表面的凸筋也为六条,其中一条凸筋为特别对应点,宽度较宽,与跳动下座内较宽的凹槽对应。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把笔帽与跳动下座融为一体,即节省了成本,且在装时也减少一道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2、跳动下座的正面中间设有沟槽,组装时笔夹固定在此沟槽中形成一自动轨道,使笔夹处于笔管对应的凹位中央位置,使安装端正,不易歪斜。3、跳动下座及下管内套上设有相互相应的凹槽及凸筋,组装时快捷方便,流畅自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轴向安装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图;图4为跳动下座的结构正视图;图5为图4的A-A向结构剖视图;图6为图5的B-B向结构剖视图;图7为图5的C-C向结构剖视图;图8为下管内套的结构剖视图;图9为下管内套的结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参照图1~图9,本技术由笔尖1、橡皮套2、中环3、下管内套4、弹簧5、笔芯6、跳动滑杆7、跳动滑座8、笔管9、笔夹10、跳动下座11、弹簧12、后塞13等组成。本技术把传统原珠笔中的笔帽及跳动下座两种零件融为一体,在跳动下座11的其中一端设计一个30度斜角,与同为30度斜角设计的笔管9紧密结合,可达到跳动下座11与笔管9的无缝组合。跳动下座11正面中间设有沟槽11-1,与笔管9上的凹位9-1以及笔夹10上的挂钩10-1对应,组装时笔夹10固定在此沟槽11-1中,形成一个自动轨道,使刀形笔夹10定位于笔管9的中央位置,使其端正不易歪斜,且安装时也较简便。跳动下座11其中一端内设有六条凹槽11-2,其中一条凹槽的宽度较宽,为特别对应点;下管内套4表面也设有与之对应的六条凸筋4-1,其中一条凸筋的宽度较宽,为特别对应点。只有当这两个特别对应点对位正确,跳动下座11与下管内套4才能完美组合。当此两点不能有效对位时,跳动下座11与下管内套4根本不能组合在一起。此种结构可有效避免了在组装过程中产生错位、对位不美观等现象。本技术的其它组装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不再叙述。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型原珠笔,其特征在于包括笔尖(1)、橡皮套(2)、中环(3)、下管内套(4)、弹簧(5)、笔芯(6)、跳动滑杆(7)、跳动滑座(8)、笔管(9)、笔夹(10)、跳动下座(11)、弹簧(12)、后塞(13),跳动下座(11)的正面中间设有沟槽(11-1),与笔管(9)上的凹位(9-1)以及笔夹(10)上的挂钩(10-1)对应嵌接,跳动下座(11)内设有多条凹槽(11-2),下管内套(4)表面设有多条凸筋(4-1),凸筋(4-1)可对应套入凹槽(11-2)内,使跳动下座(11)与下管内套(4)相互嵌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珠笔,其特征在于跳动下座(11)内的凹槽(11-2)设有六条,其中一条凹槽为特别对应点,宽度较宽,下管内套(4)表面的凸筋(4-1)也为六条,其中一条凸筋为特别对应点,宽度较宽,与跳动下座(11)内较宽的凹槽对应。专利摘要一种改进型原珠笔,其特征在于包括笔尖、橡皮套、中环、下管内套、弹簧、笔芯、跳动滑杆、跳动滑座、笔管、笔夹、跳动下座、弹簧、后塞,跳动下座的正面中间设有沟槽,与笔管上的凹位以及笔夹上的挂钩对应嵌接,跳动下座内设有多条凹槽,下管内套表面设有多条凸筋,凸筋可对应套入凹槽内,使跳动下座与下管内套相互嵌接。本技术把笔帽与跳动下座融为一体,既节省了成本,且在装时也减少一道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跳动下座的正面中间设有沟槽,组装时笔夹回定在此沟槽中形成一自动轨道,使笔尖处于笔管对应的凹位中央位置,使安装端正,不易歪斜。跳动下座及下管内套上设有相互相应的凹槽及凸筋,组装时快捷方便,流畅自然。文档编号B43K7/00GK2589208SQ0225002公开日2003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4日专利技术者唐代志 申请人:东莞兆盛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代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兆盛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