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聪益专利>正文

一种随手握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5232 阅读:3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随手握笔,其是由笔杆1、溃缩式笔套装置2、笔芯3所组成,笔芯套置于笔杆的中心,笔头侧伸出于笔杆的出口121外,溃缩式笔套装置滑套于笔杆内的笔芯外,其是由套管21、按把22及弹簧4所构成,套管21套于笔芯的前端,套管、按把及弹簧组成一溃缩机构,藉由按把的按压,将套管向笔杆内拉引,使笔头31外露,松手时套管又被弹簧推回原位盖住笔头,以防止划脏自己和别人。(*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笔头能依需要外露或被包覆的随手握笔。笔,是现代人的必需品之一,尤其是原子笔、签字笔等的使用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书写报告、记录、画图或写作,要捕捉住即时的灵感,一般来说,书写是比敲电脑要方便得多,因此用笔是不可缺的。舞文弄笔之余偶而与人对谈总难免比手划脚,一不小心握在手中的笔很可能就会划到对方的手,或自己的手或报表、纸张、衣服等物,使得谈话的对方时时耽心着在半空飞舞的笔,而无法集中思路谈话,有时自己握着笔抓痒或捡拾物品时也可能划脏衣裤,凡此种种同题都是芝麻小事,但或多或少让人感到懊恼。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书写时不能划脏物品的随手握笔。本技术是由笔杆和溃缩式笔套装置及笔芯所组成,笔杆为中空筒体,其是由上笔套和下笔套所组成,下笔套的端部设有一贯穿的出口作为笔头的伸出口,内壁设有一对轴穴,下笔套的侧边设有按把出口的按把孔;溃缩式笔套装置设置于笔杆内,其是由一按把、一套管及一弹簧所组成,该套管受按把推动沿着笔芯滑移,弹簧则负责将套管推回原位,即套管平时均包覆住笔头的前端使其不得外露,只有按把受压时才将套管向笔杆内拉入使笔头显露以便书写,套管的前端凸出于笔杆上的笔头凸出端,按把则由笔杆侧边平时书写时手指握持之部位凸出,使笔头的显露与否是随着用笔时的动作自动收放,也就是手指一压紧时则笔头露出,手指松放时则笔头立即由套管包覆住;溃缩式笔头套装置的弹簧设于套管后方,在按把松放时将套管推回原位,套管的一侧设有可挠倒钩,在套管回归到定位时倒钩得以卡住在笔杆上,而倒钩又受按把的按压而解除卡住的作用,以便套管滑动必须由按把操控方能动作。本技术的笔头显露只有在握笔书写时才发生,所以拿着笔在比划时不会划脏别人或自己。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松放时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横向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按压时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笔夹结构及其动作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笔夹动作另一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之笔杆1是由上笔套11与下笔套12所组成,笔杆1为中空之筒体,下笔套12之端部具有一贯穿之出口121,作为笔头31之伸出口,下笔套12的侧边设有按把22出口之按把孔122;溃缩式笔套装置2设置于笔杆1内,而其中的套管21之端部凸出于出口121外,且按把22之按压部也由按把孔122处凸出于笔杆1外,而笔芯3则套置于笔杆1中心,其笔头31则伸出于出口121外。如图2所示,握持笔杆1之手指的大姆指(或食指或其他手指)压住按把22时,套管21即向笔杆1内溃缩一段距离,使得笔头31得以外露而用于书写,如图3所示,抬笔时则因指头放松,套管21自然弹回原位而包覆住笔头。参阅图4所示,溃缩式笔套装置2是由一套管21,一按把22及一弹簧4所构成,其中套管21为一中空管体,其后端设及一斜楔212,中空管体之前端孔口略小于管孔称为管颈213,管颈213之孔口大小仅略大于笔头31外径,笔头31穿过管颈213得以平滑顺畅,管体之侧边设有一斜上之弹片211,弹片211之末端顶持于按把孔122端部;按把22呈摇杆状,按把22前端具有一对轴221,末端转角处作为接触点222,按把22之横切面呈一拱形体,亦即其底部为凹槽223,使按把22得以方便跨设于套管21管体两侧,管体末端设置之斜楔212,其斜面顶持于按把之接触点222上,套管21末端顶设一压缩弹簧4;笔芯3套置于溃缩式笔套装置2中央之套管21中,而笔芯3末端则是夹固于笔杆1之上笔套11内。本技术各构件的组成及其交互动作方式如图5、图6、图7所示,该笔杆1的下笔套12内孔侧壁设有轴穴123,以枢设按把22之轴221;如图3所示,上笔套11与下笔套12结合成一中空之笔杆1,笔芯3置于笔杆1中心,其末端夹固于上笔套11内之夹孔111中,笔芯3另端之笔头31则超出于下笔套12之出口121外,笔芯3外滑套溃缩式笔套装置2之套管21,套管21外侧跨设按把22,按把前端之轴221枢套于轴穴123上,按把之尾端接触点222顶持于套管21之斜楔212上,套管21末端受弹簧4顶持,以保持套管21向外滑出之动势,以上即是本技术在非使用状态时的构件关系,也即按把未受压迫时之状态;当本技术在使用状态时,如图7所示,手指按压着按把之时,按把22之接触点222沿斜楔212之斜面向内移动,而推动套管21向笔杆内缩入,使滑套于套管21内的笔芯3之笔头31得以凸出于套管之管径213外。再参阅图5、图6所示,当本技术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套管21被推回至最前端位置,其弹片211末端恰好越过按把孔122之末端而卡持住,使套管21不得自行后退,亦即套管21受直接之推力时不得后退,除非按把22先将弹片211压下不能卡住按把孔122末端壁,然后才能将套管21向笔杆内推入。上述本技术之使用状态与非使用状态之操作完全在于手指之握压与否,而手指之握持动作又是平时握笔之动作,因此握笔要书写时,笔头自然因握持之动作而露出,停笔放松手指时,笔头自然因松手指的动作而缩入套管中,特别是握着笔在比划时不会划脏别人或自己。本技术设有一隐藏式笔夹结构,如图8所示,笔杆之上笔套11上端为一斜面113,由斜面113延伸入上笔套11内设置一槽孔112,槽孔112底侧具有一钩槽114,上笔套11较低之一侧边设有一凹槽115,笔夹5顶部为头部51,头部之底面为一斜面511,恰与上笔套11顶部之斜面113相楔合,其较低之一侧边向下直伸一夹板52,顶部斜面511下另伸凸一弓形板作为弹片53,弹片53底部设一钩531;该笔夹5头部51楔接于上笔套11上方,其夹板52恰嵌合于凹槽115中,弹片53则插置于槽孔112内,笔夹5卡合于上笔套11时,其弹片53末端钩531钩住于槽孔112下之钩槽114中,同时笔夹5上之斜面511与上笔套11之斜面113完全楔接。参阅图9所示,欲使用笔夹5时,用手指由笔夹头部51向下按,则笔夹5沿着斜面113向上笔套11一侧偏移,使夹板52露出凹槽115外,该夹板52末端设为一倾斜之引导端,得用来引导插入口袋,笔夹5下之弹片53在槽孔112中下滑时变形,而产生较大之夹持力;恢复时只要两手指分别按住笔夹之夹板边及笔杆之另侧,笔夹即可再回复如图8所示之隐藏状态。使用笔夹5之方式可如图8中假想线所示部分,由笔夹头部51一侧边按压,也能使夹板52倾斜凸出而露出引导端521即得以卡夹于衣服上。本技术随手握持时露出笔头,松手则笔头立即隐蔽,以防止误划之设计,同时又能用于匡正握笔之姿式。权利要求1.一种随手握笔,其包括有一笔杆(1)和笔芯(3),笔杆(1)由上笔套(11)与下笔套(12)所组成,笔杆(1)为中空之筒体,笔杆(1)内套固笔心(3),其特征在于,下笔套(12)的端部具有一贯穿的出口(121),内壁设有一对轴穴(123),下笔套(12)的侧边设有按把孔(122);溃缩式笔套装置(2)设置于笔杆(1)内,滑套于笔芯(3)外,其包括有一套管(21)、一按把(22)及一弹簧(4),套管(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随手握笔,其包括有一笔杆(1)和笔芯(3),笔杆(1)由上笔套(11)与下笔套(12)所组成,笔杆(1)为中空之筒体,笔杆(1)内套固笔心(3),其特征在于,下笔套(12)的端部具有一贯穿的出口(121),内壁设有一对轴穴(123),下笔套(12)的侧边设有按把孔(122);溃缩式笔套装置(2)设置于笔杆(1)内,滑套于笔芯(3)外,其包括有一套管(21)、一按把(22)及一弹簧(4),套管(21)为一中空管体,其前端孔口为略缩小的管颈(213),另一端设有斜楔(212),套管(21)的端部凸出于出口(121)外,套管(21)的另一端受弹簧(4)顶持保持向外凸出以包覆住笔头(31);按把(22)呈摇杆状,其前端下方设有一对轴(221),末端转角处作为接触点(222),按把(22)跨设在套管(21)管体两侧,按把的轴(221)枢套于笔杆(1)的轴穴(123)中,按把(22)的接触点(222)抵住在套管(21)的斜楔(2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聪益黄洸晏
申请(专利权)人:杨聪益黄洸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