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昌鸣专利>正文

多杆组合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4778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芯笔,特别涉及一种防止墨水挥发干燥的多杆组合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杆组合笔,包括有笔杆、笔帽,所述的笔杆腔内至少设有两组独立的笔体,所述的笔体包括笔芯、笔壳,各笔体的笔头处设有独立的笔帽,该笔帽处于笔杆内,各笔体上相对于设置笔帽的另一端设有与笔壳密封配合的出笔控制装置,出笔控制装置包括由和各笔体对应卡合密封设置的出笔控制钮、各出笔控制钮之间共用的复位弹簧、出笔控制钮与笔杆之间设有的出笔定位装置构成,所述的出笔控制钮沿笔杆内壁分别呈周向旋转配合和轴向伸缩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密封效果好且适用于墨水易挥发干燥的多杆组合笔。(*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芯笔,特别涉及一种防止墨水挥发干燥的 多杆组合笔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和资料上出现的记号笔、水彩笔等多种墨水易挥发 干燥的水性笔种类繁多,这类笔对密封性能要求较高,不使用时还需 加盖密封性较好的笔帽,才能保证该类用笔笔内所贮墨水不易挥发干 燥,由于该类笔的特性所限,所以目前文具市场上该类用笔均属于单 杆或双色双头,多杆插接组合等形式,其中也不乏多芯水性笔的出现,如专利号为96220785.3的的一种水性多芯笔,其机构包括有 一种 由笔杆、笔帽等组成的多芯笔,笔杆腔内设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笔芯, 笔芯上端设有控制笔芯伸縮的控制装置,笔芯为水性笔芯或由水性笔 芯和油性笔芯混合组成,笔芯与笔杆腔之间设有密封件,上述设置的 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笔芯上端与控制笔芯伸縮的 控制装置的连接并没有将笔芯上端密封;2、笔帽只在笔杆的出芯口 上设有一笔帽,对水性和油性这类笔芯而言,笔杆腔内的空气以足够 使其挥发;3、其出芯结构与现有技术相似,出芯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 安装方便、密封效果好且适用于墨水易挥发干燥的多杆组合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杆组合 笔,包括有笔杆、笔帽,所述的笔杆腔内至少设有两组独立的笔体, 所述的笔体包括笔芯、笔壳,各笔体的笔头处设有独立的笔帽,该笔 帽处于笔杆内,各笔体上相对于设置笔帽的另一端设有与笔壳密封配 合的出笔控制装置。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出笔控制装置包括由和各笔体 上端一一对应卡合密封设置的出笔控制钮、各出笔控制钮之间相互共 用的复位弹簧、出笔控制钮与笔杆之间设有的出笔定位装置构成,所 述的出笔控制钮沿笔杆内壁呈周向旋转配合,笔杆位于笔体的笔头处 的端面上设有一个出笔口,该出笔口处于笔体周向旋转笔体在笔头端 面上投影的轨迹上,出笔口大小与笔体截面相配,构成出笔控制钮的 轴向滑移配合。本技术更进一步设置为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杆组合 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出笔控制钮分为独立的三组,纵截面呈阶 梯状,横截面呈扇形,出笔控制钮上的阶梯肩阶处与笔杆末端的台阶 相抵触,各出笔控制钮相互贴邻呈环状,沿环状轴心设有一中空的容 置腔,所述的供出笔控制钮复位的复位弹簧处于该容置腔内,各出笔 控制钮处于容置腔的开口端设有各自独立的端盖,该端盖与出笔控制 钮卡合,所述的各端盖的延伸端延伸至容置腔的轴心,封闭该容置腔, 容置腔内还设有沿轴向设有两个弹簧座,所述的复位弹簧置于两弹簧 座之间,各弹簧座相对于弹簧贴接端面的另一端面分别与端盖和容置 腔相对于开口端的另一端面贴邻。本技术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笔体处于笔杆出笔口处的笔 头上的笔帽也可设置为其沿笔杆轴向的底端可活动开启和闭合的护 套,其护套底端与护套周边铰接连接,其铰接处设有扭转弹簧,该护 套周面上设有大于笔杆出笔口的环形凸台,护套与笔体之间设有悬挂 的伸縮弹簧,构成该护套的开启和闭合。本技术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出笔定位装置由笔杆出笔口 纵截面上开设的定位槽、限位槽、与定位槽同一截面上设置的弹性按 钮、出笔控制钮与笔筒内壁贴邻的端面上开设的凹槽及该凹槽内设有 的定位块和抵压弹簧构成。有益效果通过将多支单独的笔体设于笔杆内,且各笔体的笔头 上套接有独立的笔帽,够成一种多杆组合笔,这样的设置使得笔体中 的笔芯处与更小的空间,笔头处也得到密封,从而加强了笔的密封性,由于各笔体上的笔壳于出芯控制钮卡合连接,且构成过赢配合,这样 的设置使得笔体的另一端面也同样得到密封,实现了对其整体密封的 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又由于各笔体上设有一一对应的出 芯控制钮,各出芯控制钮之间相互设有复位弹簧,各出芯控制钮相互 贴邻,组合后横截面呈环状,沿其轴心设有一中空的容置腔,所述的 供出芯控制钮复位的弹簧处于该容置腔内,这样设置使得多个出芯控 制钮能够共用一个弹簧复位,减少了零部件,从而也减少了生产成本, 各出芯控制钮组合后横截面呈环状则能使出芯控制钮在笔筒内旋转 所受的摩擦力更小,容积更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B-B剖视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的一种多杆组合笔, 包括有笔杆l、笔帽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笔杆1腔内至少设有两 组独立的笔体2,所述的笔体2包括笔芯21、笔壳22,各笔体2上 设有与其密封配合的出笔控制装置,本技术中笔杆1内设有三支 笔体2,各笔体2的笔头23处设有独立的笔帽5,笔体2相对于笔头 23的另一端面与出笔控制钮4卡合,呈过赢配合,以次将笔体2相 对于笔头23的另一端密封,而笔头23端则有笔帽5将其密封,所述 的各笔体2上一一对应设有独立的出笔控制钮4,出笔控制钮4处于 笔杆1内的部分设有一肩阶41,笔杆1上端设置出笔控制钮4的位 置也相应设有一台阶,出笔控制钮4的肩阶41处与笔杆1上的台阶 处相卡合,使得出笔控制钮4不会从笔杆1内脱落,出笔控制钮4相对于笔杆1出笔口 11的另一端显露在笔杆1夕卜,构成按压端,由于每个出笔控制钮4的下端都卡接有笔体2,出笔控制钮4可代替现有 技术中的旋转帽,各出笔控制钮4之间相互设有复位弹簧42,既该 复位弹簧42可套接在出笔控制钮4外,也可设与各出笔控制钮4内, 在本实用新形中,是在组合后的出笔控制钮4的轴心处开设一个容置 腔43,将复位弹簧42放置在该容置腔43内,,当一个出笔控制钮4 带动笔体2旋转至笔杆1的出笔口 11时,下压该出笔控制钮4,出 笔控制钮4下压复位弹簧42,而其余的两个出笔控制钮4还处于静 止状态,复位弹簧42与其余出笔控制钮4抵触,使得复位弹簧42可 轴向伸縮而不会随下滑的出笔控制钮4轴向移动,所述的笔杆1上设 有一出笔口 11,该出笔口 11处于笔体2周向旋转笔体2在笔头23 端面上投影的轨迹上,出笔口 11大小与笔体2截面相配,构成出笔 控制钮4的轴向滑移配合,这样设置是由于笔杆1内设置的笔体2都 有较硬的笔壳22,不能够折弯,所以次种设置是实现笔体2能从笔 杆1上出笔口 11伸出的最合理方式,容置腔43内沿轴向还设有两个 弹簧座411,复位弹簧42设在两弹簧座411之间,这样可使复位弹 簧42在使用过程中,其自由端不会与周边物体卡住,各出笔控制钮 4处于容置腔43的开口端设有各自独立的端盖44,该端盖44与出笔 控制钮4卡合,所述的各端盖44的延伸端441延伸至容置腔43的轴 心,封闭该容置腔43,端盖44与出笔控制钮4分开设置是为了在安 装过程中,方便安装复位弹簧42,出笔控制钮4与笔杆1之间设有 出笔定位装置,该装置由笔杆1出笔口 11纵截面上开设的定位槽12、 限位槽13、与定位槽12同一截面上设置的弹性按钮14、出笔控制钮 4与笔杆1内壁贴邻的端面上开设的凹槽45及该凹槽45内设有的定 位块451和抵压弹簧452构成,当任意一出笔控制钮4旋转至笔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杆组合笔,包括有笔杆、笔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笔杆腔内至少设有两组独立的笔体,所述的笔体包括笔芯、笔壳,各笔体的笔头处设有独立的笔帽,该笔帽处于笔杆内,各笔体上相对于设置笔帽的另一端设有与笔壳密封配合的出笔控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昌鸣
申请(专利权)人:潘昌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