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倪大为专利>正文

万能书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4408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万能书法器,一种增强笔功能的笔套具。各种硬笔都可以伸入笔套具内孔中被套紧;各种软笔都可以附在笔套具外形上被套紧,然后直接握笔套具书写。笔套具能增强笔杆的稳定性、调节笔尖的弹力和笔尖、笔杆的角度,并且减少疲劳,提高书写速度。笔套具整体上由管状的小头段和管状的圆台大头段组成,或大头段锯开分成两页片。下面附图是硬笔书写和软笔书写的两个整体图。(*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增强笔书写功能的笔套具。它不是笔,是辅助笔书写的器具。一般粗细的各种笔(硬笔和软笔)都可以套上笔套具来增强书写功能。笔推进了人类的文明和社会进步,但握笔书写并不是令人舒服和满意的事情。众所周知,它仍有以下不足一,笔杆圆滑造成了握笔不稳。书写中,手指捏着圆滑的笔杆下部属于不稳定结构;笔杆上部靠着手丫右侧(虎口右侧),也属于不稳定结构(俯视看,笔截面似圆轮滑动在陡坡上),握笔不稳定,直接导致书写的字体布局不稳,笔划歪斜,也使手疲劳、颤抖。一些中小学生因握笔费力而影响学习及智力发展。二,用硬笔书写的字体,一般钢硬有余而柔软不足;用软笔书写的字体又柔软有余钢硬不足。三,用钢笔书写时,不能变换笔尖和笔杆的角度,影响书写效果,并且用钢笔写小字体,用毛笔写小楷字都是很困难的事。尽管国内外有关笔的革新创造活动一直在进展着。但到现在,仍然没有克服以上不足。以下检索是我国近十五年有关笔专利技术创造活动概况(详细资料可参阅说明书后的附页资料)。专利申请号 专利授权日 专利技术人 专利技术名称 功能特点85.08.03 86.12.24李铁民 多线型钢笔钢笔多功能兼绘图用笔86.12.19 88.01.18马园园 防漏型钢笔防止墨水漏出88.05.12 89.05.31王永强 双笔尖钢笔能写出粗细两种笔迹89.20378792.01.29游於芳 柔钢笔多功能钢笔可写钢笔字和毛笔字90.12.28 92.02.26张成忠 鸭嘴笔尖 可写出不同粗细笔划91.04.25 92.09.09黄文华 变线笔尖 兼书写绘图两种功能91.03.01 92.07.15王钦予 随意芯圆珠笔 适应粗细长短不同的笔蕊98.242865邢善龙 新型钢笔 一笔多用,兼写毛笔字检索概况表明,笔的专利技术创造活动仍然局限在笔尖、笔杆方面。本技术则是笔尖、笔杆之外全新领域的专利技术创造活动,是前所未有的。本技术的目的是为笔提供一种能增强其功能的笔套具。笔杆套上笔套具,直接握笔套具书写,增强了笔杆的稳定性和字体布局结构的平稳性;还使钢笔字笔划柔美,毛笔字笔划刚劲′并且提高书写速度,减少手的疲劳。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设置的笔套其特征如下笔套具整体从下至上,分为小头段和大头段。小头段为管状,外径10-15mm,内径6-8mm,长度10-20mm,管状外层为强力胶套,内层为有弹力塑料,管状内孔能套紧出入的笔杆。大头段为近似圆台形管状,外径在40-60mm,壁厚在0.5-2mm,长度在50-80mm,管状外层为摩擦较强的材料(如粘垫等),内层为有弹力的塑料;大头段外形的另一种形式是,把近似的圆台形管状从中间锯开,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塑料页片,(左侧页片也可剪短些)右侧的塑料页片又可分为固定型和活动型的。小头段与大头段内部连接通空,可供笔杆从大头段伸入从小头段伸出。大头段外形及尺寸与手的虎口及握笔姿势吻合严实,小头段内孔与出入的笔杆套紧,实现了笔杆与笔套具与手三者整体上的稳定。大头段内部下端装置可调节变化的粘垫(粘垫是由粘扣制成的,也可用弹性柔和的海绵、塑料制成),支撑着笔杆(把伸入笔套具中的笔杆看作一根杠杆),粘垫与笔杆构成了简单的杠杆系统,笔杆在支撑点的上端为杠杆的长臂,在支撑点的下端为杠杆的短臂。笔尖为重点。在书写中笔尖受纸面的力作用,向左上方向撬动,导致笔杆上端向右下方压动;又被右方向的塑料页片弹回,又导致笔尖向右下方向压动;笔尖一上撬,一下压往复过程,实现了笔尖的弹力活动,增强了字体的柔美感。笔杆推入笔套具小头段胶套内,被胶套弹力弹紧,胶套有稳定笔杆位置的特点;另外,用力拧笔杆,仍可把笔杆拧转360°,实现了调节笔尖角度(解决了调节笔尖角度难题),再有笔套具大头段右侧的塑料页片,可以采用固定型的,也可以采用活页型的。采用活页型的,可以自由装卸页片和旋转页片角度,实现了调节笔杆角度。在软笔书写中(主要指毛笔)只需在硬笔书写用的笔套具上,加上一活页片增加稳定性,然后,,再用一条长120mm、宽50mm,附有正反粘扣的乳胶粘带,把笔杆套紧在笔套具的外形上。这时,笔套具与手虎口吻合严实,增强了笔杆的稳定性,并可以上下移动笔杆和前后轻微移动笔杆位置,实现了用大楷笔写中小楷字的多功能特点,而且减少疲劳,加快书写速度。实现本技术目的依据两条原理第一条原理是稳定性原理。书写中,手与套具结合稳定,套具与笔结合稳定,笔、套具手构成良好的稳定性结构。第二条原理是杠杆弹力原理,硬笔书写中,笔杆与粘垫、塑料页片构成了往复循环的弹力运动系统,或称杠杆弹力原理。总之,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实现握笔稳定,促使字体布局平稳;可以增加硬笔尖的弹力,促使笔划字迹柔美流畅;可以调节笔尖、笔杆的角度和位置,增加书写的功能;同时又可消除握笔疲劳,提高书写速度。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三视图。a、主视的I-I剖面图;b、俯视图;c、左视图。图2是第二实施例三视图。a、主视的I-I剖面图;b、俯视图;c、左视图;d、卸去活页片的左视图。图3是第三实施例二视图和两附件图。a、主视图;b、俯视图;c、活页片;d、乳胶粘带。以上图中,1,杠杆支点(笔杆与粘垫接触点);2、杠杆长臂(笔杆接触点的上段);3、杠杆短臂(笔杆接触点的下段);4、杠杆重点(笔尖);5、右侧塑料页片(对笔杆产生反作用力);6、粘垫;7、粘垫与塑料页片连接处;8、左侧塑料页片(短式的固定型的);9、胶套;10、乳胶粘带;11、软笔截面;12、左侧塑料页片(长式的活动型的);13、软笔。图1所示为硬笔书写的实施例,在所示实施例中,从a、主视I-I剖面图和b、俯视图可以看到笔套具的外观形状,它与手握笔套具时虎口形状相吻合,起到稳定笔尖书写和减轻手疲劳的作用,符合稳定性原理。在c、左视图中明显反映了杠杆弹力原理。把笔尖(4)从胶套(9)内孔伸出,确定好粘垫(6)的厚度和笔杆与粘垫的接触点或称支点(1),就可握笔套具书写,这时杠杆弹力系统也开始运转,其过程如下(4)产生向左上撬的力,经过(3)又经过(1)逆转力的方向,到(2)变为向右下压的力,压向(5);压到一定点时又被(5)反弹回(反作用力弹回)经过(2)又经过(1),逆转力方向,再经过(3)传至笔尖(4)产生向右下压的力;笔尖(4)一上撬、一下压,完成了笔弹力运动往复过程。用箭头表示为 其中,实线表示作用力的顺序方向;虚线表示反作用力的顺序方向。在书写的过程中,这一弹力往复的运动,循环不停,贯穿书写的始终。笔尖弹力柔和程度与粘垫和塑料页片弹性柔和程度有关;笔尖的弹力的大小与粘垫厚薄有关,可通过调节粘垫的厚薄来改变笔尖的弹力。另外,胶套(9)具有较强的弹力,能套紧笔杆,可以调节控制笔尖的角度和笔杆的伸缩长度。图2所示为硬笔书写另一实施例。从图示的外观形状看,与图1相似,因此,图1所示实施例具有的功能特点,图2都具有;图2比图1功能持点多,塑料页片(5)是活页型的,可以自由卸下和装上;可以通过变化页片的角度来调节笔杆的角度;可以把笔杆调节到垂直于纸面,写出小于2mm的字体。若卸下页片,可直接握粘垫书写,并且使书写更加轻快。总之,图2实施例比图1实施例变化更丰富些;而图1实施例比图2实施例更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万能书法器,其特征在于:套笔的套具(或称套管),从下至上分为小头段和大头段。小头段与大头段外形相连,内部通孔,外形与手指及虎口接触并吻合,内部通孔供笔杆出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大为
申请(专利权)人:倪大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