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39577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冲罐,其包括壳体、孔板、弹性膜片,所述壳体内为膨胀腔,所述壳体具有与膨胀腔连通的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孔板与所述弹性膜片在所述膨胀腔内相对设置,所述孔板具有与所述进油孔相对应的流通孔,所述弹性膜片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隙。该缓冲罐结构可靠、能够实现减震降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冲罐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管路元件,具体涉及一种缓冲罐。
技术介绍
在汽车的液压管路中,无级变速器内部的油泵通过联轴器与发动机连接,进而为变速器液体流动提供动力。变速器的出油孔与油冷器连接,油冷器对变速器的液体进行冷却循环。同时,液体会将振动噪音通过连接管路和油冷器等介质传递至车内,影响驾乘舒适性,低频噪声在发动机转速低时尤为明显。目前为降低变速器油泵噪声,通常将变速器与油冷器之间的连接管路设定为橡胶软管,但降噪减震效果很差。未解决上述问题,通常在管路中部串联缓冲罐来实现减震,现有的缓冲罐采用在膨胀腔内设置具有多个小孔的孔板实现扰流,上述结构存在如下问题:孔板一般较薄,长期使用孔板容易从孔的边缘处撕裂或变形,影响正常的减震降噪,严重时,影响膨胀腔的正常工作。因此急需一种结构可靠、能够实现减震降噪的油路降噪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冲罐,其结构可靠、能够实现减震降噪。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缓冲罐,其包括壳体、孔板、弹性膜片,所述壳体内为膨胀腔,所述壳体具有与膨胀腔连通的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孔板与所述弹性膜片在所述膨胀腔内相对设置,所述孔板具有与所述进油孔相对应的流通孔,所述弹性膜片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隙。 可选择的,所述出油孔与所述进油孔位于所述孔板的同一侧。 可选择的,所述壳体包括两端开口的筒体以及对开口进行密封的端盖,所述弹性膜片、所述孔板分别固定在两所述端盖上。 可选择的,所述流通孔包括靠近所述进油孔的第一孔、与第一孔相连且尺寸小于第一孔的第二孔。 可选择的,所述膨胀腔为圆柱状,所述第二孔与所述膨胀腔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孔的孔径为所述膨胀腔的横截面积的0.3?0.5倍。 可选择的,所述孔板的厚度为3?5mm。 可选择的,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固定支架、垫片,所述固定支架具有第二流通孔,所述弹性膜片、所述垫片位于所述第二流通孔内,所述弹性膜片的两端通过所述垫片分别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壳体固定。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缓冲罐串接在变速器油冷却管路中,油液经缓冲罐孔板后,层流部分被转换成紊流,从而一定程度降低了油液低压力振动,弹性膜片与壳体之间的间隙能够保证弹性膜片在受油液振动激励后广生一定频率和相位的振动波,振动波与油液振动向混合后,油液振动得到衰减,则传递至车内的噪声值降低由此,实现了管路振动和噪音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缓冲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缓冲罐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_壳体,11-膨胀腔,12-进油孔,13-出油孔,14-筒体,15-端盖, 2-孔板,21-流通孔,211-第一孔,212-第二孔,3-弹性膜片,4-固定支架,41-第二流通孔,5-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缓冲罐包括壳体1、孔板2、弹性膜片3,壳体I内为膨胀腔11,壳体I具有与膨胀腔11连通的进油孔12和出油孔13,孔板2与弹性膜片3在膨胀腔11内相对设置,孔板2具有与进油孔12相对应的流通孔21,弹性膜片3与壳体I之间具有间隙。缓冲罐串接在在变速器油油冷却管路中,油液经缓冲罐孔板2后,层流部分被转换成紊流,从而一定程度降低了油液低压力振动,弹性膜片3受油液振动激励产生一定频率和相位的振动波,振动波与油液振动向混合后,油液振动得到衰减,则传递至车内的噪声值降低由此,实现了管路振动和噪音的降低。 出油孔13能够位于壳体I上的任意位置,出油孔13、进油孔12可位于孔板2的同一侧或不同侧。优选的,出油孔13与进油孔12位于孔板2的同一侧。采用该结构油液能更好的与弹性膜片3作用,有效改变油液的振动频率,具有更好的减震降噪效果。 壳体I可以是圆筒状、球形、方体形等形状,优选的,壳体I包括两端开口的筒体14以及对开口进行密封的端盖15,弹性膜片3、孔板2分别固定在两端盖15上。采用上述结构具有更好的装配工艺性。 流通孔21可以是孔径一致的孔,也可以是锥形孔等等。优选的,流通孔21包括靠近进油孔12的第一孔211、与第一孔211相连且尺寸小于第一孔211的第二孔212。第一孔211使油液顺畅流入,得到缓冲;第二孔212用于对油液频率进行改变,使进入膨胀腔11的油液频率发生改变,再与弹片接触后油液频率发生二次改变,最终频率差异化,消除了频率共振带来的振动以及噪音。 第二孔212的孔径小于膨胀腔11的孔径才能实现缓冲油液流动的作用。优选的,膨胀腔11为圆柱状,第二孔212与膨胀腔11同轴设置,第二孔212的孔径为膨胀腔11的横截面积的0.3?0.5倍。 孔板2的厚度可根据需要设置。优选的,孔板2的厚度为3?5mm。采用该厚度的孔板2,能够快速实现油液频率的差异化。 如图3所示,膜片可以通过与弹性膜片3外形一致的环形支架进行固定,也可以通过卡接方式实现固定。优选的,包括固定在壳体I内的固定支架4、垫片5,固定支架4具有第二流通孔41,弹性膜片3、垫片5位于第二流通孔41内,弹性膜片3的两端通过垫片5分别与固定支架4、壳体I固定。通过垫片5将弹性膜片3压紧固定,固定牢固,便于拆装。 虽然本技术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技术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技术的实质构思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罐,其包括内为膨胀腔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膨胀腔内的孔板,所述壳体具有与膨胀腔连通的进油孔和出油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膜片,所述孔板与所述弹性膜片在所述膨胀腔内相对设置,所述孔板具有与所述进油孔相对应的流通孔,所述弹性膜片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罐,其包括内为膨胀腔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膨胀腔内的孔板,所述壳体具有与膨胀腔连通的进油孔和出油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膜片,所述孔板与所述弹性膜片在所述膨胀腔内相对设置,所述孔板具有与所述进油孔相对应的流通孔,所述弹性膜片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孔与所述进油孔位于所述孔板的同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两端开口的筒体以及对开口进行密封的端盖,所述弹性膜片、所述孔板分别固定在两所述端盖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罐,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艳芳穆海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