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蜀秦专利>正文

多功能自动绘图铅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3633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多功能自动绘图铅笔。其除了带有自动下铅装置外,还带有圆规、分规、橡皮、等分规、刻度线、自动削铅装置。其功能齐全,使用方便,不仅可作为绘画用,还可用于设计、制图等,并且,因为舍弃了传统的用木材作外壳的方法,其还可节省大量的木材原料。使用时,因省去了其它零散的绘图仪,携带方便,很有实用价值。(*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所提供的是一种多功能自动绘图铅笔。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绘图笔共有两种,一种是由木材和铅蕊合制而成,其使用时须不断削去包住铅蕊的木材,因而使用很不方便,加之其由木材制成,又是一次性使用,因而,木材的浪费很大。另一种为半自动铅笔,其虽然不使用木材,又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但其功能单一,加之铅蕊细小,也不适合于制图的需要。而绘制图纸,则需要绘图笔,三角尺、圆规、等分规、量角规、分规、橡皮等必需的工具。现在的这些绘图工具均各自独立,集中装于一个盒内,其体积大、造价高、不便携带,使用也很不方便。本技术所提供的多功能绘图笔,将圆规、等分规、量角规、分规、橡皮组合到一支绘图笔上,因而,便在一支绘图笔上产生了多种功能,而且,绘图笔还能够自动削铅、自动下铅,其便于携带,且造价低,使用也很方便。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笔壳的上端有一活动帽,活动帽卡入笔壳内。有三个直杆置于笔套内,一端同笔壳内两个上下固定连接的活动锥相连接。环套的上部是一橡皮套,橡皮套受压于活动帽。笔壳内的两个上下活动锥套相配合。两锥套的锥面均相反,在抱紧下压锥套和抱紧固定锥套之间有一弹簧。弹簧的上端固定在联结上下活动锥套的三个小直杆上,下端同抱紧固定锥套的上端面相接触,而且两锥套的中心均开有一槽,当压动活动帽时,橡皮套环以及其下的环套、直杆均下移。笔壳内因抱紧下压锥套可上下活动,抱紧固定锥套固定不动,且两相锥面相反,两锥之间由于弹簧的作用,将抱紧下压锥套上顶,并将两个上下活动锥套上顶。上顶时,下活动锥套在弹簧的作用下,将抱紧固定锥套抱紧,使锥套中心的铅蕊固定不动,并使上下活动锥套的锥面与抱紧下压锥套的锥面相脱离,压动活动帽后,上活动锥套的锥面与抱紧下压锥套的锥面相吻合,并抱紧铅蕊,这时的下活动锥套的锥面与抱紧固定锥套的锥面相脱离,放开抱紧的铅蕊,同时,因上活动锥套仍旧下压,使弹簧压缩,抱紧下压锥套便抱紧铅蕊朝下移动,活动帽压至终点后不再动,上活动锥套与抱紧下压锥套便也不再动,这时,松开下压的活动帽,上活动锥套与抱紧下压锥套的两锥面在弹簧上顶的作用下首先脱离,使抱紧下压锥套不再抱紧铅蕊。同时,下活动锥套由下上移,其锥面与抱紧固定锥套的锥面相吻合,将下移后的铅蕊抱紧,从而实现自动化。笔壳的下端是一个一端在笔壳内可上下活动,一端成锥形并有出铅蕊的书写头整体,在成锥形的书写头腔内的一侧,装有一把削铅蕊的刀片。可上下移动,尾部装有一个小弹簧,使刀刃始终同铅蕊相触。书写头整体置入笔壳内的一端,是两个不同直径的圆柱体,小圆柱体上套有弹簧。削铅笔时,将书写头整体下压,使铅蕊与刀片上下刮动,削去不需要的部分。笔壳的一侧有一滑槽,边沿刻有刻度线。滑槽的一端,是一固定的放倒置于槽内的分规量针,另一端是一嵌入槽内并可沿槽滑动的滑动板,板上亦有分规量针,亦放倒置于滑动板上,两分规量针可扳起,扳起后成90°直立。笔壳上端的活动帽上端面的中心有一螺纹通孔,孔内有一带针的螺钉,在活动帽上端的外部,刻有各种等分的刻度线。需要等分时,拧动活动帽内螺钉,使螺钉上端的针露出,并以针尖作为中心划等分。笔壳内与活动帽相接的还有一个橡皮,套在一个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的环套上,一端成圆形,一端成扇形。成扇形的一端用于擦拭线条密集的图案中需擦拭的线条。在笔壳的外一侧,还有一个圆规。其由半圆拉杆、支杆构成。半圆拉杆的上端嵌入活动帽内,可左右活动,下端合在笔壳下端与书写头整体限位的台处。在半圆形拉杆上,还有一个支杆,支杆的一端同半圆拉杆活动联结,一端嵌入笔壳外侧的滑槽内。在笔壳外侧上还刻有两组刻度尺,一组表示角度刻度线,一组表示划圆直径的刻度线。使用时,拉动半圆拉杆、支杆亦沿滑槽上滑动,以支杆下端为基准看视刻度线,在拉到了所需尺寸后,拧紧支杆下端上的螺钉,使其固定,然后取下放置在半圆拉杆内侧的定位针,插在半圆拉杆底端内侧的插针台上便可使用。量角度时,亦拉动半圆拉杆,拉动后,支杆与半圆拉杆之间便出现角度,这时,亦以支杆下端为基准,看视表示角度的刻度线即可。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中笔壳(6)的上部是一活动帽(1),活动帽(1)内有一直径同笔壳(6)内径尺寸相同的内台,活动帽(1)的内台装于笔壳(6)内名端面相触的是一套有橡皮的橡皮套环(4),橡皮套环(4)下亦有一活动环(5),三个直杆(7)的上端同活动环(5)的下端面相连接,直杆(7)的下端同一可活动的上活动锥套(9)相连接,上活动锥套(9)由三个小直杆(10)相固结。上活动锥套(9)套于沿中心孔开有槽的抱紧下压锥套(8)上,下活动锥套(12)套于亦沿中心孔开有槽的抱紧固定锥套(13)上,在抱紧下压锥套(8)和抱紧固定锥套(13)之间有一弹簧(11),弹簧(11)的上端固定在小直杆(10)上,下端同抱紧固定锥套(13)的上端面相触。压动活动帽(1),下压的力通过橡皮套环(4),活动环(5)传至直杆(7)上的上活动锥套(9)和下活动锥套(12)上,使两锥套同时下移。因抱紧固定锥套(13)固定在笔壳(6)的内侧内,而被弹簧(11)顶起的抱紧下压锥套(8)可上下活动,下压的上活动锥套(9)的锥面同抱紧下压锥套(8)的锥面相吻合,并使下活动锥套(12)的锥面同抱紧固定锥套(13)的锥面脱离,被挤抱的槽缝张开,不再抱住铅蕊(22)同时,抱紧下压锥套(8)抱紧铅蕊(22)后朝下开始移送,到一定位置后,松开活动帽(1),固定在上下活动锥套(9)(12)小直杆(10)上的弹簧(11)带动上下两活动锥套(9)上的锥面与抱紧下压锥套(8)上的锥面相脱离,松开抱住的铅蕊(22),同时,下活动锥套(12)上的锥面同抱紧固定锥套(13)上的锥面上移而相吻合,将铅蕊(22)抱紧。从而实现了出铅蕊自动化。在笔壳(6)的下端,是一书写头整体(33),书写头整体(33)上端置于笔壳(6)内,下端成锥形外露于笔壳(6)外部的下端。书写头整体(33)置于笔壳(6)内的是两个直径不同的圆柱体,大的圆柱体(14)的外径同笔壳(6)内的直径相同,小的圆柱体上套有弹簧(15),弹簧(15)的上端顶在大圆柱体(14)的内台阶端面上,下端顶在笔壳(6)下端内部的收口台阶上。在书写头整体(33)的锥体内腔侧,有一刀片(17),刀片(17)置于限位孔台(16)内,可上下活动。在刀片(17)的尾部是一顶簧(18),削铅蕊时,将书写头(33)下压、放松,再下压、放松,使紧贴在铅蕊(22)上的刀片(17)不断刮削铅蕊(17)。在笔壳(6)外部的一侧,有一滑动槽(31),滑动槽(31)的一端有一分规量针(32),放倒后可置于滑动槽(31)内,扳起后可成90°直立。另一端是一嵌在滑动槽(31)内可沿槽滑动的滑动板(30),滑动板(30)上亦有一分规量针,放倒后置于滑动板(30)的外表面上,扳起后亦成90°直立。紧靠着滑动槽(31)的边沿,刻有刻度线(图中未表示)。使用时,滑动滑动板(30),停留在所需的刻度线上,便可起到分规的作用。在笔壳(6)上部的活动帽(1)内,有一螺纹孔,同其相配的是一带定位针的螺钉(2),活动帽(1)外部的上端,沿周边刻有各种等分的刻度线(29),使用时,拧出带定位针的螺钉(2),并以针尖定中心,根据需要以等分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由一个金属或塑性材料制成的笔壳(6)活动帽(1),抱紧下压锥套(8),抱紧固定锥套(13)、上活动锥套(9)、下活动锥套(12)和活动笔头体(33)组成的多功能自动绘图铅笔,其特征还在于:A1笔壳(6)内还有三个直杆(7),所说的直杆(7)一端同笔壳(6)内的上活动笔套(9)的上面固结,一端同笔壳(6)内的压杆套(5)的下部连结;B:笔壳(6)内的抱紧下压锥套(8)与抱紧固定锥套(13)之间有一弹簧(11),并且,套在抱紧下压锥套(8)和抱紧固定锥套(13)上的上活动锥套 (9)和下活动锥套(12)由三个连接杆(10)连接;C:笔壳(6)下端的活动笔头体(33)内还装有削铅刀片(17),并且.活动笔头体(33)下压后的回位是靠笔壳(6)内装在活动笔头体(33)下压后的回位是靠笔壳(6)内装在活动笔头体(3 3)上的弹簧(15)实现的;D:笔壳(6)上部的活动帽(1)内还装有橡皮(4),在活动帽(1)的内上部的中心,还有一个可旋转的带定位针的螺纹钉(2),并且,在活动帽(1)的上部外壳面上,还标有等分刻度线(29);E:笔壳(6)外部的 一侧还有一个标有刻度线的滑槽(31),滑槽(31)的一端有一置于槽内但可扳起90°的分规针(32),滑槽(31)的另一端是一带分规量针的滑动块(30),其上的分规量针在滑动块(30)上扳起后亦成90°;F:笔壳(6)的一侧还装有一个圆规 半圆拉杆(34),半圆拉杆(34)上连接着支杆(23),在半圆拉杆(34)内还有置针孔台(25)和插针孔(21);G:笔壳(6)的外部还刻有表示圆规划圆半径和表示角度的刻度线(3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蜀秦
申请(专利权)人:张蜀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