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率潮流的电力系统静态安全评估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434501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概率潮流的电力系统静态安全评估方法,依据历史数据得到系统中随机量的统计信息,利用改进Nataf变换实现相关非正态随机变量与独立正态分布随机变量之间的相互转换。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应对电力系统中诸多随机因素的任意概率分布分布,考虑了随机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简化了相关性处理难度,适用于评估各电力系统中各类不确定因素对电力系统静态安全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概率潮流的电力系统静态安全评估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概率潮流的电力系统静态安全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给电网运行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因素,此时需要通过概率潮流计算,获取系统运行特征量(如节点电压幅值和相角,线路有功和无功等)的统计信息,进而发现系统运行的薄弱环节。概率潮流已成功应用于电力系统动态稳定分析,可靠性分析等方面。但已有的概率潮流存在诸多局限性,蒙特卡罗法精度最高,但最耗时,一般将其结果作为评价其他计算方法性能的标准。解析法计算迅速,适用于处理大量的输入变量,但需要对原有系统模型作线性化,当随机量波动范围较大时容易引起一定误差。近似法,计算耗时少,但计算精度不高,只能获得输出低阶概率矩,无法获得高阶矩。因而需要构建一个能够高效且有较高计算精度的概率潮流算法。电力系统中随机量的相关性近年来也引起学者的关注,研究表明其对系统的静态安全具有影响。但现有处理相关性的方法中,传统Nataf变换计算复杂,多项式变换技术则在变换的过程中无法完整保留原始随机变量的统计信息,因而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性处理方法。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基于概率潮流的电力系统静态安全评估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概率潮流的电力系统静态安全评估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构建概率潮流计算模型,如下式:式中表示电力系统第i个节点的净有功注入功率;Pij表示节点j流向节点i的线路有功潮流;表示电力系统第i个节点的净无功注入功率;Vi表示电力系统第i个节点的电压幅值;Vj表示电力系统第j个节点的电压幅值;θij表示电力系统第i个节点和第j个节点的电压相角差;Yij表示连接ij节点的线路导纳幅值;表示连接ij节点的线路导纳相角;Gij表示电力系统连接ij节点线路的电导;Bij表示电力系统连接ij节点线路的电纳;N为电力系统节点数目;其中,Piinj=Pw,i+Ppv,i-PL,iQiinj=Q...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概率潮流的电力系统静态安全评估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构建概率潮流计算模型,如下式:式中表示电力系统第i个节点的净有功注入功率;Pij表示节点j流向节点i的线路有功潮流;表示电力系统第i个节点的净无功注入功率;Vi表示电力系统第i个节点的电压幅值;Vj表示电力系统第j个节点的电压幅值;θij表示电力系统第i个节点和第j个节点的电压相角差;Yij表示连接ij节点的线路导纳幅值;表示连接ij节点的线路导纳相角;Gij表示电力系统连接ij节点线路的电导;Bij表示电力系统连接ij节点线路的电纳;N为电力系统节点数目;其中,式中,Pw,i为电力系统第i个节点处注入的风力发电有功,Ppv,i为电力系统第i个节点处注入的光伏发电有功,PL,i为电力系统第i个节点处各类负荷消耗的有功;Qw,i为电力系统第i个节点处注入的风力发电无功,QL,i为电力系统第i个节点处各类负荷消耗的无功;步骤2、当电力系统中随机量为正态分布且相互独立时,根据随机量的边缘概率分布和潮流方程,采用多重积分法快速求解得到电力系统的节点电压幅值、相角和线路潮流的各阶统计量,其计算式如下:记输出y的期望为my,各阶中心距为μi,输入x=[x1,x2,…,xn],f(x1,x2,…,xn)为联合正态概率密度函数,则基于Stroud积分公式的my和μi的计算式如下:式中,权函数为f,被积函数为y或(y-my)i,A和pj=[pj1,pj2,…,pjn]为积分公式中的权系数和配点,M为配点个数;依据每一个配点(pj1,pj2,…,pjn)(j=1,2,…,M)进行确定性的潮流计算,得到相应的输出y(pj1,pj2,…,pjn),进而利用上式加权求和,得到输出y的各阶统计量;当电力系统中随机量为非正态分布或具有相关性时,采用改进Nataf变换处理,将其转换为独立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用多重积分法处理相关性随机量,计算概率潮流,其计算步骤如下:任意分布的输入v=[v1,v2,…,vn]T,vi均值为μvi,标准差为σvi,边缘概率密度函数为f(vi),边缘累计概率分布函数为F(vi),将v转换为相关标准正态分布向量z=[z1,z2,…,zn]T,Φ(zi)=F(vi)式中Φ(zi)为zi的边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巍汪可友李国杰江秀臣冯琳韩蓓杭丽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