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裸电池的侧带附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27349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裸电池的侧带附接装置,该侧带附接装置包括第一带附接装置和第二带附接装置。该第一带附接装置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一附接部,裸电池安装在该第一安装部上,该第一附接部设置在第一安装部的一侧或多侧并且将侧带的第一区附接至裸电池在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侧表面。该第二带附接装置包括第二安装部、挤压部以及第二附接部,侧带的第一区已附接至其上的裸电池安装在第二安装部上,该挤压部设置在第二安装部的一侧或多侧并且挤压侧带的第一区,该第二附接部设置在挤压部上方并且将侧带的第二区附接至裸电池的与侧表面相邻的上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裸电池的侧带附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方面涉及用于裸电池的侧带附接装置,更具体地,涉及能够将侧带自动地附接至用于二次电池的裸电池的侧表面的用于裸电池的侧带附接装置。
技术介绍
近来,二次电池已经不同地用作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源,因此,对于二次电池的需求迅速增长。这样的二次电池能够被多次充电/放电,因而,二次电池在经济上和在环境上都是高效的。因此,二次电池的使用正被推广。同时,在装配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二次电池的裸电池中,由于裸电池与电子设备中的电路接触而可能发生短路。因此,绝缘侧带被附接至裸电池的侧角。然而,如果工人将绝缘侧带从剥离纸(exfoliat1n paper)分离,然后将绝缘侧带附接至裸电池的侧角,则增加了绝缘侧带的附接中工艺失效的数量、工作时间以及工作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裸电池的侧带附接装置,其能够将侧带自动地附接至用于二次电池的裸电池的侧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裸电池的侧带附接装置,该侧带附接装置包括:第一带附接装置,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一附接部,裸电池安装在第一安装部上,第一附接部设置在第一安装部的一侧或多侧并且将侧带的第一区附接至裸电池的在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侧表面;以及第二带附接装置,包括第二安装部、挤压部以及第二附接部,侧带的第一区已附接至其上的裸电池安装在第二安装部上,挤压部设置在第二安装部的一侧或多侧并且挤压侧带的第一区,第二附接部设置在挤压部上方并且将侧带的第二区附接至裸电池的与侧表面相邻的上表面。第一附接部可以包括:框架,设置在第一安装部的一侧或多侧;附接部件,安装至框架以水平地可移动;以及真空吸附部件,形成在附接部件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吸附侧带的一个表面。真空吸附部件可以形成有多个吸附孔或多个缝隙。用于引导侧带的导销可以进一步形成在附接部件的所述一个表面上。在侧带中可以形成导孔,导销穿过导孔。第一区可以是侧带的下区,第二区可以是侧带的上区。挤压部可以包括:挤压框架,设置在第二安装部的一侧或多侧;以及挤压部件,安装至挤压框架,并且在裸电池的侧向上挤压第一区。挤压部件的紧贴至第一区的一个表面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第二附接部可以包括:滚动框架;传输部件,安装至滚动框架以水平地可移动;以及辊,可旋转地安装至传输部件,使得第二区附接至裸电池的上表面。当传输部件在裸电池的侧向上水平地移动时,辊可以将第二区附接至裸电池的上表面的同时旋转。当辊将第二区附接至裸电池的上表面时,挤压部件可以紧贴至第一区。第一剥离纸可以附接至第一区,第二剥离纸附接至第二区。侧带可以具有与裸电池的边长相应的长度。侧带可以是绝缘带。用于引导裸电池的安装位置的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可以分别形成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根据本专利技术,侧带被自动地附接至裸电池,使得可以避免产品失效以及在单位时间批量制造闻品质广品。【附图说明】在下文中,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然而,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而且,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为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且完全的,并且将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夸大尺寸。将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两个元件“之间”时,其可以是该两个元件之间的唯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指代相同的元件。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用于裸电池的侧带附接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带附接装置的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附接部件的前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侧带的前视图。图5A至图5C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带附接装置的操作的视图。图6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二带附接装置的透视图。图7A至图7D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二带附接装置的操作的视图。图8A和图SB是示出在将侧带附接至裸电池期间发生的失效的示例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中,为了清晰起见,层的厚度或尺寸被夸大,并且不必按照比例绘制。通常,在二次电池的裸电池生产线上,完成了将预定电极安装至裸电池的焊接操作,然后在将壳体与裸电池装配之前将带分别附接至裸电池的两个侧表面。在此情形下,工人从其中堆叠有多个裸电池的盘(tray)手工地取出裸电池,然后将该裸电池安装在传送机等上,由此执行后续工艺。工人将从带供应装置供应的具有预定尺寸的带附接至裸电池的一个表面上,然后将该裸电池通过传送机传输至另一个工人。该另一个工人将带手工地附接在裸电池(其一个表面上已附接有带)的其它表面上,然后传输该裸电池,以进行下一个工艺。在通过上述工艺将带分别附接至裸电池的两个表面的情况下,多个工人要执行工艺,因此增加了执行工艺所需的成本。此外,在手工工作中没有将带准确地附接至裸电池的一个表面的情况下,要执行利用裸眼来确认产品失效和再附接带的操作。因此,增加了工作时间,并且严重损坏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将带自动地分别附接至裸电池的两个侧表面的带附接装置。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带的自动附接期间,带被挤压至裸电池的侧表面,使得可以避免可由滚动引起的诸如带的推挤、偏离或起皱的问题。在下文,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用于裸电池的侧带附接装置的透视图。侧带附接装置设置在工作台I上,并且包括第一带附接装置20和第二带附接装置30,该第一带附接装置20首先将侧带5附接至裸电池10,该第二带附接装置30挤压侧带5并且将侧带5紧贴到裸电池10。第一带附接装置20可包括第一安装部200和设置在第一安装部200的一侧或多侧的第一附接部210,该第一安装部200上安装有裸电池10,该第一附接部210将侧带5的第一区附接至裸电池1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侧表面。第二带附接装置30可包括第二安装部300、挤压部310以及第二附接部320,该第二安装部300上安装侧带5的第一区已附接至其上的裸电池10,该挤压部310设置在第二安装部300的一侧或多侧并且挤压侧带5的第一区,该第二附接部320设置在挤压部310上方并且将侧带5的第二区附接至裸电池10的与所述侧表面相邻的上表面。这里,侧带5具有与裸电池10的边长相应的长度,并且可以是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带。图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带附接装置的透视图。参照图2,第一带附接装置20可包括第一安装部200和第一附接部210。裸电池10安装在第一安装部200上。第一安装部200可形成为具有与裸电池10的下表面的尺寸相应的尺寸,用于引导裸电池10的第一引导部件203可以与第一安装部200形成在一起。工人将裸电池10的上表面紧贴至第一引导部件203,然后将裸电池10设置为使得裸电池10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表面没有被引出至第一安装部200的外侧。为了将侧带5的第一区附接至裸电池1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侧表面,第一附接部210可包括:框架211,设置在第一安装部200的一侧或多侧;附接部件213,安装至框架211以水平地可移动;以及真空吸附部件215,形成在附接部件213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吸附侧带5的一个表面。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附接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裸电池的侧带附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裸电池的侧带附接装置,包括:第一带附接装置,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一附接部,裸电池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所述第一附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侧或多侧并且将侧带的第一区附接至所述裸电池的在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侧表面;以及第二带附接装置,包括第二安装部、挤压部以及第二附接部,所述侧带的所述第一区附接至其上的所述裸电池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所述挤压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侧或多侧并且挤压所述侧带的所述第一区,所述第二附接部设置在所述挤压部上方并且将所述侧带的第二区附接至所述裸电池的与所述侧表面相邻的上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06 KR 10-2013-00241511.一种用于裸电池的侧带附接装置,包括: 第一带附接装置,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一附接部,裸电池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所述第一附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侧或多侧并且将侧带的第一区附接至所述裸电池的在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侧表面;以及 第二带附接装置,包括第二安装部、挤压部以及第二附接部,所述侧带的所述第一区附接至其上的所述裸电池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所述挤压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侧或多侧并且挤压所述侧带的所述第一区,所述第二附接部设置在所述挤压部上方并且将所述侧带的第二区附接至所述裸电池的与所述侧表面相邻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带附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附接部包括: 框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所述一侧或多侧; 附接部件,安装至所述框架以水平地可移动;以及 真空吸附部件,形成在所述附接部件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吸附所述侧带的一个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带附接装置,其中,所述真空吸附部件形成有多个吸附孔或多个缝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带附接装置,其中,用于引导所述侧带的导销进一步形成在所述附接部件的所述一个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带附接装置,其中在所述侧带中形成导孔,所述导销穿过所述导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带附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区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容豪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