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控制反洗式过滤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26872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控制反洗式过滤设备,包括罐体(18)、控制仓(1)、中心管(2)、出水管(17)、进水管(7)、电磁阀(10)、虹吸管(11),罐体(18)内有槽钢支架(26),还分布有6根连接管(12),连接管(12)支撑隔板(9);中心管(2)与超越管(5)连接,中心管(2)底部是反射板(8),布水堰(3)和集水堰(4)与出水管(17)相连;罐体(18)下有底板(23)、蝶阀(22)和排泥管(21),底板(23)上有支撑管(20),支撑管(20)上有多孔板(19),多孔板(19)上滤帽(16),多孔板(19)上有石英砂滤料A(13)、石英砂滤料B(14)、石英砂滤料C(15)。本发明专利技术反洗结构完全不同于传统过滤器,在国内外均属首例,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方便,处理出水水质好,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很高的推广性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控制反洗式过滤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具体的涉及一种电磁控制反洗式过滤设备。
技术介绍
行业状况: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以及各级环保部门的重视,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我国给排水实践表明,一方面,水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大量废水却得不到利用,排放后造成污染。煤矿矿区也不例外,西北地区的一些矿区,问题更为突出西北地区降水量仅10(T200mm,只有全国年降水量的1/6?1/3。全国地下式资源分布南北差异很大,南方占69%,北方仅占31%,而且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西北矿区多处于山区,水资源更为缺乏,矿区内部水资源往往只能用做小型或临时水源,集中的永久水源则需从矿区外部解决,距离远,高差大,供水成本高。另外,山区地表水又多为间歇性河流,枯洪水季节流量相差悬殊,常年流量稀释能力差,而矿井、洗煤厂、和辅助企业一般都沿河两岸分布,经处理或未处理的生活、工业污水均往河内排放,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究竟是一面为排放而治理,另一方面从远距离找水源,还是处理回用,化害为利,就近解决部分或全部水源,值得认真研究。近一二十年的污水治理工作实践反复证明,不能只停留于为排放而治理,必须进一步考虑到处理利用,将防治污染和开发水源结合起来,开发工业、生活废水为第二水源,既可缓解水源供需矛盾,又可减轻地表水体受污染。传统过滤器利用虹吸原理对设备进行反冲洗,一方面设备制作原材料消耗大,另一方面,安装过程中多为高空操作,安全系数低,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国内外类似技术研究、开发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 国内创新工艺:水力自动化曝气控制系统重新优化,自动识别杂质沉积程度。采用高清晰透视窗可以随时观察罐体内部含污情况,虹吸部分采用分段液位指示,可以准确的预测出下一个反洗时间。并配置手动强迫反洗装置,用户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操作,真正体现了智能化运行和人性化管理,达到完美无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控制反洗式过滤设备,该设备采用电磁阀控制反冲洗,一举解决传统过滤器存在的问题;由传统过滤器衍生而来,其内部结构如滤层等类似于传统过滤器,反洗结构完全不同于传统过滤器,在国内外均属首例。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结果显示,本专利技术操作方便,处理出水水质好,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很高的推广性和实用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磁控制反洗式过滤设备,包括罐体18、控制仓1、中心管2、出水管17、进水管7、电磁阀10、虹吸管11,罐体18内有槽钢支架26,还分布有6根连接管12,连接管12支撑隔板9 ;中心管2与超越管5连接,中心管2底部是反射板8,布水堰3和集水堰4与出水管17相连;罐体18下有底板23、蝶阀22和排泥管21,底板23上有支撑管20,支撑管20上有多孔板19,多孔板19上滤帽16,多孔板19上有石英砂滤料A13、石英砂滤料B14、石英砂滤料C15。所述的电磁控制反洗式过滤设备,其中:罐体18外有爬梯24。所述的电磁控制反洗式过滤设备,其中:罐体18上有人孔25。所述的电磁控制反洗式过滤设备,其中:控制仓I还与信号管6连接。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采用物理法,污水经进水管网进入设备中心管2内,中心管底部设反射板8,反射板8使污水得到缓冲,以减缓污水对下部石英砂滤料A13、石英砂滤料B14、石英砂滤料C15的冲击;污水经石英砂滤料A13、石英砂滤料B14、石英砂滤料C15过滤后,污水中所含杂质(主要污染因子为SS)被隔离于滤层表层,经净化后的污水渗过滤层到达设备底部,设备底部的污水经连接管12上升至设备顶部集水区,污水经布水堰3均匀分布于集水堰4内,集水堰4内污水汇集至排水口,经处理净化后的污水随排水管达标外排。滤层表面的杂质由于日积月累,其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一方面会导致污水处理效果变差,另一方面,由于滤层表面的杂质堆积过多导致滤层渗透性变差,污水少量渗透滤层到达底部,余量污水无法渗透,导致滤层内污水水位逐渐升高,最终进入中心管内,且中心管内污水水位进一步升高,当水位到达控制仓后,触动液位控制开关,液位开关联动电磁阀,此过程由PLC控制柜控制完成。当PLC控制柜发出指令后,电磁阀启动,设备内污水由于压力原因,由虹吸管内排出,此时设备顶部污水由于大气压力,回压至设备底部,再由设备底部进入滤层内,同时由滤层往虹吸管内排出,在此过程中,由于虹吸的作用,滤层被瞬间“抬起”,附着在滤层表面以及夹杂在滤层的污染因子随水由虹吸管内排出。当设备内污水排净后,反洗过程完成,设备进入下一工作周期。如控制仓内液位开关失灵或由于外力原因无法启动时,控制仓内污水水位上升至信号管后,污水由信号管排出,此时可进行人工反冲洗,只需打开虹吸管阀门即可完成设备的反冲洗过程。除此之外,设备也可随时进行手动反冲洗,客户可根据设备处理水质进行反冲洗时间的调节。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主要技术性能: a.可有效去除污水中余存的悬浮颗粒; b.设备内填装填料如为锰砂,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铁锰离子等重金属离子; c.反洗强度高,反洗效率高; d.能耗少; e.操作灵活性强; f.施工安全系数高; g.稳定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图4为多孔板意图。图中标记: 1、控制仓;2、中心管;3、布水堰;4、集水堰;5、超越管;6、信号管;7、进水管;8、反射板;9、隔板;10、电磁阀;11、虹吸管;12、连接管;13、石英砂滤料A ;14、石英砂滤料B ;15、石英砂滤料C ;16、滤帽;17、出水管;18、罐体;19、多孔板20、支撑管;21、排泥管;22、蝶阀;23、底板;24、爬梯;25人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电磁控制反洗式过滤设备【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参见图1-4,一种电磁控制反洗式过滤设备,包括罐体18、控制仓1、中心管2、出水管17、进水管7、电磁阀10、虹吸管11,罐体18内有槽钢支架26,还分布有6根连接管12,连接管12支撑隔板9 ;中心管2与超越管5连接,中心管2底部是反射板8,布水堰3和集水堰4与出水管17相连;罐体18下有底板23、蝶阀22和排泥管21,底板23上有支撑管20,支撑管20上有多孔板19,多孔板19上滤帽16,多孔板19上有石英砂滤料A13、石英砂滤料B14、石英砂滤料C15。所述的电磁控制反洗式过滤设备,其中:罐体18外有爬梯24。所述的电磁控制反洗式过滤设备,其中:罐体18上有人孔25。所述的电磁控制反洗式过滤设备,其中:控制仓I还与信号管6连接。本专利技术设计思想依据,包括文献、专利、专利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的依据。[I]《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条件》JB2932-99 [2]魏先勋.环境工程设计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丁继亮。现代环保工程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银声音像出版社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技术指标的比较: 项目产品主要优势和创新在于其节能环保及安全性能得到提高上,对比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控制反洗式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8)、控制仓(1)、中心管(2)、出水管(17)、进水管(7)、电磁阀(10)、虹吸管(11),罐体(18)内有槽钢支架(26),还分布有6根连接管(12),连接管(12)支撑隔板(9);中心管(2)与超越管(5)连接,中心管(2)底部是反射板(8),布水堰(3)和集水堰(4)与出水管(17)相连;罐体(18)下有底板(23)、蝶阀(22)和排泥管(21),底板(23)上有支撑管(20),支撑管(20)上有多孔板(19),多孔板(19)上滤帽(16),多孔板(19)上有石英砂滤料A(13)、石英砂滤料B(14)、石英砂滤料C(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控制反洗式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8)、控制仓(I)、中心管(2)、出水管(17)、进水管(7)、电磁阀(10)、虹吸管(11),罐体(18)内有槽钢支架(26),还分布有6根连接管(12),连接管(12)支撑隔板(9);中心管(2)与超越管(5)连接,中心管(2)底部是反射板(8),布水堰(3)和集水堰(4)与出水管(17)相连;罐体(18)下有底板(23)、蝶阀(22)和排泥管(21),底板(23)上有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峰梁华杨永艳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华源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