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仲麟专利>正文

多用途组合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2521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用途组合笔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随个人需要而将多支用途种类不同的笔组装成一支,以达到携带方便且节省消费的多用途组合笔;其主要特征在于:每一种笔的笔管下端形成有一环槽,上端联设有一接合部,该接合部内形成一凸环体,藉一支笔的下端嵌入另一支笔上端的接合部,并使环槽与凸环体卡合,而可达到许多种不同组合型态的笔具。(*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用途组合笔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随个人需要而将多支用途种类不同之笔组装成一支,以达到携带方便且节省消费之多用途组合笔。目前市面上的笔种类繁多,式样百出且颜色应有尽有,而一般常用的不外是铅笔、原子笔、签字笔、钢笔等,所使用的颜色亦大多为蓝色、黑色及红色几种,只是在这种类繁多的笔具中,不难发现各种笔均为单支单用途,意即买一支铅笔其无法完全取代原子笔的用途,相同地,一支原子笔亦不能完全取代铅笔之用途,因此,在个人需要情况下,每个人会就自己所需之颜色及种类而准备许多支笔,但这么一来欲对使用者形成了许多的不便与缺失,如下陈述1.惯用的笔多为单一颜色,使用者在需要使用多种颜色之用途时,势必要同时准备许多支不同颜色的笔,如此不仅携带上有所不便(尤其是外出携带时),而且极容易造成遗失,徒增使用者之烦扰。2.惯用之笔具亦多为单一型态,一支笔不能同时包含原子笔、铅笔或签字笔等用途,因此使用者每每为了配合不同使用时机而必须经常覆换笔,使用上甚为麻烦;若是在外使用,往往受限于空间而难以同时携带数支不同型态之笔,故携带亦有不便之处。3.由于一般笔皆为单一颜色且单一型态,使用者在配合不同使用时机下,则需购买准备许多支不同颜色以及不同型态的笔,无形之中造成金钱方面的浪费。4.时下的笔由于价格便宜,所以一般人用完即丢,尤其是原子笔或签字笔在笔内墨水用尽后,整支笔管随即丢弃,长久下来不但形成材料资源的浪费,更因为笔管系由塑胶等聚合物制成而不易腐化,造成环境的污染。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可随个人需要而将多支不同颜色或用途种类之笔组合成一支,以具有携带方便并节省消费的多用途组合笔。本技术的一种多用途组合笔,其主要包含有一呈中空管体状之笔管、一接合于笔管上端的接合部以及一装设于笔管内可依用途种类不同而为不同形态的书写构件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笔管下端形成有一头部,头部适当处设有环槽,而接合部下端形成一可与笔管上端接合的接头,上端则凹设成一接合空间,该接合空间内缘面适当处设有凸环体,又该书写构件的书写头系可突伸于笔管下端头部外以利书写;每支笔可利用其笔管下端的头部插入另一笔的接合部的接合空间内,并藉头部的环槽与接合空间内缘面的凸环体相互嵌合,而达到可将多支不同用途种类之笔组合成一支。笔管内所装设的书写构件可有多种颜色之变化,以配合不同时机的使用者。有关本技术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之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以便对本技术有较深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为原子笔组合形态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为签字笔组合形态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为签字笔与原子笔组合形态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为自动铅笔与原子笔组合形态的剖视图。首先,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中显示本技术主要包含有一笔管10以及一接合部20,该笔管10系为一内可容纳墨水管或按压装置等书写构件(图中未显示)之中空管体,其下端系形成一逐渐向下收敛之头部11,头部11适当处凹设有一环槽12,笔管10上端形成开放状且内缘面设有螺牙13,又该笔管10适当处开设有一气孔14;接合部20下端系形成一接头21,该接头21外缘面形成有螺纹,可藉该螺纹与笔管10上端螺牙13螺合而使笔管10与接合部20接合,而该接合部20上端则向内开设成一接合空间22,该接合空间22内适当处更凸设有一凸环体23。请再继续参阅图2,该图系技术一组合形态的剖视图,该图系在显示本技术为不同或相同颜色之原子笔的组合构造,其主要是先将书写构件(如墨水管)30置入笔管10内,并使书写构件30下端的书写头31突伸于笔管10下端的头部11外,然后利用笔管10上端的螺牙13与接合部20下端的接头21螺合联结,并使接合部20的下端缘抵于书写构件30上端缘,以防止书写时书写构件30向上移位,以上叙述系单支笔的结构;当欲将多数支笔组合使用时,可将另一支笔管10′下端的头部11′插入接合部20上端的接合空间22内,利用接合空间22内的凸环体23与笔管10′的环槽12′相互嵌卡而能定位,当然,以相同的手法亦可于该另一支笔之接合部20′上嵌接第三支笔之笔管10″,而笔管10、10′及10″内系可分别装设不同颜色之书写构件30、30′及30″(如红、蓝、黑等);本技术在全为原子笔形态组合时,系设计成三支的组合约为一般惯用一支笔之长度,欲使用某种颜色时可藉该三支笔之间的分离组合而互相调换位置以达成目的,且由于笔管10内部空间的充分利用,使得墨水管30之容量并不少于已知原子笔之墨水容量,故携带一支组合笔,等于携带三支已知原子笔。请继续参阅图3系本技术另一组合形态的剖视图,该图所显示的系为签字笔形态之组合构造,本技术在用于签字笔形态时,其笔管10及接合部20均与前述原子笔形态之构造技术相同,只是笔管10内书写构件40有所不同,该书写构件40如同一般签字笔系包含有海绵柱41、笔芯42以及套头43,其中笔芯42之一端插入海绵柱41内以吸收墨水,另一端则穿过套头43而突伸于笔管10的下端外,以供书写使用;当然,笔管10上端之接合部20,其接合空间22内亦可再接合另外一支形态相同但颜色不同之签字笔(即为图3所示之状态),而形成两种不同颜色之组合签字笔;又如图4所示,本技术亦可将签字笔与原子笔两种不同型态的笔藉由笔管10以及接合部20结合成一支笔,以扩大携带一支笔的使用范围。再请参阅图5,该图系本技术又一组合型态之剖视图,本图所显示的系为自动铅笔与原子笔之组合型态,其同样利用接合部20之接合空间22内的凸环体23与原子笔之笔管10′下端的环槽12′相互嵌卡而组合,而自动铅笔笔管10内的书写构件50系由一按压机构51、一下端突出于笔管10下缘外的导管52以及可受接压机构51的作动且经导管52落出的笔蕊53所构成,然此书写构件50的构造技术系属已知(市面上有此种按压方式之自动铅笔),并不列入本技术的技术特征,故于此不赘述。由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当不难发现本技术诚具有以下之优点及实用功效1.本技术可将不同型态以及不同颜色之笔组合成一支,组合后的总长系与一般笔的长度略同,如此一支笔的用途就等于惯用二支或二支以上的笔,不但实用效果增加且携带上不占空间,堪称方便。2.本技术由于可为多数支不同型态或颜色之笔组合而成,因此每一单支的长度均较惯用一支笔的长度为短,所以在材料及制造成本上较惯用笔降低不少,并避免资源的浪费,符合经济效益。3.由于材料及制造成本的降低,自角的价格上亦相对的降低,所以购买者在消费方面也就节省许多,尤其在配合不同使用时机而必须准备不同型态或颜色之笔时,更可显现出本技术“惠而不贵”的特性。4.本技术因有多种型态与多种颜色之组合,该型态或颜色可因个人所需而自行组装,故提供了使用者在购买上的选择性而为一方便携带的笔具。综上所述,本技术虽然构造简单,但欲能达到前所未有的实用效果,且于本技术申请前未见有相同或近似之构造技术运用在此一物品上,所以,本技术诚已符合新颖性与实用性之技术专利条件,故依法提出专利申请。惟以上配合附图所述的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途组合笔,其主要包含有一呈中空管体状之笔管、一接合于笔管上端的接合部以及一装设于笔管内可依用途种类不同而为不同型态的书写构件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笔管下端形成一有头部,头部适当处设有环槽,而接合部下端形成一可与笔管上端接合的接头 ,上端则凹设成一接合空间,该接合空间内缘面适当处设有凸环体,又该书写构件的书写头系可突伸于笔管下端头部外以利书写;每支笔可利用其笔管下端的头部插入另一笔的接合部的接合空间内,并藉头部的环槽与接合空间内缘面的凸环体相互嵌合,而达到可将多支不同用途种类之笔组合成一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仲麟
申请(专利权)人:徐仲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