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俊生专利>正文

一种道路车辆分流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423893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车辆分流方法,包括:(ⅰ)在道路中埋设位于路面以下的升降杆机构,升降杆机构包括沿车道的各个分界线设置的成列的升降杆;(ⅱ)采集道路中车流量信息,确定车流量不均衡系数;(ⅲ)若车流量不均衡系数低于预定值时,控制道路中某一列升降杆位于路面以下,保持道路两侧双向车道的原有宽度;若车流量不均衡系数达到预定值时,控制道路中某一列升降杆升到路面以上,改变道路两侧双向车道的宽度,从而改变道路两侧行车宽度,同时返回步骤(ⅱ)。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道路车辆分流系统。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道路车辆分流方法和系统,能够自动控制车道宽度,减少交通阻塞,提高通行率和行车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车辆分流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交通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道路车辆分流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城市的某些道路上,经常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方向上车流量相差很大的情况,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一边车辆很拥挤,另一边车辆却很稀少,更尤甚者,有的司机竟然沿着不太拥挤的车道逆行驾车,大大增大了车祸发生的危险,同时也可能造成对向车的拥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车辆分流方法,采用该分流方法能自动调节道路两侧车道的宽度,大大提高通行率,减少车辆的堵塞,并提高行车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车辆分流系统,该分流系统结构简单,易于控制,实用性强。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道路车辆分流方法,包括:( i )在道路中埋设位于路面以下的升降杆机构,升降杆机构包括沿车道的各个分界线设置的成列的升降杆;( ii )采集道路中车流量信息,确定车流量不均衡系数;(iii)若车流量不均衡系数低于预定值时,控制道路中某一列升降杆位于路面以下,保持道路两侧双向车道的原有宽度;若车流量不均衡系数达到预定值时,控制道路中某一列升降杆升到路面以上,改变道路两侧双向车道的宽度,从而改变道路两侧行车宽度,同时返回步骤(ii)。进一步,步骤(ii )中,采集道路中车流量信息的方法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的组合:a)根据交通信息台发布的实时信息;b)根据本路段前、后方的若干摄像头记录的车流量情况,通过图像处理后分析;c)根据交通管理员的实际目测情况;d)根据路口车辆长期观测数据。进一步,步骤(ii)中,将采集的道路中车流量信息发送至智能交通控制中心,由智能交通控制中心分析确定车流量不均衡系数。进一步,步骤(iii)中,采用电动或手动的方式实现升降杆的升、降。再进一步,步骤(iii)中,使升降杆机构与道路所在城市的智能交通控制中心相连,由智能交通控制中心采用电动方式直接控制升降杆的升、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道路车辆分流系统,包括在道路中埋设的位于路面以下的升降杆机构以及车流量采集模块,所述升降杆机构包括沿车道的各个分界线设置的成列的升降杆。进一步,升降杆由弹性材料制成。进一步,升降杆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升降杆升、降的升降控制部件。进一步,所述升降杆机构和车流量采集模块分别与道路所在城市的智能交通控制中心相连。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智能交通控制中心的道路车辆分流方法和装置,能够自动控制车道宽度,使得道路中流量大的一侧车道变宽,增加通行能力,使得流量小的一侧车道变窄,保障最低通行能力,这样可以减少交通阻塞,大大提高通行率;同时,能提高行车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道路车辆分流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升降杆机构在道路中的分布情况;图3示出了升降杆机构的结构和埋设方式,其中图3 Ca)示出了升降杆位于路面以下的状态,图3 (b)示出了升降杆升到路面以上的状态;图4放大示出了升降杆的自动控制部件的设置方式;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道路车辆分流系统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道路车辆分流方法,包括:( i )在道路中埋设位于路面以下的升降杆机构10 (见图2),升降杆机构10包括沿车道的各个分界线设置的成列的升降杆I ;( ii )采集道路中车流量信息,分析确定车流量不均衡系数;(iii)当车流量不均衡系数低于预定值(所述预定值可根据道路通行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可设在3-5之间)时,控制道路上升降杆机构10的某一列升降杆I位于路面以下,保持道路两侧双向车道的原有宽度;当车流量不均衡系数达到预定值时,控制道路上升降杆机构10的某一列升降杆I升到地面以上,改变道路两侧双向车道的宽度,从而改变道路两侧行车宽度,同时返回步骤(ii)。本专利技术的步骤(i )中,埋设升降杆机构10时,可在所述路段的路面O以下设置管状洞3,将升降杆机构10安装在管状洞3中,管状洞3的洞口设有保护盖4,保护盖4上开有供升降杆I出、入管状洞3的圆孔,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ii )中,采集道路中车流量信息的方法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的组合:a)根据交通信息台发布的实时信息;b)根据本路段前、后方的若干摄像头记录的车流量情况,通过图像处理后分析结果;c)根据交通管理员的实际目测情况;d)根据路口车辆长期观测数据。通常,城市中都设有智能交通控制中心30,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ii )中,可以将采集的道路中车流量信息通过卫星或无线网发送至道路所在城市的智能交通控制中心30,由智能交通控制中心30分析得到车流量不均衡系数。本专利技术的步骤(iii)中,可以采用手动或电动的方式实现升降杆I的升、降。优选情况下,可以使升降杆机构10与智能交通控制中心30相连(见图5),由智能交通控制中心30采用电动方式直接控制升降杆I的升、降。通常,在实际工作中,智能交通控制中心30根据路口车辆长期观测数据会发现,在某些固定的时间段内,比如每天上、下班的时段、节假日中通往某些景点的某些时段,车流量不均衡系数往往会达到预定值,此时,智能交通控制中心30可直接根据不同的时段发出升、降升降杆I的指令,而根据步骤(?)和(iii)得到的车流量不均衡系数可作为参考数据。[0041 ] 当然,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尽管车 流量不均衡系数不一定达到预定值,可以由所在路段的交警直接操作升降杆机构10。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道路车辆分流系统,包括在道路中埋设的位于路面以下的升降杆机构10以及用于采集道路中车流量信息的车流量采集模块20,所述升降杆机构10包括沿车道的各个分界线设置的成列的升降杆I。利用车流量采集模块20采集道路中车流量信息的方法可以采用前述方法。升降杆机构10的埋设方式如前所述。所述升降杆机构10和车流量采集模块20可分别与道路所在城市的智能交通控制中心30相连。这样,可以通过智能交通控制中心30接受、分析车流量采集模块20发送的车流量信息,形成车流量分析报告,并根据车流量分析报告发送升、降升降杆I的指令。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杆机构10中,升降杆I可由中空套管1-1和设在中空套管1-1中的中空杆1-2组成,中空套管1-1和中空杆1-2的顶部连接在一起。升降杆I的长度可以为0.5-1.2米。中空套管1-1可选用金属套管、塑料套管或者其他形式的管状物。优选情况下,中空套管1-1和中空杆1-2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这样升降杆I即使被汽车轧过后还能恢复直立的状态。为了便于控制升降杆机构10中升降杆I的升、降,升降杆机构10还包括升降控制部件。现有技术中有多种形式的升降控制部件可实现升降杆I的升、降。以下简要说明一下手动、电动控制两种形式。若采用手动的方式控制升降杆I升、降,所述升降控制部件可以包括设在升降杆I顶端的拉环以及锁止部件。所述锁止部件可以为套装在升降杆I下部外表面的弹性卡圈;或者所述锁止部件为连接在保护盖上的插销,升降杆I的下部设有插孔。使用时,自管状洞3顶部的保护盖4的圆孔中提拉升降杆I顶部的拉环,可以将升降杆I提升到地面以上,利用锁止部件将升降杆I限定在所处位置上。若采用电动的方式控制升降杆I升、降,所述升降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道路车辆分流方法,包括:(ⅰ)在道路中埋设位于路面以下的升降杆机构,升降杆机构包括沿车道的各个分界线设置的成列的升降杆;(ⅱ)采集道路中车流量信息,确定车流量不均衡系数;(ⅲ)若车流量不均衡系数低于预定值时,控制道路中某一列升降杆位于路面以下,保持道路两侧双向车道的原有宽度;若车流量不均衡系数达到预定值时,控制道路车辆较少一侧的车道中某一列升降杆升到路面以上,改变道路两侧双向车道的数量,从而改变道路两侧行车宽度,同时返回步骤(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车辆分流方法,包括: (i )在道路中埋设位于路面以下的升降杆机构,升降杆机构包括沿车道的各个分界线设置的成列的升降杆; (ii)采集道路中车流量信息,确定车流量不均衡系数; (iii)若车流量不均衡系数低于预定值时,控制道路中某一列升降杆位于路面以下,保持道路两侧双向车道的原有宽度;若车流量不均衡系数达到预定值时,控制道路车辆较少一侧的车道中某一列升降杆升到路面以上,改变道路两侧双向车道的数量,从而改变道路两侧行车宽度,同时返回步骤(i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车辆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i)中,采集道路中车流量信息的方法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的组合: a)根据交通信息台发布的实时信息; b)根据本路段前、后方的若干摄像头记录的车流量情况,通过图像处理后分析结果; c)根据交通管理员的实际目测情况; d)根据路口车辆长期观测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车辆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i)中,将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俊生
申请(专利权)人:宋俊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