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勇专利>正文

一种3D打印机送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22145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3D打印机送料机构,其包括有电机(1)、基座(3)、凹形送丝轮(4)以及弹力压柄(11),所述凹形送丝轮(4)套设于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2)上;所述弹力压柄(11)的下端可转动的固定于基座(3)上,所述弹力压柄(11)的中间部位具有开槽(16),所述开槽(16)内设置有与所述送丝轮(4)对应的送丝轴承(12);所述弹力压柄(11)的上端具有开孔(17),引导螺栓(9)穿过弹簧(10)并通过所述开孔(17)旋入基座(3)预留的螺纹孔内并让弹簧(10)处于受压状态。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3D打印机能够很好的解决现存的线材挤出器的技术难题,杜绝线材受力不稳定的现象,更好的防止打滑,并让挤出机构对线材直径变化的容忍度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机送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3D打印机/快速成型机送料挤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线材自适应的3D打印机送料机构。
技术介绍
3D打印也称为增材制造,是一系列工艺的统称,其原理可以简要概述为:通过层层叠加,逐层将数字化的三维模型文件转变为三维实物。目前主要的增材制造工艺包括:3DP技术、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立体光刻(SLA)熔融沉积成型(FDM)等。FDM熔融沉积成型技术的原理是将热敏材料熔融成液态,通过由计算机控制的挤出喷头将其沉积在设计好的一层截面路径上,经过快速冷却和迅速成型,在一层截面成型完成后,喷头沿Z轴移动事先设置好的相应层厚到下一层截面位置再打印下一截面,经层层沉积直至整个3D实体成型。但是,目前基于FDM技术的3D打印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以下问题:1、打印过程中由于送料力度不够或者受力方向不稳定造成的线材打滑,走丝缓慢,挤出力度不均等问题,导致喷头无法正常出丝。2、一种挤出机构只能适应一种直径的线材,而且对线材直径尺寸均匀程度要求过高,线材直径稍有变化就容易造成线材卡死,导致喷头不能正常出丝。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在寻求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的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前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自适应线材直径变化,且让线材进退料更加顺畅的3D打印机送料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机送料机构,其包括有电机、基座、凹形送丝轮以及弹力压柄,所述凹形送丝轮套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弹力压柄的下端可转动的固定于基座上,所述弹力压柄的中间部位具有开槽,所述开槽内设置有与所述送丝轮对应的送丝轴承;所述弹力压柄的上端具有开孔,引导螺栓穿过弹簧并通过所述开孔旋入基座预留的螺纹孔内并让弹簧处于受压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基座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三螺栓固定于电机上。进一步地,所述凹形送丝轮为具有凹槽的齿轮,其齿顶角为圆弧角,角度为100?120 度。进一步地,所述弹力压柄的下端通过第二螺栓可转动的固定于基座上。进一步地,所述送丝轴承通过转动栓和螺母安装在弹力压柄的中间部位处的开槽内。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3D打印机能够很好的解决现存的线材挤出器的技术难题,杜绝线材受力不稳定的现象,更好的防止打滑,并让挤出机构对线材直径变化的容忍度大大提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送料机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送料机构的左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送料机构的右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送料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4中凹形送丝轮的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点以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工作过程以及功能进行详细描述。由图1至图4可以清楚地看到,本技术所述的3D打印机送料机构包括有基座3、凹形送丝轮4和弹力压柄11,所述弹力压柄11的下端通过第二螺栓6可转动的固定于基座3上,所述基座3通过第一螺栓5和第三螺栓7固定于电机I上;所述凹形送丝轮4套设于所述电机I的输出轴2上;所述弹力压柄11的中间部位具有开槽16,送丝轴承12通过转动栓8和螺母13安装在弹力压柄11的开槽16处;在弹力压柄11的上端具有开孔17,引导螺栓9穿过弹簧10并通过所述开孔17旋入基座3预留的螺纹孔内并让弹簧10处于受压状态。如图5所示,所述凹形送丝轮4为具有凹槽15的驱动齿轮,其齿顶角为圆弧角,角度为100?120度。在使用时,线材14通过基座3上方的进料孔18,从送丝轮4和送丝轴承12之间穿过,再从基座3底部孔穿出。所述送丝轮4位置固定不动,所述送丝轴承12由于受到线材14的挤压,使得弹力压柄11以螺栓6为转轴发生转动,从而引起弹力压柄11上端的弹簧10变形,产生转矩夹持力,进而使得送丝轮4和送丝轴承12能夹紧线材14,由于弹簧10的回弹力和送丝轮4上凹槽15的角度,使得这种夹持力能适应线材在较大范围的半径变化,所述线材的半径变化范围为(1.3-3.5mm)。弹簧10产生的夹持力通过送丝轴承12能将线材14推入送丝轮4的凹槽15内,使得线材14与作为驱动轮的送丝轮4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仅仅抓住线材14,有效避免打滑卡死,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传动效率。采用了上述结构的3D打印机能够适应线材在较大范围内的半径变化,且有效避免了打滑卡死,同时大大提高了传动效率。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所述3D打印机送料机构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做出的细微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3D打印机送料机构,其包括有电机(1)、基座(3),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有凹形送丝轮(4)和弹力压柄(11),所述凹形送丝轮(4)套设于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2)上;所述弹力压柄(11)的下端可转动的固定于基座(3)上,所述弹力压柄(11)的中间部位具有开槽(16),所述开槽(16)内设置有与所述送丝轮(4)对应的送丝轴承(12);所述弹力压柄(11)的上端具有开孔(17),引导螺栓(9)穿过弹簧(10)并通过所述开孔(17)旋入基座(3)预留的螺纹孔内并让弹簧(10)处于受压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机送料机构,其包括有电机(I)、基座(3),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有凹形送丝轮(4)和弹力压柄(11),所述凹形送丝轮(4)套设于所述电机(I)的输出轴(2)上;所述弹力压柄(11)的下端可转动的固定于基座(3)上,所述弹力压柄(11)的中间部位具有开槽(16),所述开槽(16)内设置有与所述送丝轮(4)对应的送丝轴承(12);所述弹力压柄(11)的上端具有开孔(17),引导螺栓(9)穿过弹簧(10)并通过所述开孔(17)旋入基座(3)预留的螺纹孔内并让弹簧(10)处于受压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李亚男
申请(专利权)人:张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