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科专利>正文

Minz深层组织缝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20842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Minz深层组织缝合法及Minz深层组织缝合器结构组成、适用方法。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深层组织或暴露条件差的组织部位的缝合方法及相应器械。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深层组织缝合简便易行,大大提高了深层组织的缝合成功率,由于减少了对缝合空间及可视条件的要求,避免了为增加操作空间及可视条件而扩大切口,甚至可以缩小手术切口及暴露区域,有效降低了医源性损伤,并且规避了因缝针折断等情况的引起的并发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M i nz深层组织缝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卫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层组织缝合方法及相应器械。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于手术中的缝合方法、缝合针类型、缝合线种类多样,但均需将缝线固定在缝合针的末端,用持针器夹持缝合针后部,将缝合针刺入所需缝合的组织,在组织另一侧刺出,由此将缝线引入所需缝合的组织,所以缝合线缝合组织必须是缝合针所能完全贯穿的组织,并且术者必须在缝合针贯穿组织后在出针侧用持针器或牙镊夹持针尖,拔出缝合针及缝合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结扎。上述方法必须在较好的可视条件下完成,而且在缝合针入针、出针侧,必须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以完成入、出针动作,对于相对表浅或暴露条件良好的缝合部位,上述方法简单实用,但在较为深层的组织或暴露条件差及操作空间狭小的缝合部位,上述方法较难完成操作,之前的解决方法为扩大手术切口或暴露范围,但这样会增加组织的医源性损伤,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加重术后瘢痕,影响术区血运,联合移植者可能会影响移植体的成活。扩大切口或暴露范围,也可能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手术失败和/或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在某些特殊部位,即使扩大切口或暴露范围,也无法完成操作,最终不得不放弃缝合导致手术失败和/或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缝合方法及相应器械,用于深层组织或暴露条件差的组织部位的缝合,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避免扩大甚至可缩小手术切口或暴露区域,减少对缝合空间及可视条件的要求,使得深层组织缝合简单方便。一种缝合方法(Minz深层组织缝合方法)包括:将一次性无菌注射针(根据组织厚度及缝线直径选择无菌针头型号)由表浅组织刺入,由所需缝合部位的深层刺出,暴露出针尖,并将针孔侧朝向切口方向,将医用金属丝如304钢丝或316钢丝或钛合金丝或其他金属丝(直径可选0.05-0.5mm,—般可选择0.15mm、0.18mm、0.2mm,可根据注射针的粗细进行搭配,也可具体情况选择更粗或更细的钢丝),将一定长度的医用金属丝对折(对折后长度约为40-500mm,一般选择50-200mm,或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长度),对折端前段一定长度(约5-15mm,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长度范围)范围可弯折成一定弧度(约为30-80度,一般为60度,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弧度范围),可保证导丝有效夹持缝线,并在导丝出针尖时确保导丝向切口方向移动。将导丝的对折端,由注射针尾部插入,并由针尖处穿出,由切口处将导丝对折端部分导出,将所需缝线穿入导丝中,将导丝由注射针尾部撤出并带出缝线,将缝线与导丝分离[如缝合线具有一定硬度(如尼龙线),可将缝线无针端直接插入注射针中,并从注射针尾部引出],将注射针回撤至所需缝合部位的浅层,再次进针,暴露针尖,将针孔中的缝线导出,即完成所需部位的缝合,可进一步完成结扎,如需将缝合部位与其他部位或移植体缝合,可视缝合深度、暴露范围及难易程度选择缝合针或再次使用上述方法。上述方法中所述的两次进针路线,可以是不同深度,也可以是同一深度不同水平位置,两次进针位置只要将所需缝合部位包围即可Minz深层组织缝合器包括,缝合器体、定位器、注射针、导丝缝合器体部前、后面均具有一定弧度,以便于用手指握持。缝合器体上端具有定位器连接孔,可连接定位器,定位器可以连接孔为轴,自由旋转。缝合器体部前、后面均具有一定弧度,以便于用手指握持,缝合器体下部前端具有注射针头结合锥头,可紧密连接标准无菌一次性注射针头,锥头与缝合器体纵轴具有一定夹角,与缝合器体后面弧度相延续,以便手持缝合时更好地操控进针角度及针的走形。缝合器体下部及锥头内含导丝通道,其后端开口于缝合器体下部后面的导丝导入孔,其前端开口于锥头前端的锥头孔,导丝可从此通道内导入注射针头内,缝线也可从此通道内被导出。定位器为具有一定硬度及韧性的钢丝制成,紧密连接于缝合器体部上端定位器连接孔内,并可以连接孔为轴,自由旋转,定位器上端宽度可贴合缝合器体两侧面为宜,下端宽度应较注射器结合锥头略宽,其长度应略长于连接孔至注射针头针尖的直线距离,定位器与缝合器体构成闭合回路,当将定位器向缝合器体旋转时,注射针头应可从定位器下端中央穿入。在进行缝合时,可利用定位器判断注射针头在组织内的大致位置,并可利用定位器选择出针位置,定位器还可压迫切口处的软组织,提高切口深层暴露程度并可帮助出针。在进针时,定位器可旋转至缝合器体后部,以免影响操作,待欲出针时,可将定位器前旋至切口内,选择好出针位置后,用手握紧缝合器体和定位器,注射针头便可从定位器下端中央穿出,以完成出针动作。注射针一般选用标准规格的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以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及确保注射器锋利程度,一般根据组织厚度、导丝及缝线直径选择10g_40g,一般选择19g_30g,注射针包括针尖、针梗、针栓,针尖应锋利,无倒刺,针梗应有一定硬度及韧性,不易变形或折断,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可根据进针需要弯折成一定弧度及角度,但在完成缝合时,不应轻易变形,更不能发生折断。针栓应能紧密结合锥头,在缝合过程中不发生针头脱落。导丝可选用医用金属丝如304钢丝或316钢丝或钛合金丝或其他金属丝(直径可选0.05-0.5mm, 一般可选择0.15mm、0.18mm、0.2mm,可根据注射针的粗细进行搭配,也可具体情况选择更粗或更细的钢丝),并将其对折(对折后长度约为40-500mm,一般选择50-200mm或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长度),对折端前段一定长度(约5-15_,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长度范围)范围可弯折成一定弧度(约为30-80度,一般为60度,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弧度范围),可保证导丝有效夹持缝线,并在导丝出针尖时确保导丝向切口方向移动。导丝的作用为将较为柔软无法直接导入注射针内的缝线牵引入注射针内。有时也可将具有一定硬度及韧性的缝线对折,以替代金属导丝。【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 Minz深层组织缝合器结构示意图。图2-图8为Minz深层组织缝合法示意图,此处省略切口对侧组织。图2注射器从待缝合组织表层刺入达所需深度后从手术切口侧出针。图3将导丝从注射针尾端穿入,并从针尖处穿出,将缝线穿入导丝中(如缝线具有一定硬度,可直接从针尖处穿入,无需导丝牵引)。图4回撤导丝,将缝线带入注射针内,并将缝线一端从针栓尾部引出。图5将注射针回撤至所需缝合深度图6将注射针改变一定角度,再次刺入,并从切口面刺出,针管内的缝线也随之而出,将缝线从注射针内导出,两次进针路径所成夹角内的组织即为所需缝合的组织。图7将缝线从注射针内导出后,回撤注射针,并拔离组织,两次进针路径所成夹角内的组织即为所需缝合的组织。图8缝线两端均在切口面,可进行缝合或结扎操作。图中:1是Minz缝合器体I (I)是定位器连接孔I (2)是导丝通道I (3)是注射针头结合锥头I (4)是锥头孔I (5)是导丝导入孔I (6)是缝合器体前面I(7)是缝合器体后面2是定位器3是注射针头 3 (I)是针栓3 (2)是针梗 3(3)是针尖3 (4)是针孔4是导丝4(1)是导丝前端,4 (2)是导丝末端,5是待缝合组织表层6是待缝合组织手术切口面7是缝合路径所在组织剖面8是缝线9是进针路径I 10是进针路径2 11是所需缝合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层组织缝合器,其特征为:包括缝合器体、定位器、注射针、导丝,缝合器体为主体结构,定位器连接于缝合器体上部的定位器连接孔中,注射针连接于缝合器体下部前端的结合锥头,导丝可通过缝合器体下部后端的导丝导入孔进入注射针内,并可将缝线也可从此通道内被导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层组织缝合器,其特征为:包括缝合器体、定位器、注射针、导丝,缝合器体为主体结构,定位器连接于缝合器体上部的定位器连接孔中,注射针连接于缝合器体下部前端的结合锥头,导丝可通过缝合器体下部后端的导丝导入孔进入注射针内,并可将缝线也可从此通道内被导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缝合器,其特征为所述的缝合器体部为手指握持主体,前、后面均具有一定弧度,缝合器体上端具有定位器连接孔,可连接定位器,定位器可以连接孔为轴,自由旋转,缝合器体下部前端具有注射针头结合锥头,可紧密连接标准无菌一次性注射针头,锥头与缝合器体纵轴具有一定夹角,与缝合器体后面弧度相延续,以便手持缝合时更好地操控进针角度及针的走形,缝合器体下部及锥头内含导丝通道,其后端开口于缝合器体下部后面的导丝导入孔,其前端开口于锥头前端的锥头孔,导丝可从此通道内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科
申请(专利权)人:郑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