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面进水排沙廊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19337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面进水排沙廊道结构,廊道主体一端封闭,另一端为排沙口并连接冲沙闸,廊道主体中央最顶端间隔设有顶石,廊道主体的迎水面、背水面及顶石上均设有进水孔,廊道主体内沿迎水面、背水面的内侧均设置导流墩,廊道主体的横截面面积由廊道主体的封闭一端到排沙口一端依次递减;设置在廊道主体的迎水面、背水面及顶石上的进水孔之间的间距以及进水孔的横截面面积沿所述廊道主体封闭一端到排沙口一端均依次递增;导流墩上设有导流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可小落差排沙,对主体水流的水深、流速等无特殊的要求,对地形条件适应性好,节水、排沙效果显著,运行成本低,既能消除漩涡又能达到门前清的效果。(*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面进水排沙廊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排沙设施,特别为一种三面进水排沙廊道结构建筑物。
技术介绍
泥沙的淤积是世界各处普遍存在的问题,泥沙问题对水利工程的危害十分严重,因此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防止或减少泥沙危害是十分必要的。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枢纽中,特别是多沙河流,库区泥沙在若干年后会淤积至坝前,引水易挟带泥沙进电站和引水建筑物。造成电站水轮机磨损和引水流道损坏,严重时造成重大事故和经济损失。因而人们往往在枢纽中,引水口和电站进水口前设置有效拦沙、导沙、排沙建筑物。目前国内外大型工程的排沙建筑大致分为4种型式,即排沙底孔型,引水口下设排沙洞型,泄洪底空兼作排沙洞型及排沙廊道型。由于不同的水库,选择何种工程措施,则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治理措施。例如:排沙廊道的结构型式,体形尺寸及平面布置均与来流、来沙量,分流、分沙比,河流自然形状,有无沉沙池,拦沙坎有密切关系。鉴于水库泥沙淤积的严重性和高含量水库除淤的迫切性,国内外的水利工作者,对新型排沙建筑物的布局形式和实用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一种在枢纽河势不够良好、河湾分流分沙不足,无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面进水排沙廊道结构,主要包括廊道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廊道主体一端封闭,另一端为排沙口并连接冲沙闸,所述廊道主体中央最顶端间隔设有顶石,所述廊道主体的迎水面、背水面及顶石上均设有进水孔,所述廊道主体内沿迎水面、背水面的内侧均设置导流墩,廊道主体的迎水面、背水面上所述的进水孔与对应的导流墩交替分布,其中:所述廊道主体的横截面面积由廊道主体的封闭一端到排沙口一端依次递减;设置在所述廊道主体的迎水面、背水面及顶石上的进水孔之间的间距以及所述进水孔的横截面面积沿所述廊道主体封闭一端到排沙口一端均依次递增;所述导流墩上设有导流角,所述的导流角为25°-45°并沿廊道主体的封闭一端到排沙口一端变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面进水排沙廊道结构,主要包括廊道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廊道主体一端封闭,另一端为排沙口并连接冲沙闸,所述廊道主体中央最顶端间隔设有顶石,所述廊道主体的迎水面、背水面及顶石上均设有进水孔,所述廊道主体内沿迎水面、背水面的内侧均设置导流墩,廊道主体的迎水面、背水面上所述的进水孔与对应的导流墩交替分布,其中: 所述廊道主体的横截面面积由廊道主体的封闭一端到排沙口一端依次递减; 设置在所述廊道主体的迎水面、背水面及顶石上的进水孔之间的间距以及所述进水孔的横截面面积沿所述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时强周辉吴修锋周杰戴江玉阮士平王芳芳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