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式枢钮同步导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18901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0:47
一种双轴式枢钮同步导正机构,包含于一枢接座上枢置一第一转轴及一第二转轴,该第一、第二转轴上分别设置一弹性器及一转轮,且枢接座位于弹性器与转轮之间,各转轮在随第一、第二转轴转动期间,对枢接座具有产生制动位移的构造,该第一与第二转轴之间枢置一摆动板,位于各弹性器与枢接座之间,且容许摆动板沿着第一、第二转轴的轴方向产生平行偏摆,以对第一、第二转轴的弹性器产生平均的弹力驱动,而平衡第一与第二转轴之间的扭力差,据以确保第一及第二转轴之间的平行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轴式枢钮同步导正机构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双轴式枢钮同步导正机构,特别是针对安装于可掀开及盖合的电子器物上的双轴式枢钮,并涉及一种配置于双轴式枢钮二转轴之间的同步导正机构,尤其关于用以平衡二转轴之间的扭力差的摆动板。
技术介绍
传统的笔记本电脑、行动电话、PDA、数位取像机或电子书等具备可掀开及盖合能力的电子器物,其显示模块(例如,荧幕)与机体模块(例如,主机、键盘)之间,通常设有单一可接受外力驱动而往复转动自如的转轴,并经由掀开及盖合的动作来展缩所述显示模块与机体模块,以利于使用操作及收藏,但这类设有单一转轴的电子器物的掀开角度通常不大于180度。为使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与机体模块在使用方面具备更多的操作模式和应用范围,市面上已存在一种在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之间设置双转轴的技术;举如中国台湾第100224345号「具限位功能的双轴式枢钮器」及第101210179号「滑轮卡锁式双轴枢钮器」等专利案,使显示模块与机体模块之间可相对翻转O至360度,而产生不同的操作模式。上述双转轴的现有技术,主要是在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之间设置两相互平行的转轴,且两转轴共同枢置于一枢接座上;各转轴两端分别设成一用以枢置于枢接座上的枢接部,以及一用以结合所述显示模块、机体模块的固定部,而使所述显示模块及机体模块各自基于枢接座翻转摆动至任意角度,令电子器物产生不同模式的操作形态。前述各转轴的枢接部上设有一可随的转动的转轮及一组弹性器,该弹性器是由多数碟型簧片所组成,且枢接座位于转轮与弹性器之间。如此,该弹性器的弹力能够驱动枢接座往转轮方向移动,而使枢接座贴触转轮,令两转轴各自产生扭力,以利于定位所述显示模块及机体模块于任意角度。此外,为使所述显示模块及机体模块的启、闭过程更加顺畅,目前市面上也存在一种可将所述显示模块与机体模块相互连动的设计,主要是在两转轴之间活动配置一连动器,该连动器通常是由多数相互啮合的齿轮所构成;并且,各转轮与枢接座的贴触面各自设有凹凸构造,该凹凸构造通常是于转轮、枢接座表面上设置凸部所形成。如此一来,当掀动显示模块时,该显示模块的转轴随之转动,而变更显示模块的转轴与贴触面的凹凸构造之间的相对位置,并驱使枢接座压缩显示模块的弹性器,以克服显示模块的转轴的扭力。同时,该显示模块的转轴通过连动器连动该机体模块的转轴同步转动,而使所述显示模块与机体模块相互开合运作。然而,当显示模块的转轴通过连动器连动机体模块的转轴同步转动瞬间,由于使用者通常只对显示模块施力,因此用以压缩机体模块的弹性器的作用力是来自连动器,造成外力压缩所述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的弹性器的作用力不平均的情形,如此各转轴的转轮所承受来自弹性器的弹力也不相同,致使各转轴之间产生扭力差,而影响各转轴之间的平行度,导致显示模块与机体模块的启、闭不顺畅,甚至造成各转轴产生磨损或卡住的问题,影响同步转动机制的精确度。除此之外,前述传统双转轴的技术,通常是将弹性器设于转轴的枢接部末端,且转轮设于转轴的枢接部前端邻近固定部的位置,该转轮除了随转轴转动外,仍需承受弹性器的弹力驱使而沿着转轴滑动,因此转轮与转轴之间的间隙难以降低,容易导致转轮产生空行程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特以其专门从事电子器物枢钮的生产、制造及设计的多年经验,进而研创出本技术,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双轴式枢钮同步导正机构,使两转轴的弹性器同步接受平行压缩,令两转轴的转轮所负载的弹性器弹力相同,确保两转轴之间不产生扭力差,以维持两转轴之间的平行度,以克服上述显示模块与机体模块的启、闭不顺畅,甚至造成各转轴产生磨损或卡住的问题,并提升同步转动机制的精确度。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双轴式枢钮同步导正机构,该双轴式枢钮具有一第一转轴、一平行于该第一转轴的第二转轴,以及一枢置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枢接座,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分别设置一弹性器及一转轮,且枢接座位于该弹性器与转轮之间,各转轮在随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转动期间,对该枢接座具有产生制动位移的构造;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同时枢置一摆动板,该摆动板位于该弹性器与枢接座之间,且容许该摆动板沿着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轴方向产生平行偏摆,以对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弹性器产生平均的弹力驱动,进而平衡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的扭力差。据此,该摆动板能够以摆动方式两边平行压触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弹性器,令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弹性器同步接受摆动板压缩,使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转轮所负载的弹性器弹力相同,而在同一基准面上平行位移,以平衡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之间的扭力差,且维持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的平行度,使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可顺利同步转动,并提升同步转动机制的精确度,改善习知两转轴之间的扭力差所造成同步启、闭不顺畅、磨损或卡住等缺失。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转轮与枢接座的相对贴触面具有凹凸构造,各弹性器的弹力驱动该摆动板往该枢接座方向摆动,驱使该枢接座同步压触前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上的转轮,产生平均的弹力驱动,所述各转轮随着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转动而变更所述凹凸构造之间的相对位置,驱使该枢接座推动该摆动板往各弹性器方向摆动,以同步平行压缩各弹性器。如此,该摆动板也能够以摆动方式两边平行压触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转轮,令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转轮同步接受摆动板压缩,而负载相同的弹力,以平衡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之间的扭力差。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摆动板设有两轴向面,该轴向面朝向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轴心的延伸方向,且至少一轴向面设成弧凸面。或者,两轴向面均设成弧凸面。当摆动板摆动时,该摆动板两面可分别凭借其弧凸面平整的滚压该枢接座和各弹性器,令摆动板两面的弧凸面对该枢接座和各弹性器产生传动作用,使摆动板更加顺畅的摆动。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摆动板上设有一可供该第一转轴穿过的第一缺口,以及一可供该第二转轴穿过的第二缺口。藉由所述第一缺口、第二缺口的设计,使摆动板的面积可由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延伸至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外侧,以提升该摆动板可供摆动压触该枢接座和各弹性器的面积,使摆动板能够更平均的压缩各弹性器。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其中更包含一平衡压板,位于所述弹性器与摆动板之间,且平衡压板上设有一可供该第一转轴穿过的第一通孔,以及一可供该第二转轴穿过的第二通孔。该摆动板往各弹性器方向摆动而压触该平衡压板,促使平衡压板同步平行压缩各弹性器,可更加平均的压缩各弹性器。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其中更包含至少一枢置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轴承件,且轴承件上设有延伸至所述摆动板对应位置的一侧板,该摆动板一侧枢置于该侧板上。该摆动板是以一轴杆枢置于该侧板上。前述轴承件包含依序间隔排列的一第一轴承件、一第二轴承件及一第三轴承件,所述弹性器、摆动板、枢接座及转轮位于该第二轴承件与第三轴承件之间,且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活动配置一连动器,位于该第一轴承件与第二轴承件之间,该侧板设于该第二轴承件上。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两端分别设成一枢接部及一固定部,所述第二轴承件及第三轴承件位于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枢接部,且该第一轴承件位于该枢接部上邻接该固定部的位置。如此一来,可将弹性器设于枢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轴式枢钮同步导正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双轴式枢钮具有一第一转轴、一平行于该第一转轴的第二转轴,以及一枢置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枢接座,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分别设置一弹性器及一转轮,且枢接座位于该弹性器与转轮之间,各转轮在随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转动期间,对该枢接座具有产生制动位移的构造;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同时枢置一摆动板,该摆动板位于该弹性器与枢接座之间,且容许该摆动板沿着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轴方向产生平行偏摆,以对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弹性器产生平均的弹力驱动,进而平衡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的扭力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轴式枢钮同步导正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双轴式枢钮具有一第一转轴、一平行于该第一转轴的第二转轴,以及一枢置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枢接座,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分别设置一弹性器及一转轮,且枢接座位于该弹性器与转轮之间,各转轮在随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转动期间,对该枢接座具有产生制动位移的构造; 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同时枢置一摆动板,该摆动板位于该弹性器与枢接座之间,且容许该摆动板沿着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轴方向产生平行偏摆,以对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弹性器产生平均的弹力驱动,进而平衡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的扭力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式枢钮同步导正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转轮与枢接座的相对贴触面具有凹凸构造,各弹性器的弹力驱动该摆动板往该枢接座方向摆动,驱使该枢接座同步压触前述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上的转轮,产生平均的弹力驱动,所述各转轮随着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转动而变更所述凹凸构造之间的相对位置,驱使该枢接座推动该摆动板往各弹性器方向摆动,以同步平行压缩各弹性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式枢钮同步导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至少一枢置该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轴承件,且轴承件上设有延伸至所述摆动板对应位置的一侧板,该摆动板一侧枢置于该侧板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式枢钮同步导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件包含依序间隔排列的一第一轴承件、一第二轴承件及一第三轴承件,所述弹性器、摆动板、枢接座及转轮位于该第二轴承件与第三轴承件之间,且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活动配置一连动器,位于该第一轴承件与第二轴承件之间,该侧板设于该第二轴承件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轴式枢钮同步导正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两端分别设成一枢接部及 一固定部,所述第二轴承件及第三轴承件位于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枢接部,且该第一轴承件位于该枢接部上邻接该固定部的位置。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式枢钮同步导正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摆动板以一轴杆枢置于该侧板上。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式枢钮同步导正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摆动板设有两轴向面,该轴向面朝向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轴心的延伸方向,且至少一轴向面设成弧凸面。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式枢钮同步导正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摆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安赐
申请(专利权)人: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