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珠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1876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用于向前压迫圆珠23的弹簧5被设置在端部体2和夹持部3的内部。该弹簧5包括直线部分6和卷绕部分7。直线部分6被插入端部体2内,卷绕部分7设置在夹持部3内。在夹持部3的内表面上设有凸起4。卷绕部分7攀移越过凸起4且形成它的啮合和制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珠笔。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一种圆珠笔,其中,在一端部体内设有一用于向前压迫圆珠的弹簧。在下面的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表示圆珠笔的端部体侧,而术语“后”表示圆珠笔的墨水存储管侧。
技术介绍
例如在日本技术No.2577544中披露了这种类型的圆珠笔。在这种圆珠笔中,一用于向前压迫圆珠的弹簧包括一个卷绕部分和一个直线部分。用于向前压迫圆珠的直线部分被插入端部体内。用于产生弹力的卷绕部分位于端部体的后部。在该公开文献中,卷绕部分的后端与作为一个独立件的弹簧接收座啮合,并通过该弹簧被制动。因此,传统的圆珠笔需要另一个独立元件,如弹簧接收座,以便接合并制动弹簧的后端。这样便会导致增加装配工作的时间和强度,以及所需元部件的数目。因此,增加了制造的成本,即难于以低成本向市场提供产品。另外,传统的圆珠笔还具有以下问题。在将弹簧装入端部体内的步骤中,使已插入端部体内的卷绕部分的前端与圆珠的后表面接触,同时,压缩卷绕部分。直线部分的前端被卡在圆珠接收座的后端。在使直线部分的前端与圆珠的后表面形成不适当接触的状态下,使弹簧装入圆珠笔构件内。这样便会产生弹簧不恰当装配的问题。在端部体为如下型式,即使一个圆珠保持在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直细管的前端(所谓针尖)的情况下,在细管内的墨流细长孔具有较小的直径。因此,难于在圆珠接收座后部形成一中心导引面。弹簧的直线部分的前端会卡在圆珠接收座的后表面上,且可能产生不恰当装配。在端部体为这样的型式,即通过向内压迫变形形成圆珠接收座的情况下,圆珠接收座的后表面不是平滑的倾斜表面,所述直线部分的前端会卡在圆珠接收座的后表面上,且有时不能与圆珠的后表面形成有效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珠笔,这种圆珠笔无需一个用于保持弹簧的辅助独立元件,且能够成功地降低用于装配的时间和强度、所需的元部件数目以及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圆珠笔,其在不会产生不恰当装配的情况下,能够使直线部分的前端与圆珠的后表面形成可靠的接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圆珠笔包括一个夹持部,其包括一个前部;一个端部体,其包括一个被紧固在夹持部前部的后端;及一个前端,其具有一个向内弯曲形成的顶端边缘部分和一个位于顶端边缘部分后部的圆珠接收座;一个可转动地保持在顶端边缘部分和圆珠接收座之间的圆珠;及一设置在端部体和夹持部内的弹簧,其用于向着顶端边缘部分的内表面压迫圆珠,所述弹簧包括一个通过端部体内侧的直线部分;及一卷绕部分,该卷绕部分成一体地连接至直线部分的后端且被设置在夹持部内部;其中,在夹持部的内表面上成一体地形成一个凸起,且在压缩状态下将卷绕部分保持在该凸起上。在这样构成的圆珠笔中,卷绕部分7被保持在凸起4上。通过这一特征,无需使用一个用于保持弹簧且将弹簧保持在位的辅助独立元件。这一特征降低了装配时间和强度以及制造成本。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卷绕部分包括一连接至直线部分后端的第一卷绕部分72和一第二卷绕部分71。第一卷绕部分72设置在卷绕部分7的前端,而第二卷绕部分71被保持在圆珠笔1中的凸起4上。与使整个卷绕部分保持在夹持部3的内表面上的凸起4相对照(即,在卷绕部分7上未设置第二卷绕部分71),可仅将第二卷绕部分71保持在夹持部3内表面上的凸起4上。因此,减小了将第二卷绕部分71保持在凸起4上的行程,从而简化了装配工作。通过减小第二卷绕部分71保持在凸起4上的行程长度的特征,当将卷绕部分7保持在凸起4上时,能够显著地降低凸起4的损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在圆珠笔1中,当弹簧处于未压缩状态时,从弹簧的直线部分前端至第二卷绕部分前端(如轴向所示)的长度可大于从圆珠后端至夹持部内表面上的凸起(如轴向所示的)的长度。在以下说明中,当弹簧处于未压缩状态时,从弹簧的直线部分前端至第二卷绕部分前端(如轴向所示)的长度为A。同样,在以下说明中,从圆珠后端至夹持部内表面上的凸起(如轴向所示)的长度被定义为B。可转动地将圆珠23保持在位于其前部的圆珠包围部分中的端部体2被紧固在夹持部3的前部31。经夹持部3的后端开口使弹簧5插入夹持部3内。如图2所示,在将弹簧5插入端部体2和夹持部3的操作期间,在所述直线部分朝前的状态下,通过较小的力(例如,下降力),经夹持部3的后端开口暂时插入弹簧5。此时,由于具有所述结构(A>B),因此,卷绕部分7后端的第二卷绕部分71不会攀移越过夹持部3内表面上的凸起4,从而第二卷绕部分71还未被保持在凸起4上。因此,卷绕部分7仍未被压缩。因此,直线部分6的前端在轴向和径向均是可移动的。即使直线部分6的前端被卡在圆珠接收座22的后端面且未与圆珠23的后表面接触,通过对其施加较小的力(例如摇动),便可容易且适当地使直线部分6的前端与圆珠23的后表面形成接触。在使直线部分6的前端适当地与圆珠23的后表面形成接触后,第二卷绕部分71被保持在夹持部3内表面上的凸起4上。结果,卷绕部分7处于压缩状态。因此,不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直线部分6的前端被圆珠接收座22卡住,以及在弹簧5与圆珠23的后表面形成非正常接触的状态下装配弹簧5。使直线部分6的前端与圆珠23的后表面形成可靠的接触,因此完全消除了不恰当装配的发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端部体最好包括位于圆珠笔中的一个直金属细管。本专利技术第一和第四个方面的特征会产生以下效果以低的制造成本制造并以低价格销售这样一种圆珠笔,在这种圆珠笔中,将用于向前压迫圆珠23的弹簧5设置在作为直金属细管(所谓针尖)的端部体2内。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和第四个方面的特征会产生以下的效果以低的制造成本制造并以较低价格销售这样一种圆珠笔,在这种圆珠笔中,将用于向前压迫圆珠23的弹簧5设置在作为直金属细管(所谓针尖)的端部体2内。在端部体2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直的细管的情况下,位于圆珠包围部分后部的墨流细长孔35的内径通常大致等于或小于圆珠包围部分的直径。因此,难以在墨流细长孔35中形成中心导引面。弹簧5中直线部分6的前端被卡在圆珠接收座22的后表面,且有可能发生不恰当装配。由于这一原因,结构(A>B)会有效地工作,以便使直线部分6的前端与圆珠23的后表面形成可靠的接触,从而能够完全消除不恰当装配的可能性。在作为直的金属细管的端部体2中,通常,顶端边缘部分21的后部外表面未被斜切。端部体2的圆珠接收座22具有两种一种为通过向内压迫形成的圆珠接收座22,另一种为通过切割形成的圆珠接收座22。附图说明图1为圆珠笔的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图2为一放大的纵向剖面图,其显示了图1所示弹簧的暂时插入。图3为一放大的纵向剖面图,其显示了完成图1所示的弹簧装配后的状态。图4为图2中所示弹簧的放大纵向示意图。图5为图3中部分F的放大视图。图6为另一根弹簧的放大视图。图7为凸起的斜面的另一种形式的放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5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根据本专利技术制成的圆珠笔1由一个在前端可转动地保持着一个圆珠23的端部体2,一个具有前部31的夹持部3,一个在前端具有一个开口的墨水存储管8及一设置在端部体2和夹持部3中的弹簧5构成,其中,端部体2的后端被压入装配并保持在夹持部3的前部31上,夹持部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珠笔,其包括: 一个夹持部,其包括一个前部; 一个端部体,其包括一个被紧固在夹持部前部的后端;及一个前端,其具有一个向内弯曲形成的顶端边缘部分和一个位于顶端边缘部分后部的圆珠接收座; 一个被可转动地保持在顶端边缘部分和圆珠接收座之间的圆珠;及 一设置在端部体和夹持部内的弹簧,其用于朝顶端边缘部分内表面压迫圆珠,所述弹簧包括一个通过端部体内侧的直线部分;及一卷绕部分,该卷绕部分成一体地连接至直线部分的后端且被设置在夹持部内部; 其中,在夹持部的内表面上成一体地形成一个凸起,且在压缩状态下将卷绕部分保持在凸起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秀之
申请(专利权)人:百乐墨水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