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06174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5:23
一种空调机室内机,能减小导致流速不均的流动阻力,来使气流整体流速更为均匀,同时能确保气流的送风距离。所述空调机室内机在所述空调机室内机的内部形成有包括上出风面和下出风面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的末端为出风口,在所述出风口外侧的、靠所述上出风面一侧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对从所述出风口送出的气流进行引导的导风面板,在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该导风板能以沿着所述空调机室内机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枢转,其中,所述导风板的上表面具有凹凸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空调机室内机,能减小导致流速不均的流动阻力,来使气流整体流速更为均匀,同时能确保气流的送风距离。所述空调机室内机在所述空调机室内机的内部形成有包括上出风面和下出风面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的末端为出风口,在所述出风口外侧的、靠所述上出风面一侧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对从所述出风口送出的气流进行引导的导风面板,在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该导风板能以沿着所述空调机室内机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枢转,其中,所述导风板的上表面具有凹凸结构。【专利说明】空调机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空调机室内机。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空调机室内机,例如在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开2004 — 069127)中公开了具有如下结构的空调机室内机,该空调机室内机包括利用柯安达效应增大送风距离的附壁面板20以及用于对空调机室内机的出风气流方向进行调节的导风板14。在专利文献I中,为了能够使空调机的出风气流吹出到更远的距离,例如,如图5所示,通过将导风板14沿出风方向的尺寸LI (即图5中的导风板14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和附壁面板20与气流接触的下表面沿出风方向的尺寸L2(即图5中的附壁面板20的宽度尺寸)大致相等,并且将导风板14大致设置在附壁面板20的正下方,以形成较长的导风通道,藉此,能够在导风板14发生风向转换的同时使附壁面板也产生柯安达效应。但是,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气流在固体壁的流道内流动时,平滑的壁面会对气流产生粘性,使得靠近壁面处的气流流速降低,即产生流动阻力,而远离壁面的中间部气流受到的影响少,甚至不受影响,因而,如图6所示,会产生流速不均的现象。此外,在平滑的壁面对气流产生粘性作用的影响下,会使得从空调机室内机的出风通道中送出的气流的送风距离变短。因此,如何能设计一种能尽可能减少在平滑壁面间流动时产生的流速不均的现象来确保气流的送风距离的空调机室内机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室内机,其能减小导致流速不均的流动阻力,来使气流整体流速更为均匀,同时能确保气流的送风距离。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在上述空调机室内机的内部形成有包括上出风面和下出风面的出风通道,上述出风通道的末端为出风口,在上述出风口外侧的、靠上述上出风面一侧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对从上述出风口送出的气流进行引导的导风面板,在上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该导风板能以沿着上述空调机室内机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枢转,其中,上述导风板的上表面具有凹凸结构。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基础上,在上述导风面板的引导上述气流的表面上具有凹凸结构。本技术的第三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基础上,上述凹凸结构由多个沿上述空调机室内机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构成。本技术的第四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在本技术的第三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基础上,上述凹槽的长度与上述导风面板的长度相同。本技术的第五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基础上,上述凹凸结构由多个凹坑构成。本技术的第六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在本技术的第五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基础上,上述凹坑在上述空调机室内机的长度方向上交错分布。本技术的第七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在本技术的第五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基础上,上述凹坑在上述气流的送出方向上交错分布。本技术的第八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在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基础上,上述导风面板上的凹凸结构是上述导风面板的波浪形的板体。本技术的第九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在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基础上,在上述导风板的运动范围内的至少一个位置上,上述导风面板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与上述导风板的凹凸结构至少部分地重叠。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空调机室内机,由于能够利用在构成导风通道的导风面板的下表面和/或导风板的上表面上形成的凹凸结构来产生涡流,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小流动阻力,使气流整体流速变得均匀,藉此,能使从出风口送出的气流的送风距离更远。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想到其它的优点和修改。因此,在其更宽泛的方面上来说,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这里所示和所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因此,可以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所限定的总体概念的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作出各种修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剖视图。图3是示意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室内机中的气流的流动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示意表示现有技术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剖视图。图6是表不现有技术的空调机室内机中的气流的流动状态的不意图。(符号说明)100、200、300空调机室内机110a,210a,310a 上出风面110b,210b,310b 下出风面120、220、320 出风口130,230,330 导风面板235,335导风面板的凹凸结构140、240、340 导风板145,345导风板的凹凸结构L 轴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空调机室内机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内部形成有包括上出风面IlOa和下出风面IlOb的出风通道,该出风通道的末端为出风口 120,从而能使由送风风扇(未图示)吹出的气流经由上述出风通道及出风口 120,吹到空调机室内机100的外部。在上述出风口 120外侧的、靠上述上出风面IlOa —侧的位置处设置有导风面板130,该导风面板130用于对经由出风口 120吹到空调机室内机100外部的气流进行引导。上述吹到空调机室内机100外部的气流利用导风面板130的附壁作用,使气流顺着导风面板130流动,从而能使风吹得较远。在上述出风口 120处设置有导风板140,该导风板140能以沿着空调机室内机100的长度方向(图1的纸面内外方向)延伸的轴线L为中心进行枢转。上述导风面板130的下表面和上述导风板140的上表面构成吹出气流的导风通道。在上述导风板140的上表面具有凹凸结构145,该凹凸结构145由多个沿空调机室内机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构成。更具体来说,上述导风板140的上表面上的、形成凹槽的内底面为凹凸结构145的凹部,上述导风板140的上表面上没有形成凹槽的表面(即原来的导风板140的上表面)为凹凸结构145的凸部。另外,上述多个凹槽在上述导风板140的上表面上等间隔地设置,藉此,使得上述凹凸结构145的凹部与凸部均匀排列。上述凹槽的形成方向垂直于气流与上述导风板140的上表面接触并流动的方向(即气流的吹出方向)。根据本实施方式I的空调机室内机100,由于能够利用在构成导风通道的上述导风板140的上表面上形成的凹凸结构145,使得导风板140的平面变得不光滑,气流在经过不光滑的表面时会在凹凸结构145的凹部中形成涡流,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小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机室内机,在所述空调机室内机的内部形成有包括上出风面和下出风面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的末端为出风口,在所述出风口外侧的、靠所述上出风面一侧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对从所述出风口送出的气流进行引导的导风面板,在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该导风板能以沿着所述空调机室内机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枢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上表面具有凹凸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野悟堀川喜照芮明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