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进水阀的防止小漏水装置,安装于进水阀本体,包括摆臂、调节杆、浮筒、小水箱、虹吸管及配重浮力开关;摆臂枢接在进水阀本体上,摆臂的一端安装背压垫正对进水阀本体上的背压孔,摆臂的另一端与调节杆连接;浮筒安装在调节杆上置于小水箱中,小水箱安装在进水阀本体上;在小水箱上安装虹吸管,虹吸管上形成气孔;配重浮力开关安装在小水箱上,配重浮力开关包括相互独立的配重水腔及浮力水腔,配重水腔下端上设有漏水孔,配重水腔上端设有密封压片,密封压片与气孔相对,配重浮力开关控制气孔的开启与关闭。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水箱出现小漏水时,及时停止进水阀进水,节约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进水阀的防止小漏水装置,安装于进水阀本体,包括摆臂、调节杆、浮筒、小水箱、虹吸管及配重浮力开关;摆臂枢接在进水阀本体上,摆臂的一端安装背压垫正对进水阀本体上的背压孔,摆臂的另一端与调节杆连接;浮筒安装在调节杆上置于小水箱中,小水箱安装在进水阀本体上;在小水箱上安装虹吸管,虹吸管上形成气孔;配重浮力开关安装在小水箱上,配重浮力开关包括相互独立的配重水腔及浮力水腔,配重水腔下端上设有漏水孔,配重水腔上端设有密封压片,密封压片与气孔相对,配重浮力开关控制气孔的开启与关闭。本专利技术可以使水箱出现小漏水时,及时停止进水阀进水,节约水资源。【专利说明】一种进水阀的防止小漏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进水阀
,尤其是指一种进水阀的防止小漏水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进水阀通常包括进水管、顶盖、背压垫、摆臂、浮筒和小水箱,进水管的下端安装在水箱的供水管上,顶盖安装在进水管的上端,顶盖上开设背压孔,摆臂的中段枢设在顶盖上,摆臂的一端正对背压孔,并安装背压垫,摆臂的另一端与浮筒的调节杆连接,浮筒安装在小水箱中,而小水箱安装在进水管上,各构件之间设有保证水密性的密封件。使用时,当小水箱水位下降,浮筒受重力作用而随之下降,带动摆臂偏转,使背压垫开启背压孔,水从供水管流经进水管、顶盖及背压孔进入水箱中,实现进水。当小水箱水位上升后,浮筒受浮力作用而随之上升,带动摆臂偏转,使背压垫重新关闭背压孔,止水垫澎涨产生背压力将进水口堵住,实现停止进水。所述进水阀在小水箱的底部设置有漏水孔,水箱排水水位下降后,小水箱中的水通过漏水孔进入水箱中,使得浮筒失去浮力,受重力作用而随之下降,带动摆臂偏转,开启背压孔,实现进水。然而,水箱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故障,如排水阀出现关闭不严而慢慢漏水(小漏水),此时,出现进水阀持续进水,而水箱持续漏水的现象,造成水资源浪费。因此,本专利技术人对进水阀的结构进行改进,以便在出现上述情况时及时停止进水阀进水,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水阀的防止小漏水装置,以使水箱出现小漏水时,及时停止进水阀进水,节约水资源。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进水阀的防止小漏水装置,安装于进水阀本体,包括摆臂、调节杆、浮筒、小水箱、虹吸管及配重浮力开关;摆臂枢接在进水阀本体上,摆臂的一端安装背压垫正对进水阀本体上的背压孔,摆臂的另一端与调节杆连接;浮筒安装在调节杆上置于小水箱中,小水箱安装在进水阀本体上;在小水箱上安装虹吸管,虹吸管上形成气孔;配重浮力开关安装在小水箱上,配重浮力开关包括相互独立的配重水腔及浮力水腔,配重水腔下端上设有漏水孔,配重水腔上端设有密封压片,密封压片与气孔相对,配重浮力开关控制气孔的开启与关闭。进一步,配重浮力开关以上下滑动的方式安装在虹吸管上,配重浮力开关浮力大于自身重力状态下,配重浮力开关向上滑动而上浮,开启虹吸管的气孔,配重浮力开关浮力小于自身重力状态下,配重浮力开关向下滑动而下沉,密封压片堵住气孔而关闭虹吸管的气孔。进一步,配重浮力开关通过枢轴枢接在小水箱上,配重浮力开关浮力大于自身重力状态下,配重浮力开关向上摆动而上浮,开启虹吸管的气孔,配重浮力开关浮力小于自身重力状态下,配重浮力开关向下摆动而下沉,密封压片堵住气孔而关闭虹吸管的气孔。进一步,在虹吸管下端侧部形成吸气孔,吸气孔通过管道与气泵连接,按压气泵抽吸虹吸管中空气,虹吸管泄压而小水箱中的水经由虹吸管排出。进一步,在小水箱上枢接一杠杆,杠杆一端设置配重,另一端设置与与虹吸管排水口匹配的封片,封片与排水口相对,气泵抽吸虹吸管中空气状态下,封片封住排水口。进一步,在小水箱上枢接一连杆,连杆一端与安装在小水箱中的浮筒相对,另一端连接拉丝,拉丝连接按钮,按压按钮拉动拉丝使连杆摆动,连杆一端按压浮筒下行将小水箱中的水经由虹吸管排出。进一步,还包括接水盘及配重浮筒,接水盘安装在进水阀本体上,位于小水箱上方,接水盘上设置有溢水口,溢水口与小水箱相对,接水盘底部设有开口 ;配重浮筒安装在进水阀本体下端,配重浮筒包括水腔、浮力腔及固定座,水腔及浮力腔相互独立一体成型,水腔及浮力腔活动安装在固定座上,固定座安装在进水阀本体上,固定座上设置出水口,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接水盘底部开口连接;水腔的重力大于浮力状态下,水腔堵住出水口,水腔的重力小于浮力状态下,水腔开启出水口。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在正常进水时,水从供水管经进水阀本体进入水箱,水箱水位开始升高,水箱水位升高至小水箱最高位置时,水进入小水箱中,当小水箱水位上升后,浮筒受浮力作用而随之上升,带动摆臂偏转,使背压垫关闭背压孔,止水垫澎涨产生背压力将进水口堵住,停止进水。由于虹吸管上方设有气孔,止水后虹吸管的内外管水位一致,当正常排水时,由于进水阀小水箱外部的水位下降很快,配重浮力开关上面的配重水腔的水受到漏水孔(小孔)的限制流出来的水较慢,因此在排水的过程产生内外水位,瞬间克服下面浮力转换在重力将虹吸管的开口堵住,进水阀水箱外部的水位下降,同时虹吸管设置在外部管道也下降,与内部的管道产生压力差,从而产生虹吸实现自动将进水阀小水箱的水排出(不需要带解锁装置)。水箱持续小漏水(渗水)时,水箱水位慢慢下降,此时,配重浮力开关受到浮力水腔的浮力作用,配重浮力开关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虹吸管的气孔开启,虹吸管不产生虹吸现象,而本专利技术小水箱底部不开口,因此小水箱的水位不下降,摆臂不偏转,背压孔不开启,进水阀不进水,节约水资源。此时,随着水箱水位慢慢下降,而配重浮力开关的配重水腔中的水慢慢从漏水孔漏出,配重水腔的水位与外部的水位基本相等,此时,配重浮力开关依然受到浮力水腔的浮力作用,配重浮力开关的浮力依然大于自身重力,虹吸管的气孔依然开启,虹吸管外面的管道水位也同时在下降;水箱水位继续慢慢下降,最终使得配重水腔中的水漏干净,配重浮力开关在重力作用下关闭虹吸管的气孔,此时,水箱水位下降较大,虹吸管外管道的水位也已降至接近开口,无法产生较大吸力,虹吸管不产生虹吸现象,小水箱的水位不下降,进水阀不进水,有效的防止了漏水的现象,节约水资源。【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分解图(配重浮筒及杠杆分解);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角度局部分解图(配重浮筒及杠杆分解);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局剖小水箱、虹吸管及配重浮筒);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角度局部剖视图(局剖小水箱、虹吸管及配重浮筒); 图7是本专利技术配重浮筒的另一安装结构剖视图(未封住虹吸管气孔); 图8是本专利技术配重浮筒的另一安装结构剖视图(封住虹吸管气孔); 图9是本专利技术泄压解锁机构的剖视图; 图10是本专利技术泄压解锁机构另一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本专利技术接水盘及配重浮筒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是本专利技术接水盘及配重浮筒连接关系局部剖视图。标号说明 进水阀本体I 背压孔11 摆臂2背压垫21 调节杆3浮筒4 小水箱5杠杆51 配重511封片512 连杆52虹吸管6 进水口 61排水口 62 气孔63插条64 吸气孔65气泵66 配重浮力开关7配重水腔71 漏水孔711 密封压片712 浮力水腔72 插槽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水阀的防止小漏水装置,安装于进水阀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摆臂、调节杆、浮筒、小水箱、虹吸管及配重浮力开关;摆臂枢接在进水阀本体上,摆臂的一端安装背压垫正对进水阀本体上的背压孔,摆臂的另一端与调节杆连接;浮筒安装在调节杆上置于小水箱中,小水箱安装在进水阀本体上;在小水箱上安装虹吸管,虹吸管上形成气孔;配重浮力开关安装在小水箱上,配重浮力开关包括相互独立的配重水腔及浮力水腔,配重水腔下端上设有漏水孔,配重水腔上端设有密封压片,密封压片与气孔相对,配重浮力开关控制气孔的开启与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茂,张子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立业卫浴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