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曝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04156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曝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包括:一箱体;一预硝化池,该预硝化池与与箱体底壁连接处设有一进水口;一厌氧池,该厌氧池环套于该预硝化池外部;一缺氧池,该缺氧池环套于该厌氧池外部;一好氧池,该好氧池是该缺氧池外壁与该箱体之间的空腔;一沉淀池,该好氧池与该沉淀池用管道连通;一清水池,该清水池用于收集经过好氧池之后的水;一污泥池,该污泥池用于收集经过沉淀池之后的污泥,其中,该缺氧池内设有一曝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缺氧池内设置一曝气装置,从而使氧气与缺氧池内的生化反应合理配比,增强了污水的流动性,从而提高了污水在缺氧池内的处理效率,结构简单,效果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曝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曝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水是整个生物界生物生存的必须原素,对于人类来说,清洁卫生的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虽然水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但是由于全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匀,这就需要进行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特别是一些工业用水,其任意排放会给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污水处理越来越受重视,但是污水处理仍然还有需要技术难题亟待解决。目前,工业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含油污水,例如:石油开采、石油炼制、石油化工、油品贮运、油轮事故、轮船航运、车辆清洗、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过程中均会产生含油污水。含油污水具有产量大、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油污染作为一种常见的污染,如不加以妥善处理,将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极大的危害。目前,针对油水分离的技术较为成熟,常用的方法有重力分离法、空气浮选法、粗粒化法、过滤法、吸附法、超声波法等,并且新的除油技术还在不断研发中。然而,现有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大多结构较为复杂、操作繁琐、运营成本高、吸附效果较差,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目前污水处理中还存在一种低负荷污水,低负荷污水是指水中有机物总量过低的污水。低负荷污水不利于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使得微生物极易老化,进而影响出水水质。目前的污水处理多以土建结构为主,而土建工程量大、占地面积大、投资费用高,因而传统的污水处理厂不适用于低负荷污水的处理。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077376.8公开了一种一体化A2/0-MBR反应器,由导流板、曝气装置、膜组件、穿孔布水板、填料及反应池池体组成;其中:反应池池体中心对称布置两块导流板,两块导流板之间所夹区域的垂直截面呈上小下大的倒置漏斗形状,两块导流板的上部竖直区域为膜单元区,两块导流板的下部斜面之间的区域为曝气区,该曝气区内安装有曝气装置,导流板外侧与两侧反应池的池壁之间区域为填料单元区;若干组膜组件安装在膜单元区内;膜组件通过集水管与集水总管连接;膜组件是由若干膜片及其框架组成的可单独操作的膜过滤单元;进水管道连接填料单元区上部与中部。上述的申请中公开了在导流板下部区域设有曝气区,并且在曝气区设置有曝气装置,但是这种一体化A2/0-MBR反应器,不能高效处理污水里的油污,氮、磷等元素处理也不够充分,缺氧池内的曝气不合理,处理污水的效果很难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缺氧池内间歇曝气装置曝气不合理,导致污水处理不充分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曝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包括:一箱体,该箱体内设有多个腔体;一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包括:一预硝化池,所述预硝化池底部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底壁上,且该预硝化池与与箱体底壁连接处设有一进水口 ;一厌氧池,所述厌氧池环套于所述预硝化池外部,且所述的预硝化池与所述的厌氧池上端连通;一缺氧池,所述缺氧池环套于所述厌氧池外部,所述缺氧池底部与所述厌氧池连通;一好氧池,该好氧池是该缺氧池外壁与该箱体之间的空腔,所述的好氧池上端与所述的缺氧池连通;一沉淀池,该沉淀池设于所述好氧池一侧,并且所述的好氧池与所述的沉淀池连通;一清水池,该清水池与所述沉淀池连通;一污泥池,该污泥池与所述沉淀池连通;其中,该缺氧池内靠近该箱体的底部设有一间歇曝气装置。优选的,该预硝化池、厌氧池、缺氧池以及缺氧池都是呈圆柱状,它们依次从内到外环套安装于该箱体的底壁。其中,该预硝化池上端与箱体顶壁设有多个通孔。优选的,该沉淀池内设有一过滤板,该过滤板与箱体底壁之间呈一锐角固定安装。优选的,该可曝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一栅格过滤装置,用于初步过滤污水中的较粗的杂质。优选的,还包括一气浮隔油器,所述的气浮隔油器连接于所述的栅格过滤装置和预硝化池之间。优选的,该可曝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一立体生态床,该立体生态床连接于该清水池,可将清水池内的水进行二次净化。其中,所述的间歇曝气装置为一环状管体,该环状管体表面设有细密的孔。其中,所述的环状管体上的孔的直径为0.8毫米至2毫米之间。本技术的可曝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通过在缺氧池内设置一间歇曝气装置,从而使氧气与缺氧池内的生化反应合理配比,增强了污水的流动性,从而提高了污水在缺氧池内的处理效率,结构简单,效果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该技术一种可曝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部分采用剖视图;图2是该技术一种可曝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俯视图;图3是该技术一种可曝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侧视图;图4是该技术一种可曝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本技术一种可曝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可用于生活生产污水的处理。参阅附图1,该技术可曝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包括:一箱体1,其为密闭的具有多个腔室的箱体;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2 (也可称之为MBBR),其包括一预硝化池21, —厌氧池22,一缺氧池23,以及一好氧池24 沉淀池3,该沉淀池3与所述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2连通;一清水池4,该清水池4收集经过沉淀池3分离之后的可排放水;一污泥池5,该污泥池5收集所述沉淀池3沉淀之后的污泥。参阅附图1、附图2和附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箱体I为一长方体密封箱,其内部被隔板隔开成多个容纳腔室,其中,该箱体采用耐腐蚀,高强度,防渗性能较好的材质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箱体I可以是其他形状腔体。从图中可见,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2包括预硝化池21,该预硝化池21固定于箱体I的底壁上,该预硝化池21上端与箱体顶壁之间设有多个通孔,该通孔用于经过预硝化池处理的污水从上端溢出,该预硝化池21与箱体I连接处设有一进水口 210,该进水口 210用于将外部经过初步处理的污水排进该可曝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里,然后进行后续处理。其中该预硝化池21呈圆柱状。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2还包括一厌氧池22,该厌氧池22呈圆柱状,其一端固定于所述箱体I的底壁,并且该厌氧池22环套于所述的预硝化池21外部,即所述的预硝化池21固定于该厌氧池22内,该厌氧池22与预硝化池21上部连通。预硝化池21内的污水从该预硝化池21的上端溢出到该厌氧池22内。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2还包括一缺氧池23,该缺氧池23呈圆柱状,该缺氧池23环套于所述的厌氧池22外部,且缺氧池23底部与厌氧池22连通。厌氧池22内污水经过厌氧处理之后,从厌氧池底部输送到缺氧池23中进行进一步处理。其中,缺氧池23内靠近所述箱体I的底壁处固定有一间歇曝气装置230,该间歇曝气装置230将空气中的氧强制向液体中转移,其目的是获得足够的溶解氧,以便生化反应。优选的,该间歇曝气装置230的末端为一管体状,该管体上设置有均匀的气孔2301,该气孔2301的直径为0.8mm至2m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间歇曝气装置每隔十分钟曝气一次,每次曝气时间为10秒。需要说明的是,该缺氧池23内的溶氧量必须保证不大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曝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箱体,该箱体内设有多个腔体;一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包括:一预硝化池,该预硝化池底部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底壁上,且该预硝化池与箱体底壁连接处设有一进水口;一厌氧池,该厌氧池环套于所述预硝化池外部,且所述的预硝化池与所述的厌氧池上端连通;一缺氧池,该缺氧池环套于所述厌氧池外部,所述缺氧池底部与所述厌氧池连通;一好氧池,该好氧池是该缺氧池外壁与该箱体之间的空腔,所述的好氧池上端与所述的缺氧池连通;一沉淀池,该沉淀池设于所述好氧池一侧,并且所述的好氧池与所述的沉淀池连通;一清水池,该清水池与所述沉淀池连通;一污泥池,该污泥池与所述沉淀池连通;其中,该缺氧池内靠近该箱体的底部设有一间歇曝气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曝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箱体,该箱体内设有多个腔体; 一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包括:一预硝化池,该预硝化池底部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底壁上,且该预硝化池与箱体底壁连接处设有一进水口 ;一厌氧池,该厌氧池环套于所述预硝化池外部,且所述的预硝化池与所述的厌氧池上端连通;一缺氧池,该缺氧池环套于所述厌氧池外部,所述缺氧池底部与所述厌氧池连通;一好氧池,该好氧池是该缺氧池外壁与该箱体之间的空腔,所述的好氧池上端与所述的缺氧池连通; 一沉淀池,该沉淀池设于所述好氧池一侧,并且所述的好氧池与所述的沉淀池连通; 一清水池,该清水池与所述沉淀池连通; 一污泥池,该污泥池与所述沉淀池连通; 其中,该缺氧池内靠近该箱体的底部设有一间歇曝气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曝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预硝化池、厌氧池、缺氧池都是呈圆柱状,该预硝化池、厌氧池、缺氧池以及好氧池依次从内到外环套固定于该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生裴廷权李健驰何海波周洪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合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