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冷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03726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冷冰箱,其包括内胆和设置在所述内胆上的蒸发管组,所述内胆上设有热交换区,在所述热交换区内,所述蒸发管组具有至少两种传热系数,从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直冷冰箱能够对结霜部位进行有效控制,进一步起到了节能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冷冰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冷冰箱,尤其涉及一种节能的直冷冰箱。
技术介绍
电冰箱是一种利用制冷回路中的冷媒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时的制冷作用将电冰箱内部维持在低温状态,从而保存食物的装置。直冷式电冰箱是通过持续驱动制冷回路的方法将箱体内的温度维持在低温状态下的。现有的直冷式电冰箱的冷冻蒸发器基本采用板管式或丝管式设计,从而,在使用现有的直冷式电冰箱时,冷冻蒸发器的表面就会与冷冻间室内部的湿热空气直接接触,由于热空气密度较冷空气密度小,从而在冷冻间室的前上部会聚集大量的湿热空气,造成局部结霜明显。随着使用周期的增长,冷冻室内会很容易因霜层过厚而导致温度升高,从而不仅会造成直冷式电冰箱的制冷性能下降,同时还会导致耗电量较高,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直冷式电冰箱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直冷冰箱,该直冷冰箱具有节能的作用。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冷冰箱,其包括内胆,所述内胆包括冷冻内胆,所述冷冻内胆上设有热交换区,所述直冷冰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区内的蒸发管组,在所述热交换区内,所述蒸发管组具有至少两种传热系数使该热交换区内的部分所述热交换区内的传热系数与另外部分所述热交换区内的传热系数不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发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冻内胆上的第一蒸发管和第二蒸发管,所述第一蒸发管和所述第二蒸发管均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区内,且所述第一蒸发管的传热系数与所述第二蒸发管的传热系数不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发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区内的蒸发管,且所述蒸发管包括传热系数不同的第一蒸发部和第二蒸发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发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冻内胆上的第一蒸发管和第二蒸发管,所述第一蒸发管和所述第二蒸发管均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区内,且所述第一蒸发管与所述第二蒸发管的传热系数相同;所述蒸发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蒸发管与所述冷冻内胆之间的节能件,且所述节能件的传热系数与所述第二蒸发管的传热系数不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蒸发管与一压缩机相连,所述第二蒸发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蒸发管与所述压缩机之间,以使得制冷剂从压缩机出口先流经所述第二蒸发管再流进所述第一蒸发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蒸发管与所述压缩机之间还设置有回气管,以使得制冷剂从第一蒸发管出口先流经所述回气管再流进所述压缩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胆包括冷冻内胆,所述冷冻内胆包括对应门体的开口侧、与所述开口侧相邻的侧壁及与所述开口侧相对的后壁,所述第一蒸发管缠绕在所述冷冻内胆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蒸发管设置在所述冷冻内胆的后壁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胆还包括冷藏内胆,所述蒸发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二蒸发管之间以对所述冷藏内胆制冷的第三蒸发管,以使得制冷剂从压缩机出口先流经所述第三蒸发管再流进所述第二蒸发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发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蒸发管与所述回气管之间以对所述冷藏内胆制冷的第四蒸发管,以使得制冷剂从第一蒸发管出口先流经所述第四蒸发管再流进所述回气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直冷冰箱通过在内胆上设置热交换区和蒸发管组,且在所述热交换区内,所述蒸发管组具有至少两种传热系数,从而本专利技术的直冷冰箱能够对结霜部位进行有效控制,进一步起到了节能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直冷冰箱的主要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制冷剂流向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第二蒸发管于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直冷冰箱包括冰箱箱体(未图示),所述冰箱箱体的中间有水平方向形成的隔壁(未图示),且所述冰箱箱体以所述隔壁为中心沿着上下方向各自形成冷藏室(未图示)和冷冻室(未图示)。所述冷藏室和所述冷冻室的前面开口处有由铰链结合的冷藏室门体(未图示)和冷冻室门体(未图示),所述冷藏室门体和所述冷冻室门体进行旋转,以开闭所述冰箱箱体的冷藏室和冷冻室。所述冷冻室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冻室内部的冷冻内胆20,所述冷冻内胆20上设置有对所述冷冻内胆20进行制冷的第一蒸发管30和第二蒸发管40。所述冷冻内胆20包括对应所述冷冻室门体的开口侧21、与所述开口侧21相邻的四个侧壁22及与所述开口侧21相对的后壁23。所述第一蒸发管30呈盘管式均匀缠绕在所述冷冻内胆20的四个侧壁22上,且是自所述冷冻内胆20的后部向所述冷冻内胆20的前部缠绕的。所述第一蒸发管30与一压缩机(未图示)相连。所述第二蒸发管40设置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蒸发管30之间,以使得制冷剂从压缩机出口先流经所述第二蒸发管40再流进所述第一蒸发管30。所述第二蒸发管40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冻内胆20的后壁23上方,并位于所述第一蒸发管30的后方。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蒸发管40为D型管(但不仅限于D型管,也可为其他类型的管),且呈板管式贴覆在所述冷冻内胆20的后壁23上方;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蒸发管40的贴覆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另外所述第二蒸发管40也可设置成嵌入在所述冷冻内胆20后壁23上侧的吹胀式。目前,传热有3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其中导热能力用导热系数来衡量,而导热系数本身与材质、密度、含湿量、温度等参数有关。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冷冻内胆20上设置有热交换区,且所述热交换区内包括有至少两种传热系数。本专利技术中的所述热交换区具有三种实施方式,以下将对该三种实施方式分别进行详细说明。实施方式一、所述第一蒸发管30和所述第二蒸发管40均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区内,且所述第二蒸发管40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材质,以使得所述第二蒸发管40的传热系数高于所述冷冻室内其他部位(包括所述冷冻内胆20和所述第一蒸发管30)的传热系数,从而所述第二蒸发管40表面的温度会低于所述冷冻室内其他部位的温度,进而所述冷冻室内部的湿热空气会在对应所述第二蒸发管40的部位优先结霜。具体来说,所述第一蒸发管30的材质为铝,所述第二蒸发管40包括铝管和形成在铝管表面的铜镀层,从而所述第二蒸发管40的传热系数高于所述第一蒸发管30的传热系数。实施方式二、所述第二蒸发管40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区内,且所述第二蒸发管40包括第一蒸发部和与所述第一蒸发部相连接的第二蒸发部。所述第二蒸发部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材质,以使得所述第二蒸发部的传热系数高于所述第一蒸发部和所述冷冻室内其他部位(包括所述冷冻内胆20和所述第一蒸发管30)的传热系数,从而所述第二蒸发部表面的温度会低于所述冷冻室内其他部位的温度,进而所述冷冻室内部的湿热空气会在对应所述第二蒸发部的部位优先结霜。具体来说,所述第一蒸发部的材质为铝,所述第二蒸发部包括铝管和形成在铝管表面的铜镀层,从而所述第二蒸发部的传热系数高于所述第一蒸发部的传热系数。实施方式三、所述冷冻内胆20上还设置有节能件4,所述第二蒸发管40贴覆在所述节能件4上,所述节能件4进一步贴覆在所述冷冻内胆20的后壁23上方,且所述节能件4和所述第二蒸发管40均位于所述热交换区内。所述节能件4采用高导热系数的材质制成,以使得所述节能件4的传热系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直冷冰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冷冰箱,包括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冷冰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胆上的蒸发管组,所述内胆上设有热交换区,在所述热交换区内,所述蒸发管组具有至少两种传热系数。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08 CN 201310085333.41.一种直冷冰箱,包括内胆,所述内胆包括冷冻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内胆上设置有热交换区,所述直冷冰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区内的蒸发管组,所述蒸发管组具有至少两种传热系数使该热交换区内的部分所述热交换区内的传热系数与另外部分所述热交换区内的传热系数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冻内胆上的第一蒸发管和第二蒸发管,所述第一蒸发管和所述第二蒸发管均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区内,且所述第一蒸发管的传热系数与所述第二蒸发管的传热系数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区内的蒸发管,且所述蒸发管包括传热系数不同的第一蒸发部和第二蒸发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冻内胆上的第一蒸发管和第二蒸发管,所述第一蒸发管和所述第二蒸发管均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区内,且所述第一蒸发管与所述第二蒸发管的传热系数相同;所述蒸发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蒸发管与所述冷冻内胆之间的节能件,且所述节能件的传热系数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贤栋张奎宋燕王健刘建如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