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病患护理辅助翻身装置,包括高度可调节的支架,支架底部设置有滚轮,滚轮上安装有用于限制滚轮运动的轮锁;支架顶端设置有与支架轴心线垂直的条形支板,支架顶端固结在支板底面中心处;支板上表面沿支板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非通透的滑槽,滑槽中装配有可沿滑槽滑动的提升装置。与现有的翻身装置相比,本装置机械结构简单,利用提升装置减小了翻身所需用力,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病患护理辅助翻身装置,包括高度可调节的支架,支架底部设置有滚轮,滚轮上安装有用于限制滚轮运动的轮锁;支架顶端设置有与支架轴心线垂直的条形支板,支架顶端固结在支板底面中心处;支板上表面沿支板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非通透的滑槽,滑槽中装配有可沿滑槽滑动的提升装置。与现有的翻身装置相比,本装置机械结构简单,利用提升装置减小了翻身所需用力,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专利说明】一种病患护理辅助翻身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临床护理辅助用具,具体涉及一种病患护理辅助翻身装置。
技术介绍
因病重长期卧床的病人,或手术后不能随意移动的病人,由于其体力虚弱,或感觉运动功能丧失,无力变换卧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能使身体的皮肤组织、肌肉持续受压而局部缺氧,导致血管栓塞、溃疡,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因此病患护理中褥疮的预防极为重要;防止褥疮一方面要经常清洗患者的衣物和床单、被罩,更重要的是要定时改变患者卧姿,保持患者肢体血液流动通畅。无论是帮助患者更换衣被,或是辅助患者运动,都不可避免地需要患者进行翻身、抬臂、抬腿等动作,由于大多数重症患者身体机能差,或已完全失去知觉,无法在医护人员对其翻身时配合医护人员,有时需要几个人配合才能完成翻身动作,而这种翻身同一患者每天要进行数次,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工作强度。针对重病患者翻身难的情况,目前临床上采用翻身巾或辅助翻身装置来帮助患者翻身,但都存在一些缺陷:翻身巾在使用之前需要铺在患者身体下部,容易被污染,需要经常更换,且其厚度一般比较大,清洁困难,比普通床单成本高;医护人员在拉动翻身巾时,容易使翻身巾对患者身体作用力不均勻而牵动患者伤口,引起患者的疼痛;翻身巾帮助患者翻身,但仍比较消耗体力,尤其是劲力小的女医护人员;对于目前的辅助翻身装置,大多数为翻身床,或结构复杂的辅助翻身器械;这些器械结构复杂,成本高,难以普及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患护理辅助翻身装置,其结构轻巧,省时省力,经济性好。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病患护理辅助翻身装置,包括高度可调节的支架,支架底部设置有滚轮,滚轮上安装有用于限制滚轮运动的轮锁;支架顶端设置有与支架轴心线垂直的条形支板,支架顶端固结在支板底面中心处;支板上表面沿支板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非通透的滑槽,滑槽中装配有可沿滑槽滑动的提升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的滑槽的纵向截面为倒T形。进一步地,所述的提升装置包括空心盒体,盒体底面上固结有与滑槽配合的T形滑块,盒体中在竖直方向上设置两个滑轮:位于上侧的第一滑轮和位于下侧的第二滑轮,两个滑轮上装配有绳索,绳索的一端固结在第一滑轮上,绳索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并从位于第一滑轮、第二滑轮之间的盒体侧壁上穿出,在绳索穿出盒体的一端安装有夹具;在盒体外侧安装有与第一滑轮连接的摇柄,盒体外表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摇柄的固定槽。进一步地,在支板上表面中部开设有与滑槽垂直且与滑槽内部贯通的横槽。进一步地,所述的提升装置设置一对或多对。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用于调整支架高度的升降旋钮。进一步地,所述的夹具为夹子。本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可采用多个提升装置来减少翻身所需要的力量,尤其适用于劲力小的医护人员使用;2.提升装置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减去,并可任意调整患者翻身位置、翻转高度,且能在任意翻身位置被固定;3.与翻身巾等需要提前铺设在患者身下的缺陷相比,本装置对患者的床褥无任何要求,可任意、反复使用,经济性好,不用更换;4.与现有的翻身装置相比,本装置机械结构简单,利用提升装置减小了翻身所需用力,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5.装置可推动到病床旁边的合适位置,利用轮锁固定,方便转移。【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滑槽的纵向截面图;图3为支板的俯视图;图中标号代表:1—病床,2—绳索,3—盒体,4一床单,5—夹子,6—第一滑轮,7—摇柄,8—第二滑轮,9 一固定槽,10—滑槽,11 一横槽,12—支架,13—升降旋钮,14 一轮锁,15—滚轮,16—支板,17—T形滑块;【具体实施方式】现有的辅助患者改变体位、翻身过程中,医护人员一般采用两人配合、或提前铺设翻身巾,需要大量医务人员的投入;而翻身巾需要每一个患者都提前铺设在身下,经济成本高,且不易清洗;对于一些力气小的医护人员,利用翻身巾仍有不能翻动患者的情况存在。而大型的翻身床、器械,明显不适合于病房的使用要求,基于此,本技术给出一种结构简单、经济性好的翻身装置。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病患护理辅助翻身装置,包括高度可调节的支架12,支架12底部设置有滚轮15,滚轮15上安装有用于限制滚轮15运动的轮锁14。滚轮15为万向轮,便于装置的转移;而在到合适的位置后,按下轮锁14,则滚轮15被固定,即可开始使用。支架12为套筒结构,支架12上安装有用于调整其高度的升降旋钮13。支架12顶端设置有与支架12轴心线垂直的条形支板16,支架12顶端固结在支板16底面中心处;支板16上表面沿支板16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非通透的滑槽10,滑槽10中装配有可沿滑槽10滑动的提升装置。滑槽10非通透是防止提升装置从滑槽10两端滑落。本技术中,提升装置包括空心盒体3,盒体3底面上固结有与滑槽10配合的T形滑块17,盒体3中在竖直方向上设置两个滑轮:位于上侧的第一滑轮6和位于下侧的第二滑轮8,两个滑轮上装配有绳索2,绳索2的一端固结在第一滑轮6上,绳索2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滑轮6、第二滑轮8并从位于第一滑轮6、第二滑轮8之间的盒体3侧壁上穿出,在绳索2穿出盒体3的一端安装有夹具;在盒体3外侧安装有与第一滑轮6连接的摇柄7,盒体3外表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摇柄7的固定槽9。固定槽9的形状正好能容纳一个摇柄7,可将摇柄7塞入到固定槽9中,实现摇柄7的相对固定。第一滑轮6和第二滑轮8组成了滑轮组合,当然滑轮组也可以设置多组,考虑到实际使用过程中每个提升装置只负责一点的提升,不需要太大的力量,因此设置一组滑轮组合即可满足要求。位于第一滑轮6和第二滑轮8之间的盒体3上开设有通孔,绳索2的一端从这个通孔中穿出,并安装有夹具。夹具可为任意常规夹具;本技术中采用夹子5。当然,如果夹具的夹持效果不好,可以将绳索2的端部直接绑在床单4上。提升装置在滑槽10中设置一对或多对,在滑槽10中部位置开设有横槽11,横槽11与滑槽10垂直并且内部贯通;当T形滑块17滑动到中间的横槽11处时,可将该提升装置从滑槽10中取出。因此通过横槽11,可以添加、取出提升装置。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整个装置推动到患者病床I旁边,选择合适的位置,然后用轮锁14将滚轮15锁14定,通过升降旋钮13调整支架12的高度。根据患者的体型决定使用几个提升装置,然后将提升装置从横槽11中安装进滑槽10中,将绳索2的一端通过夹具夹在床单4边缘,如果夹持效果不好,直接用绳索2绑在床单4边缘。固定好绳索2后,摇动摇柄7,则绳索2收缩,与绳索2连接的床单4位置提升,在床单4的作用下患者开始慢慢翻身。也可以将绳索2固定在床单4的某个位置,仅仅使某个位置的床单4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病患护理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度可调节的支架(12),支架(12)底部设置有滚轮(15),滚轮(15)上安装有用于限制滚轮(15)运动的轮锁(14);支架(12)顶端设置有与支架(12)轴心线垂直的条形支板(16),支架(12)顶端固结在支板(16)底面中心处;支板(16)上表面沿支板(16)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非通透的滑槽(10),滑槽(10)中装配有可沿滑槽(10)滑动的提升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毓,刘玉芳,陈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