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99621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8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捕鼠器,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捕鼠装置、连接块、储鼠装置;连接块安装在储鼠装置上,捕鼠装置上开设有螺纹孔Ⅲ,捕鼠装置通过其上的螺纹孔Ⅲ及连接块上安设的螺栓Ⅱ与储鼠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便于推广;原理简单,节能环保,适应性强;实用性强,捕鼠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捕鼠器,属于日常生活用品
。本技术包括捕鼠装置、连接块、储鼠装置;连接块安装在储鼠装置上,捕鼠装置上开设有螺纹孔Ⅲ,捕鼠装置通过其上的螺纹孔Ⅲ及连接块上安设的螺栓Ⅱ与储鼠装置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便于推广;原理简单,节能环保,适应性强;实用性强,捕鼠效率高。【专利说明】一种捕鼠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捕鼠器,属于日常生活用品

技术介绍
老鼠偷吃粮食、传播疾病,并且其繁殖速度极快,对人类危害非常大,因此有效的灭鼠成为人类面临的长期任务。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捕鼠器需要人力配合,也存在不能连续捕鼠的弊端,这样既浪费人力,且捕鼠效果差,有些捕鼠器虽能连续捕鼠,但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使用不方便、很难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可连续捕鼠的捕鼠器,以解决现有捕鼠器不能连续捕鼠、捕鼠浪费人力、效果差等问题。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捕鼠器,包括捕鼠装置、连接块5、储鼠装置;连接块5安装在储鼠装置上,捕鼠装置上开设有螺纹孔III14,捕鼠装置通过其上的螺纹孔III14及连接块5上安设的螺栓II 4与储鼠装置连接,捕鼠装置包括捕鼠箱体1、翘板I 2、螺栓I 3、转轴I 15、电机33、电机齿轮34、翘板齿轮35、传感器I 37;;捕鼠箱体I中部开设有孔I 13,转轴I 15通过螺栓I 3、孔I 13安装在捕鼠箱体I内,翘板I 2位于捕鼠箱体I内安装在转轴I 15上,捕鼠箱体I前侧开设有入口 11,捕鼠箱体I后侧开设有出口12,电机33安装在捕鼠箱体I内,电机齿轮34安装在电机33上,翘板齿轮35安装在转轴I 15上,电机齿轮34与翘板齿轮35啮合,传感器I 37安装在翘板I 2上,储鼠装置包括储鼠箱体7、螺栓III 9、顶盖10、固定座I 16、门罩17、翘板II 18、转轴II 19、固定座II 20、卡杆21、转板22、固定座III 23、转轴III 24、转轴IV 25、弹簧I 28、弹簧II 29、固定座IV 30、电板36 ;储鼠箱体7上部开设有轴孔6,顶盖10 —端通过转轴IV 25、轴孔6安装在储鼠箱体7上端,顶盖10另一端通过其上开设有的螺纹孔II 26、储鼠箱体7上开设有螺纹孔I 8及螺栓III9与储鼠箱体7连接,储鼠箱体7上开设有储鼠箱入口 31,门罩17安装在储鼠箱体7内位于储鼠箱入口 31处,转轴II 19安装在储鼠箱体7端部位于门罩17内,卡杆21 —端通过转轴II 19与翘板II 18 一端连接,卡杆21另一端设有凸起32,凸起32用于将旋下的翘板I2卡住,固定座IV 30安装在门罩17内位于门罩17上部,固定座I 16安装在储鼠箱体7内位于固定座IV 30下部,转板22 —端通过转轴III 24安装在门罩17上,固定座III 23安装在转板22另一端,弹簧I 28—端与固定座IV 30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座III 23连接,固定座II20安装在翘板II 18另一端,弹簧II 29—端与固定座I 16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座II 20连接,电板36安装在储鼠箱体7内位于门罩17侧部。所述顶盖10上开设有观察孔27。所述捕鼠箱体I内的翘板I 2—端位于捕鼠箱体I入口 11处,另一端位于储鼠箱入口 31处,翘板I 2—端与入口 11形成封闭空间。所述门罩17的大小等于储鼠箱入口 31的大小。所述翘板I 2右端的重力比左端的重力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将捕鼠器放到老鼠经常活动的地方,当老鼠进入捕鼠箱体I的入口 11后,其在翘班I 2上爬行,当老鼠接触到翘板I 2上的传感器I 37时,电机33工作,使得电机齿轮34转动带动翘板齿轮35转动,从而使得转轴I 15转动带动翘板I2的左端向出口 12方落下被卡到卡杆21的凸起32下,翘板I 2右端与捕鼠箱入口 11顶部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当老鼠到达储鼠箱体7处,老鼠继续往前爬行通过卡杆21到达翘板II 18上,翘板II 18向下使得转轴II 19转动,带动卡杆21向上转动使得位于凸起32下的翘板I 2左端在翘板I 2右端重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则捕鼠箱体I的翘板I 2回复原状,当老鼠爬过翘板II 18后进入储鼠箱体7内,碰到电板36后将其电晕,翘板II 18在弹簧II 29的作用下回复原状,则老鼠被关入储鼠箱体7内;当电机33不能正常工作时,老鼠越过翘板I 2中部后,翘板I 2左端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出口 12方落下被卡到卡杆21的凸起32下,翘板I 2右端与捕鼠箱入口 11顶部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在凸起32的作用下翘板I 2无法转回则老鼠无法原路返回只能向储鼠箱处活动,当老鼠到达储鼠箱体7处,老鼠继续往前爬行通过卡杆21到达翘板II 18上,翘板II 18向下使得转轴II 19转动,带动卡杆21向上转动使得位于凸起32下的翘板I 2左端在翘板I 2右端重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则捕鼠箱体I的翘板I 2回复原状,当老鼠爬过翘板II 18后进入储鼠箱体7内,碰到电板36后将其电晕,翘板II 18在弹簧II 29的作用下回复原状,则老鼠被关入储鼠箱体7内;当需要从储鼠箱体7内取出老鼠时,拧开储鼠箱体7山的螺栓III 9,打开顶盖10即可取出老鼠。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便于推广;2、原理简单,节能环保,适应性强;3、实用性强,捕鼠效率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捕鼠箱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翘板I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储鼠箱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翘板II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转板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顶盖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储鼠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翘板I1、转板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为:1:捕鼠箱体、2:翅板1、3:螺检1、4:螺检I1、5:连接块、6:轴孔、7:储鼠箱体、8:螺纹孔1、9:螺栓II1、10:顶盖、11:入口、12:出口、13:孔1、14:螺纹孔II1、15:转轴1、16、固定座1、17:门罩、18:翘板I1、19:转轴11、20:固定座11、21:卡杆、22:转板、23:固定座111、24:转轴111、25:转轴IV、26:螺纹孔I1、27:观察孔、28:弹簧1、29:弹簧11、30:固定座IV、31:储鼠箱入口、32:凸起、33:电机、34:电机齿轮、35:翘板齿轮、36:电板、37:传感器I 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实施例1:如图1-11所示,一种捕鼠器,包括捕鼠装置、连接块5、储鼠装置;连接块5安装在储鼠装置上,捕鼠装置上开设有螺纹孔III 14,捕鼠装置通过其上的螺纹孔III 14及连接块5上安设的螺栓II 4与储鼠装置连接,捕鼠装置包括捕鼠箱体1、翘板I 2、螺栓I3、转轴I 15、电机33、电机齿轮34、翘板齿轮35、传感器I 37 ;;捕鼠箱体I中部开设有孔I 13,转轴I 15通过螺栓I 3、孔I 13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捕鼠装置、连接块(5)、储鼠装置;连接块(5)安装在储鼠装置上,捕鼠装置上开设有螺纹孔Ⅲ(14),捕鼠装置通过其上的螺纹孔Ⅲ(14)及连接块(5)上安设的螺栓Ⅱ(4)与储鼠装置连接,捕鼠装置包括捕鼠箱体(1)、翘板Ⅰ(2)、螺栓Ⅰ(3)、转轴Ⅰ(15)、电机(33)、电机齿轮(34)、翘板齿轮(35)、传感器Ⅰ(37);捕鼠箱体(1)中部开设有孔Ⅰ(13),转轴Ⅰ(15)通过螺栓Ⅰ(3)、孔Ⅰ(13)安装在捕鼠箱体(1)内,翘板Ⅰ(2)位于捕鼠箱体(1)内安装在转轴Ⅰ(15)上,捕鼠箱体(1)前侧开设有入口(11),捕鼠箱体(1)后侧开设有出口(12),电机(33)安装在捕鼠箱体(1)内,电机齿轮(34)安装在电机(33)上,翘板齿轮(35)安装在转轴Ⅰ(15)上,电机齿轮(34)与翘板齿轮(35)啮合,传感器Ⅰ(37)安装在翘板Ⅰ(2)上,储鼠装置包括储鼠箱体(7)、螺栓Ⅲ(9)、顶盖(10)、固定座Ⅰ(16)、门罩(17)、翘板Ⅱ(18)、转轴Ⅱ(19)、固定座Ⅱ(20)、卡杆(21)、转板(22)、固定座Ⅲ(23)、转轴Ⅲ(24)、转轴Ⅳ(25)、弹簧Ⅰ(28)、弹簧Ⅱ(29)、固定座Ⅳ(30)、电板(36);储鼠箱体(7)上部开设有轴孔(6),顶盖(10)一端通过转轴Ⅳ(25)、轴孔(6)安装在储鼠箱体(7)上端,顶盖(10)另一端通过其上开设有的螺纹孔Ⅱ(26)、储鼠箱体(7)上开设有螺纹孔Ⅰ(8)及螺栓Ⅲ(9)与储鼠箱体(7)连接,储鼠箱体(7)上开设有储鼠箱入口(31),门罩(17)安装在储鼠箱体(7)内位于储鼠箱入口(31)处,转轴Ⅱ(19)安装在储鼠箱体(7)端部位于门罩(17)内,卡杆(21)一端通过转轴Ⅱ(19)与翘板Ⅱ(18)一端连接,卡杆(21)另一端设有凸起(32),固定座Ⅳ(30)安装在门罩(17)内位于门罩(17)上部,固定座Ⅰ(16)安装在储鼠箱体(7)内位于固定座Ⅳ(30)下部,转板(22)一端通过转轴Ⅲ(24)安装在门罩(17)上,固定座Ⅲ(23)安装在转板(22)另一端,弹簧Ⅰ(28)一端与固定座Ⅳ(30)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座Ⅲ(23)连接,固定座Ⅱ(20)安装在翘板Ⅱ(18)另一端,弹簧Ⅱ(29)一端与固定座Ⅰ(16)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座Ⅱ(20)连接,电板(36)安装在储鼠箱体(7)内位于门罩(17)侧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玉标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