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层水力压裂效果时空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97403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7 18:07
一种煤层水力压裂效果时空评价方法,在选定的采掘巷道巷帮施工压裂钻孔,封孔并连接水力压裂系统。其特征在于:以压裂孔为轴对称中心,在压裂孔所在水平线上沿巷道走向均匀布置铜质电极,电极一端与巷帮煤体良好耦合,另一端利用漆包线与高密度电法仪相连接;启动电法仪,测试压裂前的煤层电阻率;启动水力压裂系统对煤体进行压裂,同时利用电法仪连续采集电阻率数据,直至正常压裂结束后关闭仪器;最后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这种基于电阻率变化监测及评价煤层水力压裂有效作用范围的方法可通过反演煤体内部压力水的运移实现对水力压裂过程煤层内部裂缝分布及扩展情况的连续监测,适用于煤层水力压裂有效作用范围的监测与评价。该方法操作简单,不留“盲区”,测试费用低,准确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层水力压裂效果时空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层水力压裂效果时空评价方法,属煤矿安全及瓦斯灾害防治领域,尤其适用于在含瓦斯煤中实施煤层水力压裂有效作用范围的测定与评价。
技术介绍
瓦斯灾害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水力压裂能够对煤体起到良好的卸压增透作用,大大提高瓦斯抽采效率,达到良好的抽采及防突效果。然而,目前水力压裂的效果评价仅停留在非常传统的手段,在压裂孔附近布置瓦斯抽采钻孔,考察钻屑量、含水量等传统指标及考察瓦斯抽采效果,这些参数均是对水力压裂潜在影响区域的“点评价”,无法实现区内煤岩体结构演化的时空连续评价,从而必然造成效果考察及后期瓦斯抽采施工的盲目性,不仅影响煤矿安全生产,也会导致施工成本的大幅提高。《煤炭学报》2012年37卷第12期的论文“定向水力压裂工作面煤体应力监测及其演化规律”监测了水力压裂工作面煤体的应力状态,通过应力变化反映水力压裂效果的方法虽然能连续观测,但是工作面应力与采动过程以及周期来压有关,因此并不能有效、全面反映水力压裂的影响。《钻采工艺》2010年3月的论文“射孔参数对水力压裂效果的影响实例分析”利用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煤层水力压裂效果时空评价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层水力压裂效果时空评价方法,包括在选定采掘巷道巷帮施工压裂钻孔(7),封孔并连接水力压裂系统;其特征在于:(1)以压裂孔(7)为轴对称中心,在压裂孔(7)所在水平面上,距离底板(2)1.1~1.3m处间隔距离向煤帮内插入多个铜质电极(4),多个铜质电极(4)沿巷道走向均匀布置;(2)利用漆包线将每个铜质电极(4)直接与电法仪(6)相连接,将多根漆包线捋成导线束(5)沿巷帮与巷道底板(2)夹角处整齐伸直固定;(3)水力压裂前20min,启动电法仪(6),测试水压为0时的煤层电阻率数据,并反演出视电阻率云图;(4)启动水力压裂系统对煤体进行水力压裂,同时通过电法仪(6)连续采集电阻率数据,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层水力压裂效果时空评价方法,包括在选定采掘巷道巷帮施工压裂孔(7),封孔并连接水力压裂系统;其特征在于:(1)以压裂孔(7)为轴对称中心,在压裂孔(7)所在水平面上,距离底板(2)1.1~1.3m处间隔距离向煤帮内插入多个铜质电极(4),多个铜质电极(4)沿巷道走向均匀布置;所述的多个铜质电极(4)间隔的距离为4~6m;所述的铜质电极(4)为圆柱或圆锥形,其直径为0.8~1.2cm,长度10~15cm;所述的多个铜质电极(4)垂直于煤壁插入煤体,插入深度为30~50cm;(2)利用漆包线将每个铜质电极(4)直接与电法仪(6)相连接,将多根漆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大钊王恩元王勃邱黎明黄兰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