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39503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通过对多节锂电池进行充电管理、电量监控和智能控制供电路径的方式,能够实现对锂电池的保护和避免锂电池出现充电充不满或不饱和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包括:充电器、充电管理电路、锂电池、电量计电路、MOS开关、控制开关、集成电路总线和待供电系统;充电器,与控制开关的一端、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端、MOS开关的第一极性脚相连,用于对锂电池充电或对待供电系统供电;电量计电路的三端分别与MOS开关的第二极性脚、待供电系统及锂电池的另一端相连;MOS开关的第三极性脚分别与充电管理电路相连;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待供电系统相连;电量计电路通过集成电路总线与待供电系统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通过对多节锂电池进行充电管理、电量监控和智能控制供电路径的方式,能够实现对锂电池的保护和避免锂电池出现充电充不满或不饱和的情况。本技术的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包括:充电器、充电管理电路、锂电池、电量计电路、MOS开关、控制开关、集成电路总线和待供电系统;充电器,与控制开关的一端、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端、MOS开关的第一极性脚相连,用于对锂电池充电或对待供电系统供电;电量计电路的三端分别与MOS开关的第二极性脚、待供电系统及锂电池的另一端相连;MOS开关的第三极性脚分别与充电管理电路相连;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待供电系统相连;电量计电路通过集成电路总线与待供电系统相连。【专利说明】一种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电源管理单元(Power Manage Unit, PMU),是一种高度集成的、针对便携式应用的电源管理方案,即将传统分立的若干类电源管理器件整合在单个的封装之内,这样可实现更高的电源转换效率和更低功耗,及更少的组件数以适应缩小的板级空间。锂电池供电设备的电源管理系统分为充电管理和电量监控管理,智能电源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源路径管理。目前,市面上针对单节锂电池的充电管理,有许多成熟的PMU可以供选择,但是对于2节、甚至3节串联的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管理,市面上还没有出现比较简单可行、性价比高的应用方案。目前,针对2节、3节锂电池串联供电的设备,充电电路都很简单,直接做一个8.4V(2节锂电池串联)或者12.6V (3节锂电池串联)的适配器,给设备电池充电。这样没有充电保护电路,容易造成锂电池过充,降低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系统带上负载工作后,由于充电系统没有隔离,容易造成系统工作后,适配器电压被拉低,电池无论如何也充不满或不饱和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通过对多节锂电池进行充电管理、电量监控和智能控制供电路径的方式,能够实现对锂电池的保护和避免锂电池出现充电充不满或不饱和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包括充电器、充电管理电路、锂电池、电量计电路、MOS开关、控制开关、集成电路总线和待供电系统;所述充电器,与所述控制开关的一端、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端、所述MOS开关的第一极性脚相连,用于对所述锂电池充电或对所述待供电系统供电;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与所述锂电池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量计电路的三端分别与所述MOS开关的第二极性脚、所述待供电系统及所述锂电池的另一端相连;所述MOS开关的第三极性脚分别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相连;所述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待供电系统相连;所述电量计电路通过所述集成电路总线与所述待供电系统相连。可选地,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两节所述锂电池。可选地,所述充电器为15V/2.5A的高压大电流充电器;所述锂电池为12.6V的锂电池。可选地,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芯片MP2612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三极管Q1、电感L1、二极管D1、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WDl及稳压二极管WD2 ;所述芯片MP26123包括引脚1、引脚2、引脚3、引脚4、引脚5、引脚6、引脚7、引脚8、引脚9、引脚10、引脚11、引脚12、引脚13、引脚14、引脚15、引脚16及引脚17 ;所述电阻Rl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及所述三极管Ql的源极相连,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及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l的栅极及所述二极管Dl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引脚3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及所述稳压二极管WDl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l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引脚4相连,所述稳压二极管WDl的反向输入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WD2的正向输入端及所述引脚16相连,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引脚5、所述引脚7所述电阻R6的一端及所述电容C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引脚2及热敏电阻相连,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所述引脚6、所述引脚12及所述引脚17接地;所述引脚8通过所述电阻R9及所述电容CS接地,所述引脚13通过所述电容C7接地,所述引脚9通过所述电阻R8及所述电容C9接地;所述引脚14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引脚15、所述稳压二极管WD2的反向输入端及所述电感LI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I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5的一端及所述引脚11相连,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所述引脚10及所述电容ClO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lO的另一端接地。可选地,所述电量计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三极管Q1、三极管Q2、芯片INA219及芯片Jl ;所述芯片INA219包括引脚1、引脚2、引脚3、引脚4、引脚5、引脚6、引脚7及引脚8 ;所述锂电池的负电极、所述电阻Rl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l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一端及所述锂电池的正电极相连;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l的一端及所述引脚2相连,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l的另一端及所述引脚I相连;所述引脚3、所述引脚7及所述引脚8相连并接地;所述引脚4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相连,并连接5V电源端;所述三极管Ql的源极、所述三极管Q2的源极及所述电容C3的一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l的栅极、所述三极管Q2的栅极、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及所述电阻R5的一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l的栅极、所述三极管Q2的栅极及所述芯片Jl的一个引脚相连,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源端相连,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Jl的另外两个引脚、所述电容C4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一端及电源端相连,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及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可选地,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拨动开关。本技术的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包括充电器、充电管理电路、锂电池、电量计电路、MOS开关、控制开关、集成电路总线和待供电系统;所述充电器,与所述控制开关的一端、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端、所述MOS开关的第一极性脚相连,用于对所述锂电池充电或对所述待供电系统供电;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与所述锂电池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量计电路的三端分别与所述MOS开关的第二极性脚、所述待供电系统及所述锂电池的另一端相连;所述MOS开关的第三极性脚分别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相连;所述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待供电系统相连;所述电量计电路通过所述集成电路总线与所述待供电系统相连。通过对多节锂电池进行充电管理、电量监控和智能控制供电路径的方式,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器、充电管理电路、锂电池、电量计电路、MOS开关、控制开关、集成电路总线和待供电系统;所述充电器,与所述控制开关的一端、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端、所述MOS开关的第一极性脚相连,用于对所述锂电池充电或对所述待供电系统供电;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与所述锂电池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量计电路的三端分别与所述MOS开关的第二极性脚、所述待供电系统及所述锂电池的另一端相连;所述MOS开关的第三极性脚分别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相连;所述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待供电系统相连;所述电量计电路通过所述集成电路总线与所述待供电系统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文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迈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