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9378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一第三端子及将各端子隔离开的一绝缘体,各端子具有向后延伸的连接部,各连接部沿左右方向排列为一排,外部导线可以通过自动化焊接制程,实现同时焊接于各连接部上,不需通过人工进行逐一焊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产品生产所需的工时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用于与外部导线焊接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其对于电子产品信号传输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用于传输电源信号的电连接器,其工作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电子电器设备能否正常运行。用于传输电源信号的电连接器通常包括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及一第三端子,第一、第二端子为圆筒状结构,第三端子为针状结构,第一端子套设于第二端子外部,第二端子套设于端子外部,各端子之间设有起阻隔绝缘作用的绝缘体,现有技术中各端子与外部导线实现电连接是通过将导线逐一焊接于其上,而不能同时将导线焊接于各端子上,生产效率低下,不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且可实现自动化焊接导线的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一第三端子及将各端子隔离开的一绝缘体,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位于前端的第一接触部、位于后端的第一连接部及连接第一接触部与第一连接部的第一中间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位于前端的第二接触部、位于后端的第二连接部及连接第二接触部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中间部,所述第三端子具有位于前端的第三接触部、位于后端的第三连接部及连接第三接触部与第三连接部的第三中间部,第一、第二接触部分别为圆筒状并且具有同一中心轴线,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一接触部的内侧,所述第三接触部为针状结构且位于第二接触部的内侧中央位置,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连接部用以与外部导线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连接部沿左右方向排列为一排。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各端子的第一、第二、第三连接部沿左右方向排列为一排,外部导线可以通过自动化焊接制程实现同时焊接于各连接部上,不需通过人工进行逐一焊接,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产品生产所需的工时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电连接器的组装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电连接器的分解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电连接器的组装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电连接器的分解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用以与外部导线(未图示)焊接在一起,其包括一第一端子1、一第二端子2、一第三端子3及一绝缘体4。第一端子I具有位于前端的第一接触部11、位于后端的第一连接部13及连接第一接触部11与第一连接部13的第一中间部12。第二端子2具有位于前端的第二接触部21、位于后端的第二连接部23及连接第二接触部21与第二连接部23的第二中间部22。第三端子3具有位于前端的第三接触部31、位于后端的第三连接部33及连接第三接触部31与第三连接部33的第三中间部32。第一、第二、第三接触部11、21、31用以与外部连接器(未图示)对接。第一、第二接触部11、12及第一、第二中间部21、22分别为圆筒状,并且具有同一中心轴线。第一接触部11暴露于电连接器100外侧,第一接触部11位于第二接触部21的外侧且向前凸伸超过第二接触部21,绝缘体4填充于第一、第二接触部11、21之间将第一、第二接触部11、21间隔开。第三接触部31为针状结构,位于第二接触部21的内侧中央位置并且与第二接触部21间隔开,第二接触部21还向前延伸超过第三接触部31。绝缘体4包括成型在第一、第二端子1、2之间的第一部分41、成型于第二、第三端子2、3之间的第二部分42及自第一、第二部分41、42向后凸伸出第一、第二、第三中间部12、22、32的定位部43。第一端子I包覆盖在第一部分41外侧,第一部分41位于第一、第二中间部12、22之间及第一、第二接触部11、21之间,还向前凸伸超过第一、第二接触部11、21,第二部分42位于第二中间部22的内侧,第二、第三接触部21、31分别向前延伸超过第二部分42。第一、第二连接部13、23支撑于绝缘体4定位部43表面,定位部43设有收容第三连接部33的弧形凹槽433。第一、第二连接部13、23为水平板状结构且左右对齐,第三连接部33位于第一、第二连接部13、23中间, 第一、第二、第三连接部13、23、33沿左右方向排列为一排,并且具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焊接面。第一、第二中间部12、22后端外侧分别设有一直立壁121、221,第一、第二连接部13、23分别自该直立壁121、221向后水平延伸而成。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各连接部13、23、33与导线焊接时,可以通过自动化焊接制程实现同时焊接,不需通过人工进行逐一焊接,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降低工时成本。实施例二,参照图3及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200增加一转接电路板5,电路板5前端设有金属焊接片(未图示),后端表面沿左右方向排布有一排金属连接部53,各连接部53同样具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焊接面,焊接片与连接片53通常被称为金手指。第一、第二、第三端子1、2、3的各中间部12、22、32后端凹设有缺口 14、24、34,各缺口 14、24、34左右对齐而排列为一行,第一、第二中间部12、22分别设有左右对齐的一对缺口 14、24。电路板5前端边缘固定于各缺口 14、24、34内并通过焊锡焊接于各中间部12、22、32上,使得电路板5后端的连接部53与第一、第二、第三端子1、2、3形成电性连接,电路板5还向前抵压在绝缘体4上被限制向前移动。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200是通过电路板5上的连接部53与导线焊接,由于连接部53沿左右方向排列为一排,同样可以通过自动化焊接制程实现同时焊接,不需通过人工进行逐一焊接,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降低工时成本。以上所述,只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一第三端子及将各端子隔离开的一绝缘体,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位于前端的第一接触部、位于后端的第一连接部及连接第一接触部与第一连接部的第一中间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位于前端的第二接触部、位于后端的第二连接部及连接第二接触部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中间部,所述第三端子具有位于前端的第三接触部、位于后端的第三连接部及连接第三接触部与第三连接部的第三中间部,所述第一、第二接触部分别为圆筒状并且具有同一中心轴线,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一接触部的内侧,所述第三接触部为针状结构且位于第二接触部的内侧中央位置,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连接部用以与外部导线焊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连接部沿左右方向排列为一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一第三端子及将各端子隔离开的一绝缘体,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位于前端的第一接触部、位于后端的第一连接部及连接第一接触部与第一连接部的第一中间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位于前端的第二接触部、位于后端的第二连接部及连接第二接触部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中间部,所述第三端子具有位于前端的第三接触部、位于后端的第三连接部及连接第三接触部与第三连接部的第三中间部,所述第一、第二接触部分别为圆筒状并且具有同一中心轴线,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一接触部的内侦U,所述第三接触部为针状结构且位于第二接触部的内侧中央位置,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连接部用以与外部导线焊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连接部沿左右方向排列为一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连接部具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焊接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连接部为水平板状结构,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一、第二连接部的中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中间部也为圆筒状结构,第一、第二中间部后端分别设有一直立壁,第一、第二连接部分别自该直立壁向后水平延伸而成。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兵尹红兵
申请(专利权)人: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