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框镜片与镜脚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93169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框镜片与镜脚连接结构,包括无框镜片和两镜脚,无框镜片的二外侧端缘分别向外延伸有凸出部;两镜脚的前端分别设有前后通透的插孔,无框镜片的凸出部穿插于插孔,并局部暴露于插孔的后端外;两镜脚的前端部还分别枢设一转动体,该转动体通过转动与无框镜片的凸出部暴露于插孔后端外的部分相卡合固定或相分离,以使无框镜片的凸出部定位于插孔或可退出插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使用者通过转动转动体,即可使镜脚与无框镜片相连接固定或呈可分离状态,从而完成镜脚的拆装过程,且镜脚拆装过程中,无需借助起子等工作,十分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框镜片与镜脚连接结构,包括无框镜片和两镜脚,无框镜片的二外侧端缘分别向外延伸有凸出部;两镜脚的前端分别设有前后通透的插孔,无框镜片的凸出部穿插于插孔,并局部暴露于插孔的后端外;两镜脚的前端部还分别枢设一转动体,该转动体通过转动与无框镜片的凸出部暴露于插孔后端外的部分相卡合固定或相分离,以使无框镜片的凸出部定位于插孔或可退出插孔。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使用者通过转动转动体,即可使镜脚与无框镜片相连接固定或呈可分离状态,从而完成镜脚的拆装过程,且镜脚拆装过程中,无需借助起子等工作,十分方便、快捷。【专利说明】一种无框镜片与镜脚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眼镜的连接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无框镜片与镜脚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眼镜可分为全框眼镜、半框眼镜和无框眼镜,其中,无框眼镜以轻便、便于清洁等优势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无框眼镜通常包括无框镜片和两镜脚,且两镜脚多采用螺钉与无框镜片锁合固定,拆卸时需要借助专用的起子等工具,这就导致当使用者为求造型变化而欲更换镜脚时,无法自行快速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无框镜片与镜脚连接结构,其方便使用者自行快速拆装镜脚。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框镜片与镜脚连接结构,包括无框镜片和两镜脚,无框镜片的二外侧端缘分别向外延伸有凸出部;两镜脚的前端分别设有前后通透的插孔,无框镜片的凸出部穿插于插孔,并局部暴露于插孔的后端外;两镜脚的前端部还分别枢设一转动体,该转动体通过转动与无框镜片的凸出部暴露于插孔后端外的部分相卡合固定或相分离,以使无框镜片的凸出部定位于插孔或可退出插孔。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体设有一卡销,所述无框镜片的凸出部设有一嵌孔,当所述凸出部穿插于插孔时,该嵌孔暴露于所述插孔后端外,所述转动体通过转动带动其卡销卡入或退出所述凸出部的嵌孔。进一步的,所述两镜脚的前端部内侧面对应所述插孔的后侧分别设有一容纳槽,所述插孔的后端与该容纳槽相连通,所述转动体枢设于所述镜脚的容纳槽内。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体的一端枢设于所述镜脚的容纳槽内,所述转动体的另一端设有凹入部,使所述转动体的另一端端部分设为两支部,所述转动体与所述凸出部暴露于插孔后端外的部分相卡合固定时,其中一支部包容于所述容纳槽内,另一支部配合于所述容纳槽外,形成转动操作手柄。进一步的,所述两镜脚分别包括镜脚主体和连接件,连接件连接于镜脚主体的前端,所述插孔和容纳槽分别设置于该连接件。进一步的,所述镜脚主体的前端枢设于所述连接件的后端,且所述连接件的后端外侧设有止转挡墙,以限制所述镜脚主体在展开状态沿展开方向继续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的后端部内侧设有一具有后开口的凹槽,所述镜脚主体的前端具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枢设于凹槽中;该凹槽的槽底所在的结构构成所述止转挡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无框镜片的二外侧端缘分别向外延伸有凸出部,在两镜脚的前端分别设置前后通透的插孔,同时在镜脚上枢设一转动体,且转动体通过转动与无框镜片的凸出部暴露于插孔后端外的部分相卡合固定或相分离,以使无框镜片的凸出部定位于插孔或可退出插孔,因而,使用者通过操作转动体,可使镜脚与无框镜片的连接固定或呈可分离状态,从而完成镜脚的快速拆装过程,且镜脚拆装过程中,无需借助起子等工作。因此,本技术具有操作便捷、连接牢靠等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无框镜片与镜脚连接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连接件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转动体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装配示意图(转动体安装前);图5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无框镜片与镜脚连接结构,包括无框镜片3和两镜脚,无框镜片3的二外侧端缘分别向外延伸有凸出部31 ;两镜脚的前端分别设有前后通透的插孔21,无框镜片的凸出部31穿插于插孔21,并局部暴露于插孔21的后端外;两镜脚的前端部还分别枢设一转动体4,该转动体4通过转动与无框镜片的凸出部21暴露于插孔21后端外的部分相卡合固定或相分离,以使无框镜片的凸出部31定位于插孔21或可退出插孔21。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体4的一侧设有一卡销41,所述无框镜片的凸出部31设有一嵌孔32,当所述凸出部31穿插于插孔21时,该嵌孔32暴露于所述插孔21后端外,所述转动体4通过转动带动其卡销41卡入或退出所述凸出部的嵌孔32。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两镜脚的前端部内侧面对应所述插孔21的后侧分别设有一容纳槽22,所述插孔21的后端与该容纳槽22相连通。所述无框镜片3的凸出部31插设于插孔21时,其嵌孔32配合于容纳槽22内;所述转动体4枢设于所述镜脚的容纳槽22内。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转动体4的一端枢设于所述容纳槽22内。具体,转动体4为块状结构,其一端设有上下通透的通孔45,该通孔45套装于一销轴5外,且该销轴5插装于容纳槽22的上槽壁和下槽壁之间,转动体3可绕该销轴5转动。所述转动体4的另一端设有凹入部42,使所述转动体4的另一端端部分设为两支部43、44,在所述转动体4的卡销41嵌入所述无框镜片3的嵌孔32时,所述转动体4的其中一支部43包容于所述容纳槽22内,另一支部44配合于所述容纳槽22外,形成所述转动体4的转动操作手柄。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两镜脚分别包括镜脚主体I和连接件2,连接件2连接于镜脚主体I的前端,所述插孔21和容纳槽22分别设置于该连接件2。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镜脚主体I的前端枢设于所述连接件2的后端,且所述连接件2的后端外侧设有止转挡墙24,以限制所述镜脚主体I在展开状态沿展开方向继续转动。具体,所述连接件2的后端部内侧设有一具有后开口的凹槽23,所述镜脚主体I的前端具有一延伸部11,该延伸部11通过该凹槽23的后开口进入该凹槽23中,并枢设于其中(该延伸部11枢设于凹槽23中的方式与上述转动体4枢设于容纳槽22中的方式相同),该凹槽23的槽底所在的端面构成所述止转挡墙24。本技术的一种无框镜片与镜脚连接结构,上述镜脚的前端指镜脚近邻无框镜片3的一端,相应的,镜脚背离无框镜片3的一端即为镜脚的后端。同理,上述连接件2的前端及后端、镜脚主体I的前端及后端亦有相同的定义。安装时,如图4所示,先将无框镜片3的凸出部31插入连接件2的插孔21,并使凸出部31的嵌孔32暴露于插孔21外,且位于容纳槽22内;接着,沿镜脚的外侧方向转动转动体4,使转动体4转入连接件2的容纳槽22内,同时推动转动体4的卡销41嵌入无框镜片3的嵌孔32中,以此完成无框镜片3与两镜脚的装配过程,如图5所示。拆卸时,拉动转动体4暴露于连接件2的容纳槽22外的支部44,使转动体4沿镜脚的内侧方向转动而退出连接件2的容纳槽22,同时带动转动体4的卡销41退出无框镜片3的嵌孔32,此时,无框镜片3与镜脚之间呈可分离的状态,只需将无框镜片3的凸出部31拔离连接件2的插孔21,即可完成无框镜片3与镜脚的快速拆卸过程。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一种无框镜片与镜脚连接结构,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框镜片与镜脚连接结构,包括无框镜片和两镜脚,其特征在于:无框镜片的二外侧端缘分别向外延伸有凸出部;两镜脚的前端分别设有前后通透的插孔,无框镜片的凸出部穿插于插孔,并局部暴露于插孔的后端外;两镜脚的前端部还分别枢设一转动体,该转动体通过转动与无框镜片的凸出部暴露于插孔后端外的部分相卡合固定或相分离,以使无框镜片的凸出部定位于插孔或可退出插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瑞泽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东利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